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毛的上司(败走麦城)
      
        “坐地虎”后来很惨,惨不忍睹!原因何在?话,还得从贾书记这说起。
      
        贾书记该走了,他在罗家房乡呆了足足八九年的光景,“景”也整得恰如其分,
      无处不是“景”。
      
        新民市委领导没有辜负他,把他安排到市林业局,封赏个“正局级副局长”的
      官衔,并告诉他,“副”字很快就会去掉。
      
        不幸的是,在他没走之前得病了,住进了鞍山“汤岗子矿泉理疗医院”进行治
      疗。同志们听说他得病了,没有感到意外的,好像他该得病了,得病的时机恰到好
      处!
      
        这些年以来,从乡政府机关到各个村,以及乡办企事业的大大小小的头头脑脑,
      几乎都是他提拔亲自栽培的,感情深厚,手足一般。贾书记住院了,眼看又要升任
      了,你就没有个积极对待他的态度吗?你们的情感都叫狗吃了吗?于是间,贾书记
      住院时,大车小辆趋之若鹜去看望他,慰问他……
      
        在贾书记疗养期间,乡里的党政工作全权交由王广福料理。王广福就像王储一
      样尽心尽力地经营着,同时,也身临其境地体验着、过度着怎样当个一把手的热身。
      贾书记病愈,赴任林业局,王广福走马上任,很快地切入到正位。那个“坐地虎”
      副书记见大势已去,便另谋出入,找老领导赵国林做了依托。他在水利局当上了一
      个股长,职位和副书记属于平级。他很欣欣然,“我进市里了”,荣幸啊!但后来
      惨了,因涉及腐败一案,被判监外执行,那是后话。与他同遭厄运的还有贾书记,
      但非属同案。
      
        贾书记处处人随心愿,官运亨通也“财源滚滚”,只是那个“副”字让他如鲠
      在喉,总觉得不舒服,便对此要做个手术。
      
        某一日,一行人,手持一“文书”,来找市委一把手,一语道破一个“民众”
      的请求——我们局拥护贾清仁做一把手!
      
        市委一把手可不是好糊弄的,一眼看穿了这一帮人一条心的一个阴谋——贾书
      记指使手下一些人要“抢班夺权”!结果,偷鸡不成反倒蚀把米,被清除林业局机
      关,“下放”到下属的一个林场,聪明反被聪明误,险些丢了卿卿政治性命。
      
        王广福当上了一把手,乡长的空位由原来的副乡长周春林继承。周春林是当地
      人,这么安排,机关一时间“人心”就平衡了。这也是贾书记走之前为王广福铺的
      路,王广福有点人软货囊,如同阿斗。贾书记和他是同乡,又是晚上休闲时的亲密
      麻友,这么做是他的义气也是尽责任的体现吧。
      
        如果说赵书记、贾书记老练干练的话,那么王书记就显得有点稚嫩简单了,甚
      至是“无知”。说他无知,是他“一不知人、二不知心、三不知情、四不知理”。
      
        如果说赵书记、贾书记城府很深,那么,王书记就是“心直口快”直来直去的
      人了,或者叫做心里没数更为恰当。
      
        无论是他当乡长还是任党委书记,凡是跟他亲近的人,没有是一个与他推心置
      腹的“正人君子”,尽是些“鸡鸣狗盗”之辈,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主。这些人拉
      虎皮做大旗,打着他的旗号到处招摇撞骗,坏了他的名声与尊严,他不但不知,还
      津津乐道。相反,凡是正直的人,积极肯干默默卖力的人,替他“遮风挡雨”的人,
      他都不屑一顾,甚而受人蛊惑而无情打击,致使好人对他众叛亲离。即使没有被他
      伤透心的,也是见他“望而生畏”,谁敢接近他?因为他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没
      有慧眼识珠的水平。好人好话,坏人坏话,对此,他的眼睛是色盲,看不出来,也
      听不出来,听不进去。可想而知,这样一个昏君,周乡长怎么能把他“侍奉”得好?
      
        全乡党政工作诺大的摊子,作为一把手其责任是重大的,其胆子是沉重的。王
      书记挑着、走着,踉踉跄跄,步履维艰。几年来,尤其是近年来,农村干群党群关
      系十分紧张,民告官的、据理上访的逐年增加,且问题越来越尖锐。信访也有过去
      的匿名变为署名,公开向村干部发出挑战:不告倒你,誓不为人!
      
        王书记上台伊始,首先遇到的就是这类“祸端”,弄得他食不甘胃,夜不安寝。
      那时我做办公室主任工作,负责信访,党委那边还有秘书配合,处处为他排忧解难。
      日常的信访来访,我们对来访者进行苦口婆心地说服教育,调查研究,以事实为依
      据,以有关文件精神、政策、条例为准绳,进行处理,信访工作开展得很正常,上
      访的群众对处理的结果很满意。但对于重大的问题,则由我们及时地交与领导表态
      处理。我所接触到的最为重大的信访案,就是曹家村集体越级进京上访了,引起新
      民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因为省市也给新民市加了压力。
      
        上访者共四人,提出不用调查就能解决的13条“上访理由”。经过我与秘书碰
      头后,决定向王书记汇报请示如何操作,以期解决。王书记对此大为震惊,并责成
      乡长牵头调查处理。
      
        有关情况清楚后,又经过几个反复,党委会在王书记的主持下,给“被告”定
      了处理意见。我们调查组对这个意见觉得偏轻,不足以平息“民愤”,尤其是用党
      纪衡量是难以说得过去的。然而,王书记一意孤行,独断专行,容不得不同意见,
      拍板断定了。结果不出所料,集体上访再次发生,惹了大麻烦。
      
        又经过一番“研究”,王书记表态了:
      
        “他们不就是想把书记和会计干掉吗?干脆把他俩换个地方算了,上访的也就
      心平气和了……”
      
        这一次,我和秘书反复提醒王书记,问题不那么简单。但是,王书记依然固执
      己见,党委会又做出了新的决定:
      
        调换书记职务,到乡政府农机管理站上班;撤掉会计职务,到乡农经站当会计。
      
        党委的决定怎么也得向上访人做个交待吧?这可倒好,“平息叛乱”的新决定,
      成了“发动暴乱”的动员令了。群众指着王书记的鼻子怒不可遏:“你真会处理啊,
      把有贪污腐败问题的村干部,处理道你们乡政府去了!”
      
        就这样,更大的麻烦来了。
      
        王书记见势头不对,但悔之晚矣。这个案子最后只好交由新民市监察局来处理
      了。
      
        他们调查的结果与我们的如出一辙,脱裤子放屁——多费了二遍事。这就是王
      书记领导下的党委政府的工作效率与执政能力。
      
        根据有关规定,监察局处理的意见,也与我们当初的处理意见相同——勒令被
      告退回所有“非法所得”,“革职为民”。
      
        问题虽然简单,怎奈头脑简单的人,把本来简单的问题给复杂化了。一个简单
      的群众上访,却反复地进京上访,影响极坏,王书记负有不可推卸领导的责任,责
      无旁贷,遭到市委的严厉批评。
      
        当了3 个月的党委书记,是从群众上访开始而开始的,是到上访结束而结束的。
      他也像那村书记会计似的,别看有重大的“过失”,反而从乡里干到了市里,被调
      到农牧局任第五副局长了。他知足,要是调到水利局,他只好做十把手了,因为那
      时水利局的正副局长已经有9 个人了。他比那村书记会计幸运,没有群众告他,也
      没有群众指着市委的鼻子说“你们就这样处理干部啊”!
      
        新民市委找王书记谈话的时候,据说他事先没得到半点风声。他想不到,自己
      这么快就“落架”了,下台了。他更没想到,他本来就不是那块当官的材料。他甚
      至连假公济私的技法都不会,为了个人的情感,为他人办事都办得十分露骨露肉,
      成为尽人皆知的笑柄。
      
      
        --------
        流行小说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