第一章
      
        在一家一户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社会里,放牛几乎是每个农家孩子小时候必
      干的活计,我自然也不例外,从五岁半到九岁,我放了整整三年半牛。
      
        1945年农历8 月28日,我出生在云南省思茅地区镇沅县里崴乡大村一户贫穷的
      傣族农民家里,并在这里生活了15年,度过了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直到1960年小
      学毕业升入中学,我才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故乡里崴。
      
        里崴是一个仅有两三平方公里的小坝子,坝子四周都是无量山脉,山清水秀,
      环境优美,澜沧江支流威远江就发源于这里的无量山间。威远江的上游叫勐统河,
      勐统河由北向南从里崴坝子中间穿过。翻过坝子东边的山是景东县的者后,翻过坝
      子西边的山是景东县的永秀,翻过坝子北边的山是景东县的景福,三面都在景东县
      的包围之中,只有走出南面的山口,才是镇沅县的勐大。坝子东边的山脚下,从北
      到南,依次座落着新街、冒山、草地、大山、新村等五六个村庄。坝子西边的山脚
      下,由南向北,依次坐落着黑泥田、孔家村、大村、象山、文仆等五六个村庄。这
      里是民族杂居地区,生活着汉族、彝族、傣族、白族、哈尼族、拉祜族等多个民族
      的人民。人们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甘蔗、小麦、大豆、花生和养殖牛、羊、猪、
      鸡为生。解放前,大山、草地、冒山、文仆村的杨姓、李姓、罗姓和徐姓少数几家
      地主恶霸统治着里崴,他们都是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都比
      较深。坝子东面的边沿,有一条从镇沅通向大理、丽江的马帮大道,驮着茶叶、盐
      巴进藏的马帮,从早到晚络绎不绝,马铃声响彻整个坝子。
      
        我们大村有三十来户人家,姓刀的傣族人家居多,其余还有姓陶、姓李、姓张、
      姓彭的人家。按土改时的划分,全村最高的阶级成份是中农,大多数都是贫下中农。
      我父亲一辈,兄弟姐妹5 人,父亲叫刀朝凤,排行老二,伯父刀朝龙,叔叔刀朝元,
      还有两个姑姑。我祖父一辈,从村里刀姓人家间的亲密程度来判断,至少是兄弟6
      人。村里其他刀姓人家,都属于是曾祖父辈及其以上的家族了。父亲年轻时給地主
      赶了二十几年马,临解放前几年,才回家租地主的田地种,养活全家六口人。一家
      人日子过得很清苦,每年打完谷子交完租,就只剩下几百斤二扬谷子,一年到头,
      都是野菜拌饭,而且常常是野菜拌饭也不能吃饱。特别是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几
      乎全靠野菜度日。解放前,我们兄弟姐妹4 人,姐姐已出嫁。哥哥和姐姐都在临解
      放时病故,解放时家里实际上只有我和妹妹两人。
      
        1949年12月云南宣布和平解放,国民党的基层组织和政权纷纷瘫痪、垮台。里
      崴是1950年解放的,那时我不到5 岁,可我清楚记得,先是有一群年龄二十岁左右,
      穿着灰布衣服,身挎手枪的青年男女,到各个村子里来“访贫问苦”、“扎根串连”。
      我只记得他们中有一个小伙子叫黄强鼎,解放后成了景东县农水科科长,后来成了
      思茅行署水电局局长。有一个小姑娘叫邱萍,很快就当了里崴区区长。还有一个是
      好像叫伍兴木,其他的就记不清了。他们说他们是解放军、游击队的政治工作队,
      他们每走进一户贫苦人家,都向大家讲,穷人要有好日子过,就要团结起来,斗倒
      地主,减租退押,分田分地。只要有了自己的田地,自己种自己吃,不再给地主交
      租子,不再受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大家就会有好日子过。他们对贫苦百姓和蔼可亲,
      问寒问暖,深得贫苦百姓的信任。没多长时间,全里崴的贫苦百姓都被他们发动和
      组织起来了,成立了农会和民兵组织,召开诉苦大会,使得贫苦农民斗地主分田地
      的愿望和要求无比强烈,让里崴的地主恶霸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少
      数狡猾的恶霸地主,晚上已经不敢住在家里,收拾好细软随时准备外逃。但也有为
      数不少的恶霸地主,仍在负隅顽抗,垂死挣扎。有一天,滇桂黔边区纵队的十七八
      人奉命到冒山的地主恶霸罗尊贤家收缴枪支弹药,罗家一边假惺惺地杀鸡煮火腿招
      待大家吃饭,一边悄悄派人到大山通风报信搬援兵。结果大山杨家的援兵一到,便
      将他们团团包围,多数人都被打死,还有几个活的,就强迫他们把打死的人一个个
      拖到村子下面的小河边,然后把他们也一起打死,扔进小河里。一些三青团骨干分
      子,也多次密谋策划杀害政工队员,抢夺他们的枪支,但都没有得逞。后来开来一
      支几百人的解放军野战部队,他们都是北方人,穿着棉衣棉裤,身揹长短枪支,驻
      扎在小学校里。学校大门口,除白天黑夜都有人站岗之外,还架着机关枪。就在部
      队开进来的当天夜里,解放军、政工队、各村民兵一起出动,一夜之间就将里崴的
      地主恶霸,除少数几个逃出国境,跑到了缅甸之外,其余全部一网打尽,统统抓起
      来关在小学校的教室里。第二天,在小学校的操场上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中共
      里崴区委和区人民政府,由解放军野战部队一个叫的崔金生的领导担任区委书记,
      政工队邱萍担任区长,里崴从此解放了!
      
        里崴解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公审地主恶霸,清匪反霸,镇压反革命。公审大
      会连着开了几天,小学校的操场上每天都是人山人海,那些罪大恶极的地主恶霸,
      五花大绑地被押来跪在大会主席台前面,老百姓争先恐后地跑上台去,声泪俱下地
      揭发控诉他们的罪行。有的老奶奶,边哭诉边用鞋底搧他们的嘴巴,拼命用锥子往
      他们身上扎,扎得他们嗷嗷叫。公审结束后,就把他们押到会场外边枪毙了。第二
      件事是减租退押,进行土地改革,分胜利果实。区政府将地主恶霸家里的房屋、生
      畜、农具、用具等所有财产,除给其家属子女留下少量生活必需品外,其余全部没
      收归公,并将其分给贫苦百姓。叔叔家、我家和村里另一人家,三家一起分得1 头
      水牯牛,三家人都高兴得不得了。就是因为有这头牛,才决定了我以后三年半的放
      牛生涯。其实农民最渴望得到的还是土地,1952年,里崴进行了土地改革,区政府
      把没收地主的田地,按人口分给了广大贫苦农民,我家4 口人,分得水田5 亩3 分
      8 厘,全家人的生活从此有了保障。凡是分到了耕畜和田地的农民,都说毛主席、
      共产党是人民的大救星,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
      
        我是5 岁半开始放牛的,除了放我们三家人分得的那1 头之外,还有伯父家的
      1 头。放了半年,我满6 岁的时候,父亲又从别的村子赶来了4 头牛(3 头大牛和
      1 头小牛)让我放,报酬是每年给稻谷1 担8 斗( 大牛5 斗,小牛3 斗) ,合360
      斤,说是这样我就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我每天放6 头牛,放了整整三年,直到九
      岁上小学。放牛这个活计,不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空,
      一年365 天,天天都得赶牛上山,一天也不得闲着。只有过春节的时候,大年三天、
      小年两天,大人替你去放牛,你才得休息和玩上几天。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小孩来说,
      这未免有些太残酷了,不过在那个时候,农村的小孩,要吃饭就得帮着父母干活,
      这是极普遍极平常的事。不论本村邻村,放牛的大多是些七八岁、八九岁的小孩,
      当然也有干不动农活的老人,每人放牛从两三头到五六头、十来头不等。里崴坝子
      西边的象山、大村、孔家村三个相邻的村子,有牛百十头,放牛的老人小孩共有20
      人左右。三个村范围内共有3 个牛场,一个是北边的那开梁子、大白树箐、躲马箐、
      大黑箐、大椿树梁子、大红毛树梁子,靠近象山村,以象山为主,象山和大村一起
      使用。另一个是南边的核桃箐、解板箐、荞地垭口、大沟邦、滴水崖、一碗水、羊
      房梁子,靠近孔家村,以孔家村为主,孔家村和大村一起使用。再一个是澜板箐、
      大麻栗树、独水井、小木场、大白树根、老徐家垭口,靠近大村,主要是大村使用。
      我们天天都是上午10—11点就把牛赶到山上去,让它们自己满山的去找嫩草吃,晚
      上五六点把它们赶回来关到牛圈里。如果是冬天,还得给它们再喂上点干稻草。
      
        我们每天把牛赶到山上以后,便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玩耍。有时玩着迷了,就
      会闯大祸。一种情况是牛跑到田地里偷吃了人家的庄稼,各家父母得按牛头赔偿人
      家损失,我们个个都得挨父母揍。再一种情况是放的牛丢失了,到天黑都找不着,
      怕挨打,家也不敢回。这两种情况都是会经常遇到的。第三种情况是牛误入歧途,
      走上绝路,坠崖摔死。虽然有牛肉吃,但也有苦头吃,家里得赔人家牛,我们的两
      腿得结一串串“豇豆”(鞭痕)。这种情况并不常见,多在夏秋时节,雨水多、山
      体松软,牛容易踩滑的时候发生。
      
        我放的6 头牛,5 头都很合群听话,就只有那头老母牛,不但与全村的大牛群
      合不来,就是与同圈的其它5 头牛它也合不来,就连她生的那头小牛,也从不跟它
      在一起。把它们一起放到山上,不出半个小时,它就不见了,只有其它5 头仍会时
      常在一起。我对它十分头疼,只要发现它一离群,我就狠命地用棍子把它打回到牛
      群中来。就是这样也不管用,它还是我行我素,只要一不留神就找不到它了。特别
      是到了该把牛赶回家的时候还找不到它,我就非常的着急,一是怕夜里野兽伤害它,
      二是怕它跑到人家的地里吃庄稼。其实,老虎豹子这些猛兽,一般情况下是不敢随
      便攻击成年水牛的,听老人们讲,有一只凶猛的金钱豹,因攻击一头小牛,被小牛
      的妈妈用双角死死地顶在土坎上大半天,豹子其实早已死了,可因为小牛妈妈稍一
      松开点,死豹子就会从土坎上往下梭动一点,小牛妈妈以为豹子还活着,只好又将
      它紧紧顶住,直到有人来了,小牛妈妈才将其完全放开。但是有一种豺狗,黄黄的,
      个子不大,很灵活,它能爬到牛背上,从牛的肛门把牛肠子掏出来。牛肠子一旦被
      掏出几米,拖在地上,一群豺狗便在后面追着撕咬了吃,直到水牛倒地断气。第一
      次把牛放丢了的时候,我挨过一顿狠狠地打骂。当第二次把牛放丢了的时候,我把
      其它5 头牛赶回来关好,又到山上去找了一趟,直到天擦黑,还是找不着。我只有
      偷偷跑回来,钻到牛圈楼上的草堆里睡觉。天黑以后不见我回家,父母着急了,便
      走出家门,一边喊我一边朝牛圈走来。我害怕被他们找到,就赶紧从牛圈楼上爬下
      来,往后山上跑去。喊声越来越大,喊叫的人越来越多,到后来大家几乎是齐声大
      喊,听得出家里的所有亲戚和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出动了。他们甚至点起了火把,还
      叮叮噹噹地敲打着铜盆、锅盖、竹筒之类的东西,整个山村都沸腾了。我简直不知
      道如何是好,只能在这边山上答应他们一声,就赶快跑到那边山上,等他们到了这
      边山上,我就在那边山上答应他们,就这样跟他们捉迷藏。直到听见母亲哭着喊
      “你赶快回来,妈妈不怪你,不打你。”我才提心吊胆走了回来。父母说话还算数,
      从此,不但丢了牛不打我,还赶紧替我去把它找回来。
      
        一般情况下,小牛都要让它长到角和耳朵一样长以后,才能教它干活,用它来
      耕田犁地。如果过早用它来耕田犁地,就很容易使它的身体受到损伤,从此丧失劳
      动能力。我放的那头小牛,耳、角还没长到一样长,还不能让它干活。其它5 头大
      牛,每到秋收栽插季节,都要被牵去拉犁拖耙一两个月,只有这头小牛,一年365
      天,天天都在我的身边。它非常温顺、听话,我也很喜欢它,在一两百米范围内,
      只要一听到我呼唤它,它立即就会摇头摆尾、蹦蹦跳跳地跑到我面前来,享用我赏
      它的一小点盐巴、一小把青草或者一泡烫呼呼的尿。每当听到它哞哞叫个不停的时
      候,我就知道是它找不到同圈的大牛了,就赶紧跑去把它带赶了去和大牛在一起。
      相处时间长了,我便发现它脖子上有一道白毛,就像系了条白围脖,很漂亮。再看
      其它小牛,也都是一样的,只有等它们长大了,这条白围脖才会慢慢消失。而且我
      还发现,水牛最恨芭蕉树,见了芭蕉树它们就会用头去顶,用角去挑,不把整蓬芭
      蕉树都整倒在地,它们决不罢休。
      
        小牛为什么会有条白围脖?水牛为什么最恨芭蕉树?有一天晚上,我们一家人
      围着火塘烤火聊天,我便忍不住把这个想了好久的问题拿来问父母。“这个我知道,
      让我来讲给你听。”母亲自告奋勇地给我讲了起来。她说从前有个小伙子,没爹没
      娘,一个人过日子,靠上山砍柴、下河捕鱼为生,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隔壁邻居
      是一个姓王的寡妇,带着两个十七八岁,如花似玉的姑娘生活。虽然小伙子也常常
      主动帮王寡妇家干些重活脏活累活,但王寡妇眼里根本瞧不起小伙子。有一次,小
      伙子向王寡妇提出想娶她家一个女儿为妻,王寡妇便勃然大怒:“呸!看你这穷兮
      兮的样子,配娶我的姑娘吗?你别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了!”从此,小伙子再也不敢
      提这事了。有一天小伙子下河打鱼,天都快黑了还一条鱼没打着,“九网空,一网
      成功”,小伙子口中念念有词的撒下了最后一网,收起来,只有一条三指宽的小红
      鱼,他很失望地把它丢到鱼篓里,扛起网就回家了。回到家里,又累又饿,可他只
      能一个人坐在火塘边烤火。忽然听到小红鱼在鱼篓里噼哩啪啦地跳,这时小伙子肚
      子饿得直淌口水,干脆把它烧吃了吧,他想……于是顺手就把小红鱼丢进了火里,
      只听啪啦一声,小红鱼便从火里跳了出来。他又捡起来丢进火里,小红鱼又跳了出
      来。
      
        他再捡起来丢进火里,小红鱼还是跳了出来。他不耐烦了,就把小红鱼顺手丢
      进了水缸里,睡觉去了。以后不管小伙子上山打柴还是下河捕鱼回到家里,灶上都
      有做好了的饭菜让他吃。他很奇怪,跑去问王寡妇是不是她给做的饭,王寡妇说:
      “我给你做饭?你哪有这个福气!”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情况还是如此,天天有人
      给小伙子做饭,小伙子更奇怪了,下决心非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不可。有一天,
      小伙子出门后便爬到房顶上,将房顶的茅草八开一个小洞,偷偷地看着家里到底将
      会发生什么情况。不大一会儿,就见水缸里的小红鱼啪啦一声跳出了水缸,脱去鱼
      皮,变成一个年轻的姑娘,并立即动手扫地和生火做饭。小伙子又惊又喜,直到看
      着姑娘做好饭,穿上鱼皮,变成小红鱼跳回到水缸里,他才从房顶上爬下来。这天
      晚上,小伙子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为自己的奇遇又兴奋又纳闷,小红鱼为什么会变
      成人,它为什么要变成姑娘来给自己做饭?他决定继续偷看个究竟。第二天,小伙
      子依旧爬在房顶上悄悄地偷看,当小红鱼扫完地的时候,他就将一泡口水吐了下去,
      这时小红鱼说话了:“野猫嚼的死鸡,人家刚刚扫干净你又拉屎在上面,还得让我
      重新再扫,主人回来我还做不好饭怎么办?”边说边把地上的口水打扫干净。趁小
      红鱼不注意的时候,小伙子用棍子把鱼皮挑到火里烧掉了,这回姑娘是再也变不成
      小红鱼了。
      
        她只好如实对小伙子说,她本是龙宫里的小龙女,因喜欢小伙子的诚实、善良
      和勤劳,才想方设法来到他身旁,愿和他一起过日子,终身厮守。小伙子感动不已,
      对天发誓,爱她一生。没有笙乐,没有花烛,没有来宾,没有高堂,天地作证,两
      人对拜,即为夫妻。婚后的生活虽苦,但小两口和和美美,日子过得也还惬意。有
      一天,小龙女对小伙子说:“我们现在需要把房子重新盖一盖,使它变得更大更宽
      些,住起来才舒适。另外还要盖几间牛圈马厩,养牛养马。”“盖什么牛圈马厩,
      我们哪来的牛马?”小伙子不解地问。“我们一定会有牛群马群的,你只要按我说
      的去做就行了。”“那你说我该怎样去做?”“这样吧,你先把盖房子及牛圈马厩
      要多少木头算一算,明天上山去看看,凡是用得上的树,每棵砍它一斧头,完了就
      回来。”小伙子照做了。第三天早上起来,小龙女又对小伙子说:“你今天上山去
      看看,如果木头砍好了,扛上1 根回来就行了。”小伙子到山上一看,嗬!居然所
      有木头都砍好了,他扛上一根就回家。小伙子第四天早上起来,只见房前屋后的空
      地上,到处堆满木头。小伙子忍不住问小龙女到底是怎么回事,小龙女说:“这你
      就不用管了,你只要按我说的去做就好。”就这样,小伙子头天竖好1 棵柱子,第
      二天所有柱子就都竖了起来。小伙子头天盖好1 片瓦,第二天所有房顶就都盖好了
      ……以后,不论开荒造田,耕田犁地,收谷割麦,样样如此。
      
        盖好牛圈马厩,牛群马群就要来了,而王寡妇家的场院上正晒着谷子,小龙女
      便对王寡妇说:“王大妈,请把你家的谷子收一下,不然一会我家的牛群马群来了,
      就会踏碎你的谷子。”“哟—你家的牛群马群在哪里呀?你就只管让它来吧,踩坏
      我的谷子不要你赔。”王寡妇根本就不相信会有什么牛群马群。小龙女走到大河边,
      手拿白毛巾,在空中舞动了三下,一大群牛马便跟着她来了。牛群马群经过王寡妇
      门前时,把她的谷子全都踏碎了。王寡妇站在门前,看着被踩碎的谷子,目瞪口呆。
      讲到这里,母亲摸了一下我的头,用眼睛盯着我说:“你知道吗,从前的谷子有花
      生那么大,就是因为被小龙女家的牛马踏碎了,才变得现在这么小。”“那后来呢?”
      我问。母亲只好接着往下讲:后来日子好过了,小伙子也就变了,变得越来越好吃
      懒做。成天东游西逛,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不管小龙女怎样苦口婆心劝说,他什
      么都听不进去,还经常和小龙女大吵大闹。王寡妇也趁机对他说,一个小龙女有什
      么了不起,焦头烂额的(被小伙子丢到火塘里烧的),哪有我的两个闺女漂亮,只
      要你喜欢,随你挑一个。每当小伙子与小龙女吵架的时候,王寡妇就把小伙子喊到
      她家去,让两个女儿陪他吃喝解闷。小伙子终于向小龙女提出要休了她,另娶王寡
      妇的女儿为妻。小龙女眼看姻缘无可挽回,便决定什么东西都不要了,孤身一人回
      龙宫去。走的时候,小伙子送她到当初用网把她打上来的地方,站在河岸上,看着
      小龙女一步一步向河中间走去。水淹到膝盖的时候,小龙女回头看了他一眼,见他
      毫无表情,就继续往前走;
      
        水淹到腰杆的时候,小龙女又回头看了他一眼,见他仍无表情,又继续往前走
      ;水淹到下巴时,小龙女只是回了一下头便迅速没入水中。当小伙子迷迷茫茫往家
      走的时候,忽然看见一路上都是往河边狂奔的牛马,他急了,赶紧解下白包头拴住
      一头小牛的脖子,并把它拴在芭蕉树上,就这样生拉活扯地把这头小牛拴了下来。
      讲到这里,母亲摸着我的头看着我说:“这下该知道了吧,小牛的脖子上为什么会
      有一圈是白的,水牛为什么最恨芭蕉树?”我看着母亲的眼睛点了点头。“后来呢?”
      我又问。“后来小伙子什么都没了,又和从前一样,靠上山砍柴和下河打鱼为生,
      吃了上顿愁下顿。王寡妇也不愿把女儿嫁给他了,他非常后悔。”母亲说。我很想
      知道小龙女和小伙子最后到底怎么样了,催着母亲继续往下讲,但母亲说后面的故
      事还很长,小伙子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吃尽了各种苦头,才又找回了小龙女,
      过上美满生活。因为我第二天还要上山放牛,该上床睡觉了,小红鱼的故事以后会
      慢慢地给我讲,我也就只好睡觉去了。父亲和母亲的脑子里都装着很多传说故事,
      讲的多是行善积德,因果报应之类的事情,他们就只会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教育启发
      自己的孩子们。小红鱼的故事,使我懂得了要珍惜一切已经得到的美好东西,切不
      可贪得无厌,以免自食其果。免自食其果。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