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河畔的水门事件——历时7年的西德弗利克贿赂案
      
          政坛要员一旦卷入经济丑闻而被报刊公诸于世,其命运几乎是肯定的——下野
      甚至入狱。可是,本文的主人公西德经济部长奥托·格拉夫·拉姆斯多夫却不是这
      样。1981  年末东窗事发之后,他不仅岿然不动、照旧活跃于西德政坛,而且还在
      1982  年带领本党(西德自由民主党)人士一起把执政已达8 年之久的施密特总理
      拉下了马。随后,拉姆斯多夫在新总理科尔的内阁中国任经济部长,继续主持西德
      全国的经济工作,直到1984  年6 月才被迫辞职。
      
          这起弗利克贿赂案前前后后持续了7 年之久,简直成了80  年代前半期联邦德
      国的政坛风云录。弗利克案牵涉到包括三位联邦部长在内的众多政坛显要和经济巨
      头,并在1984  年10  月把联邦议院议长巴泽尔拖下了台。
      
          小党大官翻云覆雨
      
          1982  年2 月正当施密特对议会刚刚举行完的信任表决结果“十分满意”,准
      备“加强社会党和自民党间的相互合作,推行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
      
          时,社民党和自民党联合政府内却又爆出一大丑闻。
      
          其实,这段丑闻大曝光既不是什么晴天霹雳,也算不上突如其来,只不过是旧
      话重提,略有发展而已。原来,1981  年冬,西德一家很大的公司弗利克康采恩涉
      嫌漏税;1975  年该公司出售它在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中的股份时得到了19  亿
      马克(合7.03  亿美元)的收入,但却没有交税。1981  年11月25  日,西德国家
      检察院搜查了弗利克公司董事会的办公楼。经调查,检察院发现该康采恩漏税与波
      恩的一些政治家有关,于是这桩经济犯罪案件又变成了一桩政治丑闻。1981  年11 
      月29  日,西德发行量最大(99  万份)的新闻性杂志《明镜》周刊披露说,联合
      政府的经济部长奥托·格拉夫·拉姆斯多夫、财政部长汉斯·马特赫费尔和总理府
      国务秘书拉恩斯泰因有收受弗利克公司的贿赂,为该公司偷税漏税大开方便之门的
      嫌疑。但是,在此后的几个月中,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政府的信任危机上,没有
      顾及这桩丑事。
      
          然而,在议会信任表决后的第21  天,即2 月26  日,检察官下令对这两位部
      长的财政活动进行调查。调查主要涉及弗利克公司的偷漏税情况和两位部长的“变
      相贪污”。检察官们认为此寒错综复杂,将涉及包括其他内阁成员在内的100O  多
      人,因此,他们打定了开展持久战的决心,准备花几年时间把事情搞个水落石出。
      检察官们的这一决定深得民心,西德举国上下抓“大鱼”的劲头一下子上来了。本
      国新闻机构开动机器大肆报道自不待言,外国新闻界,如法新社、路透社也来凑热
      闹,一哄而上,竞相报道。
      
          一时间风波再起,拉姆斯多夫和马特赫费尔“极其坚决地反驳了这种指责。”
      施密特总理也只好强打起精神来应付这一尴尬的局面。首先,他信誓旦旦地庄重声
      明,他对两位部长的信任“绝对没有受到任何损害”。然后,他在尽量不对司法部
      门的决定提出异议的前提下,又小心翼翼地暗示检察官“有时候可能是错的”。为
      了使自己的论点更具说服力,施密特总理还举自己为例作了一番论证。他说,回溯
      到1963  年时,他本人曾涉嫌一起严重的叛国案,警方用了4 年的时间才排除了对
      他的怀疑。
      
          一言既出,不明内情的人也许会以为总理大人是爱将心切,护短意浓。
      
      
      
          知根知底的人却知道,施密特自有一本难念的经,一者城门失火,必定殃及池
      鱼,拉姆斯多夫下野,很有可能把整个政府拖垮;再者,对于这桩丑闻的主角,他
      的那位自民党经济部长,他更是奈何不得。
      
          先撇开拉姆斯多夫本人的情况不谈,单看他的来头——西德的自由民主党。1982 
      年时,西德主要有8 个党,数施密特担任副主席的社会民主党人多势众,当时拥有
      党员98.2  万人;接下来便是赫尔穆特·科尔担任主席的基督教民主联盟,有党员
      68.2  万人;然后是基督教社会联盟,党员17  万人;论人数,自由民主党排行老
      四,有党员8.3 万人,另外4 个政党——绿党、德国的共产党、西德共产主义联盟
      和国家民主党,少则区区几千人,多则万把人,政治影响实在不足挂齿。然而,千
      万不可小看自民党,它虽然人数不多,能量却不小,在西德政坛上从来都是一个举
      足轻重的角色。由于社民党和基民盟一基社盟势均力敌,旗鼓相当,所以在争夺执
      政权时这两大政治集团向来有我无你,两不相容。可是,无论哪一方要想赢得议会
      中的大多数,都不能不借重自民党,自民党对它们的向背会使西德这两股政治势力
      的任何一方产生重大的政治得失。在1949  年9 月21  日西德建国后的历届政府中,
      社民党和基民盟一基社盟这两大势力有上有下,而自民党却渔翁得利,稳坐联合政
      府中少数党的交椅,几乎没有尝过下野的滋味。
      
          拉姆斯多夫本人也决非等闲之辈。拉氏1926  年12  月2O  日生于西德的亚琛。
      1944  年18  岁时从军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1946  年,他结束了短暂的军旅生涯。
      1947—1950  年,拉姆斯多夫先后就读波恩大学和科隆大学,主修法律和政治学,
      获法学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他担任过估税员,后又投身商界,长期担任多家银
      行和保险公司的经理。1951  年,拉姆斯多夫加入自由民主党。从1968  年起,他
      担任自民党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的司库。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党内的威望和
      地位也逐步上升。从1973  年起,他担任西德联邦议院议员,从1977  年起,他又
      担任西德经济部长。仅从他的履历看,他走过的道路与多数西方政客大同小异。但
      是,凭心而论,他的成功要比旁人艰辛得多。战争带给他的是终身残疾,但他始终
      对前途充满信心,在生活中奋力拼搏,曾经获得过联邦德国大十字勋章和残疾人体
      育运动金质勋章,说他身残志坚、毅力惊人是一点都不过分的。从政之后,他还忙
      里偷闲,在1978年和1980  年先后出版过两本书,在政府中可算得上一位文武全才。
      在自民党内,拉姆斯多夫与本党主席、长期担任西德外长的根舍过从甚密,是党的
      第二号人物。在政府中,他主持经济工作,一贯主张“自由经济”,反对提供过多
      的社会福利。虽然他免不了与总理发生分歧,但确实是施密特的一员得力干将。因
      此,在调查尚无定论时,施密特无论是从两个执政党的关系着想,还是从个人的才
      干方面考虑,都不打算舍弃他。1982  年4 月初,正当弗利克公司贿赂案闹得沸沸
      扬扬之时,波恩盛传施密特将改组内阁,罢免涉及该案的财政部长马特赫费尔和经
      济部长拉姆斯多夫。然而,4 月27  日施密特正式公布内阁的重大改组时人们发现,
      施密特只免去了内阁中本党的几位部长的职务。而拉姆斯多夫则继续留任经济部长
      之职。
      
          树欲静而风不止。虽然施密特力保拉姆斯多夫,弗利克案也还未了结,拉姆斯
      多夫却并不领总理的情,他似乎也不以弗案风波为累,依然我行我素,兴风作浪。
      本来,社民党和自民党在1981  年夏天就曾为1982  年的预算吵得差点不欢而散。
      1982  年的这个夏天,双方又为1983  年的预算争得面红耳赤,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才在6 月30  日达成了妥协,避免了一场政府危机。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经济未
      能象政府在6 月份乐观估计的那样很快回升,收入达不到预期指标,1983  年的财
      政预算中又出现了100 亿马克(约合40  亿美元)
      
          的亏空。对于如何填补这一亏空,两党意见不一。社会民主党一向标榜为广大
      职工谋福利,是靠大搞福利主义起家的,因而它主张大量举债和增加税收;而自由
      民主党是中产阶级的代表,它认为增税会损害它所代表的这部分人的利益,因而主
      张大刀阔斧地削减福利开支。此外,由于经济形势的恶化,执政的社会民主党的威
      信江河日下,反对党基民盟队伍日益壮大,自由民主党十分担心自己再同社民党结
      盟会与之同归于尽,因此,素有“波恩政界最为足智多谋的策略家”之称的自民党
      主席汉斯—边特里希·根舍暗下决心,要改弦更张,与社民党决裂。
      
          作为自民党内阁部长中最右的人物,拉姆斯多夫充当了实施这一意图的急先锋,
      他最先放风说要“更迭”。1932  年8 月31  日,西德发行量最大(493 万份)的
      《图片报》报道说,拉姆斯多夫宣称,即将在9 月份举行的黑森州地方选举中,选
      民们可能表明他们是否希望他的自由民主党退出联合政府。
      
          31  日这一天,拉姆斯多夫又在威斯巴登的一次讲话中说,社会民主党要想推
      行它在4 月份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上确定的经济政策,它就不得不另谋联合政府伙
      伴。9 月1 日,施密特总理在内阁会议上对拉姆斯多夫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公开抨击,
      当面谴责拉氏的言论危害了西德政府内政外交的行动能力。
      
          施密特对拉姆斯多夫的言论表示“震惊、意外和恼火”,而且很不客气地说,
      要是什么人想背弃自由民主党同社会民主党之间的协议,他们就应当“公开地、坦
      率地、直截了当地讲出来,而不必通过接见各种人物去表达这种态度。”
      
          自民党与社民党分道扬镳的决心已定,它决不会因施密特的勃然大怒而放慢步
      伐。9 月11  日,拉姆斯多夫抛出了一份长达34  页的经济就业和福利政策综合方
      案,抨击政府的经济政策,要求大幅度削减社会福利。第二天,拉姆斯多夫又违反
      年阁惯例,公开了他向施密特总理递交的这份报告。人们普遍认为,这是自民党向
      社民党发出的最后通牒,施密特总理则风趣地说,“公众舆论认为这是一份‘离婚
      书’”。
      
          果不其然,9 月17  日,自民党主席、联合政府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根舍,率领
      拉姆斯多夫和内政部长格哈特·鲍姆(自民党副主席)、粮食和农林部长约瑟夫·
      埃特尔集体辞职。自民党与社民党长达13  年的执政联盟正式破裂,施密特联合政
      府就此垮台。但是,施密特总理“没有眼泪,没有挽诗”,他决定维持少数派政府,
      独撑危局。施密特的意图是凭借他本人的威望和社民党的执政地位等优势,在反对
      党措手不及,以及自民党退出联合政府后内部出现分歧的情况下提前大选,摆脱困
      境。
      
          然而,反对党岂能给施密特喘息的机会而坐失夺权的良机?9 月28  日,自民
      党和基民盟向西德联邦议院议长里夏德·施蒂伦克提出了一项“建设性的不信任案”,
      正式要求于10  月1 日进行表决,以便把施密特赶下台,由科尔取而代之。
      
          科尔收款绿党发难
      
          1982  年10  月1 日,保守派领导人、基民盟主席赫尔穆特·科尔当选西德第
      六届总理。为了这一天的到来,这位皮肤黝黑、身材高大(1.93  米)的著名“黑
      巨人”已经卧薪尝胆,苦苦等待了7 年。在如愿以偿的当天,52  岁的科尔身穿礼
      眼向联邦议院宣誓就职:“我宣誓,我要致力于德国人民的福利,增进他们的利益,保
      护他们的利益不受损害,捍卫联邦的宪法和法律,认真地完成我的职责和对一切人
      主持正义。上帝保佑我。” 10 月4 日,科尔完成组阁,拉姆斯多夫留任经济部长,
      新政府正式开始履行职责。
      
          不幸的是,几个月之后弗利克贿赂案的调查者们又有了新发现。弗案的这项新
      进展差点破坏了新政府的廉洁形象和它所宣布的官民风雨同舟、共度难关的宏伟构
      想。
      
          1983  年1 月25  日,西德《明镜》周刊又登载了一条爆炸性新闻:科尔总理
      接受了正在税收方面受到调查的弗利克公司的现款。西德新建的激进小党绿党闻风
      而动,要求科尔立即辞职。绿党执委会委员贝克曼愤愤不平地说,科尔接受弗利克
      公司的现金是一件“丑闻”,绿党不要”接受工业界的贿赂而同时又要求公民准备
      为振兴经济‘作出必要的牺牲’的人当总理”。绿党此举对于新政府来说无疑是当
      头一棒。正如读者所知道的,科尔并未辞职。
      
          但是,绿党的名字却因此响亮了许多,也为它在1983  年3 月6 日举行的西德
      大选中赢得了不少选票。
      
          绿党要求大规模调查弗利克公司贿赂案,因为据说这些大党都得到了该公司的
      “资助”。说句公道话,在这件事上,的确也只有绿党是清清白白、干干净净的。
      
          据1983  年12  月8 日发表的“波恩检察院对弗利克案件的起诉书”透露,赫
      尔穆特·科尔确实接受了弗利克公司的现金。起诉书中共有两处提到了科尔拿钱的
      情况。
      
          一处指称, 1976 年9 月17  日,弗利克公司经理布劳希奇让会计迪尔支出9 
      万马克,其中6 万马克给当时的经济部长弗里德里希斯,3 万马克给科尔。用波恩
      检察院的话说,这位弗利克集团经理是“想支持作为反对党领袖的科尔的政治工作”。
      
          整整1 年后,正赶上拉姆斯多夫担任西德联邦经济部长,布劳希奇又从迪尔那
      里取了6 万马克,给“科尔博士和拉姆斯多夫博士一人一半”。
      
          在公布起诉书之前的调查过程中,波恩检察院核实过有关材料。1982  年7 月
      5 日,波恩检察院传讯了当时担任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的科尔。科尔承认,他收过
      弗利克集团的钱。然而,科尔又说,从1974  年到1980  年迪尔帐上记的56  万5 
      千马克是他所“完全不知道的”,他只记得“两次到三次捐款,数目是2 万马克,
      或3 万到3 万5 千马克”。
      
          在这次传讯两个半月之后,亦即在当选西德联邦总理之前九天,科尔对此事作
      了准确说明。他给检案院写了一封信,介绍了1977  年、1979  年和1980年三次交
      付现金的情况。他说这几次的总额是15  万5 千马克——不过迪尔帐上所记的两个
      三万马克却不包括在内。
      
          毫无疑问,一个官员如果接受了钱并因此渎职,那么他就是收受贿赂,理当受
      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然而,对于波恩的检察官来说,科尔是否同弗里德里希斯和拉
      姆斯多夫一起收了钱并不重要,因为当时的科尔虽是反对党的领袖,但却也算“一
      介平民”。既然科尔当时不是“官员”,他也无权决定对弗利克康采恩免税,因而
      检察院的起诉书只是确认了事实,并未对科尔起诉。
      
          然而,绿党哪肯就此放过科尔。事隔两年之后,绿党老帐新算,再次对科尔发
      难。
      
          1986  年2 月17  日,绿党议员奥托·席利指控科尔犯有伪证罪。席利提出的
      指控有两项,一项说科尔向莱茵兰—法尔茨州(科尔的故乡,1969—1976年科尔任
      该州基民盟主席和州政府总理)议会设立的一个正在调查非法党派基金的委员会提
      供了伪证,从而将该委员会的调查工作引入了歧途。1985  年7 月,科尔曾向该委
      员会作证说,他一点都不知道设在莱茵兰—法尔茨州科布伦茨的慈善组织“1954  
      年公民联合会”曾给过基民盟钱,当然也就更不知道该组织起了使基民盟通过非法
      手段获得的资金合法化的作用。但是,3 个月之后,科尔又写信给该委员会说,他
      回想起是那个慈善组织交来的钱。席利的另一项指控说,1984  年11  月科尔未能
      向一个议会委员会讲出真情。科尔当时说,他不记得从弗利克公司那儿得到过5 万
      5 千马克(2.4 万美元)
      
          的政治捐款。
      
          一直在大力揭露和抨击弗利克贿赂案的西德《明镜》周刊与绿党遥相呼应。1986 
      年2 月23  日,该刊报道说,科尔总理所在执政党的主要成员已经作了计划,一旦
      科尔由于说谎而被起诉,他们就抛弃他——那时候科尔必须下台。1986  年2 月24 
      日,科布伦茨和波恩两地的检察官开始对科尔进行弗利克贿赂案败露后的第二次调
      查,这也是联邦德国1949  年建国以来第一次对一位现任总理进行调查。
      
          1986  年2 月25  日,科尔接受汉诺威《新闻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将“沉着
      地”面对司法程序,并且扬言“这项指控实际上没有什么,因为我是尽自己所知和
      良心作证的”。其实,当时科尔对这项调查是忧心忡忡的。他在这次采访中就说过,
      这项调查不论结果如何,都“将产生附带后果。政治气氛将因此遭到毒害,我们的
      公民将因此感到不安全”。除此之外,科尔当然也进行了反击。他谴责提出这项指
      控的席利谋求“破坏我个人的形象和名誉”,并且自信地说:“我认为,多数公民
      将看透并坚决抵制为反对一个成功的联合政府而采取的这种恶劣手段。”
      
          对于这段“伪证”公案,科尔的参谋长沃尔夫冈·朔伊布勒说是“政治诽谤”。
      科尔所属的基督教民主联盟书记海纳·盖斯勒则宣称,科尔当初说“不”,也许是
      因为他“暂时失去了记忆”。从绿党方面来看,它也绝不可能大公无私,“别有用
      心”是在所难免的。但是,科尔到底是“失去记忆”,还是装糊涂作伪证,人们不
      得而知。确定无疑的只有一点:1987  年1 月西德将举行新的大选,各党都在积极
      准备,而大多数选民们仍将选举已经成功地领导联合政府复兴了经济的科尔为他们
      的总理。
      
          正式起诉“群星荟萃”
      
          从1932  年2 月26  日下令对弗利克贿赂案展开全面调查之后,波恩检察院进
      行了为期一年多的紧张侦查。1983  年11  月29  日,波恩检察院发言人约翰尼斯·
      咸廉宣布,检察院已经掌握了可以起诉拉姆斯多夫等人的足够证据。
      
          但是,由于拉姆斯多夫是联邦议员、现任经济部长,享有豁免权,要对他正式
      起诉必须首先取消他的这一特权。为此,约翰尼斯·威廉请求西德联邦议院取消拉
      姆斯多夫的议员豁免权。
      
          1983  年12  月2 日,联邦德国议会一致通过协议,取消他的议员豁免权,从
      而为检察院正式向法院提出起诉扫清了道路。1983  年12  月8 日,波恩检察院首
      席检察官弗朗茨布鲁诺·奥伊伦卡姆普正式对弗利克贿赂案提出了起诉。弗利克康
      采恩的两名前经理和自民党的三名重要政治家分别被控行贿和受贿。波恩检察院的
      这份起诉书长达100 多页,读起来就象是联邦德国的《名人录》:·被告拉姆斯多
      夫,男,56  岁,联邦德国经济部长,在担任部长期间曾四次接受弗利克康采恩的
      钱——总共13.5  万马克。·被告弗里德里希斯,男, 52 岁,德累斯顿银行行长,
      前经济部长,从1975  年12  月到1977  年5 月他总共收了弗利克康采恩的37.5  
      万马克贿赂。·被告里默尔,男, 57 岁,前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经济部长,
      弗利克康采恩曾九次暗中对他行贿——他总共收了大约14.5  万马克。·被告布劳
      希奇,男,57  岁,前弗利克公司经理,过去几年内他曾经给过部长弗里德里希斯、
      拉姆斯多夫和里默尔五位数到六位数的现金。·被告内米茨,男,57  岁,企业家,
      原属于弗利克康采恩的拉廷根市“化学工艺流程设计公司”负责人,他曾经给过自
      民党部长里默尔许多钱,从而从北莱茵—威斯特伐亚州的能源发展计划里得到了数
      百万马克的补贴。
      
          起诉书接着列出了一张140 人的证人名单,这张单子读起来《名人录》的味道
      就更浓了。“金榜题名”的既有第25  号证人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联邦总理科尔,
      自民党主席、联邦外交部长根舍和基督教社会联盟主席、巴伐利亚州州长斯待劳斯,
      又有前联邦总统谢尔,还有联邦议员德雷格尔(基民盟)、埃姆克(社民党)和米
      施尼克(自民党)等人。按照西德法律,若有必要,这些人必须以证人的身份出庭
      作证。面对涉及面这么广的政坛特大丑闻,西德公众反应的强烈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1983  年12  月12  日出版的第50期《明镜》周刊颇为尖刻地评论说:“平时只有
      在戈德斯堡的雷杜特举行国宴时才会有这么多政治名流,如果按波恩的俭察官们的
      想法办,明年政治名流将在波恩地方中级法院的刑事陪审法庭大厅里欢聚一堂。”
      
          不过,起诉书的核心部分却是长达29  页的“对证明材料的评价”。在这一部
      分中,起诉书驳斥了被告在接受调查时对主要证人证明材料可靠性的否认,并透露
      了两位部长接受贿赂,策划通过对弗利克康采恩的免税决定的一些细节。
      
          在检察院调查此案的过程中,弗里德里希斯和拉姆夫多夫始终不承认收过钱。
      他们的辩护律师想通过否认联邦司库卡里留下的材料的可靠性来为他们减轻罪责,
      因为卡里素有“自由的艺来家”的美名,而且这位证人已在1981年5 月被谋杀,死
      无对证,岂不可以推得一干二净!然而,认真细致的检察官提出了不利于被告的证
      据——卡里多年的生活伴侣里塔·贝尔在一张清单上记下了卡里“亲自以现款方式
      或其他方式接受的所有给党的款项”。单子上没有弗利克康采恩的钱,这就意味着
      那些钱可能没有作为党派活动基金上缴司库,而是有人中饱私囊了。
      
          关于两位部长受贿和读职的情况,起诉书说弗利克康采恩的经理布劳希奇频频
      地与弗里德里希斯和拉姆斯多夫接触,后两人“至少是缄默地表示愿意”在作决定
      时考虑到弗利克康采恩的付款。起诉书提到,拉姆斯多夫曾多次去过布劳希奇经理
      的私邸并暗示他如何同社民党的财政部长马特赫费尔打交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拉姆斯多夫在弗利克康采恩原来在杜塞尔多夫开的“米勒斯和费斯特”餐厅提出了
      如何拟写免税申请的主意。最后,弗利克康采恩的这份免税申请是经拉姆斯多夫亲
      自签字而批准的。拉姆斯多夫之所以有必要采取这样异乎寻常的举动,是因为签字
      前他的国务秘书奥托·施勒希特曾提醒他,对弗利克康采恩下属的格尔林—考夫公
      司实行免税遇到了新的法律问题。为了论证弗利克的贿赂与两位部长渎职行为之间
      的因果关系,起诉书引用了弗利克康采恩的老板卡尔·弗利克的话。起诉书指出,
      在还没有接到税收通知单时,弗利克曾从慕尼黑提醒他在杜塞尔多夫的总管布劳希
      奇说:“对波恩的友好迄今为止对我没有帮助。”
      
          左推右挡招架不住
      
          拉姆斯多夫不是一个轻易屈服于任何压力的人。从弗利克贿赂案败露到1983  
      年11  月底,他始终没承认过自己接受贿赂。即使在检察院对他正式起诉前后那段
      局面最为严峻的时期,他依然矢口否认受贿。执政的联盟党、自民党及其领袖科尔、
      根舍态度也都极其强硬,大有支持拉姆斯多夫奋战到底之势。
      
          1983  年11  月29  日,就在检察院的发言人约翰尼斯·威廉宣布准备对拉姆
      斯多夫正式起诉的当天,联邦德国经济部的一位发言人说,拉姆斯多夫否认自己干
      过任何不道德的事情,并将在随后一两天内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表明立场。第二天,
      拉姆斯多夫对记者说,他在任经济部长期间“从未接受、要求或得到过”弗利克康
      采恩的“一个马克”。
      
          11  月29  日当天,西德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自由民主党主席根舍立即表示,
      他确信拉姆斯多夫是无辜的。科尔总理没有在这一天作出反应,但是他的政府发言
      人伯尼施宣称检察官约翰尼斯·威廉宣布的指控是“令人震惊”
      
          的。伯尼施明确表示,尽管这种指控引起了轩然大波,科尔的政府仍然支持拉
      姆斯多夫。不仅如此,伯尼施还拐弯抹角地对检察院进行了旁敲侧击的批评。他说,
      “有些人认为检察官没有勇气取消这些指控。”人们不难听出他的话外之音:实际
      上这是一桩证据不足的案件,检察官只是迫于公众舆论施加的压力才硬着头皮要把
      案子追究下去。”最后,科尔的这位发言人重申:“我只能重复我说过的话——在
      拉姆斯多夫被判决有罪之前,他仍将是清白无辜的。”
      
          12  月2 日,西德联邦议院就是否取消拉姆斯多夫的豁免权一事进行表决。在
      这次表决中,拉姆斯多夫显得相当大度。他本人投了赞成票,给人们留下了“为人
      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的好印象。
      
          对于拉姆斯多夫这个在一年前倒戈搞垮了社民党政府的“叛徒”,社会民主党
      自然恨之入骨,他们决不会轻易放他过关。12  月7 日,社会民主党的议员们提出
      了要求拉姆斯多夫辞职的议案。社民党议员提出这一议案的理由是,不管拉姆斯多
      夫在“弗利克事件”的贿赂丑闻中是否有罪,拉姆斯多夫在受贿罪的阴影笼罩下无
      法履行他的职务。这一天,科尔在西德联邦议院发表了经电视转播的讲话。科尔指
      责检察院在对拉姆斯多夫正式提出受贿指控之前就将此事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布是
      “奇怪的作法”,是“不能容忍的”。
      
          科尔还在议院中为拉姆斯多夫进行了辩护,他对要求拉姆斯多夫辞职的反对派
      议员挥动着手指,提高了嗓门说,“他是一个正直的人”。
      
          1983  年12  月8 日,正当拉姆斯多夫在议院为新的预算进行一般性辩论时,
      波恩检察院对他提出了正式起诉。法官表示,他们将仔细审读起诉书,以断定是否
      有充分的证据审讯拉姆斯多夫,然后才允许拉姆斯多大在进入诉讼以前看起诉书。
      12  月9 日,西德联邦议院就要求拉姆斯多夫辞职的议案进行表决。结果,联邦议
      院以274 票对196 票否决了反对党社会民主党的这一提案。这次表决中78  票的多
      数比科尔联合政府通常拥有的60  票优势要多,因而给了处境困难的拉姆斯多夫莫
      大的安慰。
      
          虽然议会否决了要求拉姆斯多夫辞职的议案,他的去留问题仍然使得科尔政府
      左右为难。当时,科尔上台才一年多,严重失业和收入普遍下降仍是政府面临的难
      题。在人民普遍存在不满情绪的情况下,科尔政府力求稳住脚根,政策十分小心。
      留下拉姆斯多夫可能会使政府的威信进一步受损;不留拉姆斯多夫也有难处。一来
      科尔政府是联盟党和自民党的联合体,离开了自民党,联盟党难于单独执政,二来
      拉姆斯多夫确实是处理经济问题的内行。
      
          许多人都把当时西德经济形势的好转归功于他,如果他下台,自民党内后继无
      人就会发生阁职分配困难导致政府危机,而经济界又会对政府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引
      起怀疑,从而影响经济的复兴。
      
          犹豫再三的科尔决定先派高级法学家研究起诉书的23  份卷柔和36  份证明材
      料,然后再作定夺。总理办公厅主任、曾经担任过莱茵兰一法尔茨州司法部长的瓦
      尔德马尔·施雷肯贝格尔承担了这一研究任务。1983  年12  月20日,联邦德国政
      府发言人伯尼施宣布经济部长拉姆斯多夫将留在西德内阁。
      
          伯尼施说,科尔和拉姆斯多夫一致认为,案件记录不能成为“在作出开审的决
      定之前改变目前政治估计”的根据。但是,伯尼施也声明:“总理强调说,让经济
      部长拉姆斯多夫留任的决定只具有政治意义,因此并不涉及这个案件,这一案件现
      在是由一个独立的法官审理。”
      
          随后,弗利克贿赂案又进入了一个长达半年时间的潜伏期——等待法院决定是
      否审理此案。但是,拉姆斯多夫在此期间继续表现出“不见棺材不掉泪”的倔劲。
      1984  年2 月9 日,拉姆斯多夫当着一个由各党派组成的议会质询委员会的面,对
      检察官指控他在弗利克公司行贿丑闻中接受现金一事发起猛烈的反击。德新社在当
      天的报道中说,“这一反击之猛烈使委员会的成员们大吃一惊。”拉姆斯多夫在反
      击中一方面说,所谓弗利克公司掌握着的、以及检察官对他的起诉中详细提到的那
      份受贿者名单是“漏洞百出”的;另一方面又指责检察院没有公平地对待他,因为
      同案其他被告、其中包括对前财政部长汉斯·马特赫弗尔的指控均已取消。与此同
      时,拉姆斯多夫的律师给检察院寄去了一件详细的公文。文中声称,检察院对拉姆
      斯多夫本人的指控从法律上来说是站不住脚的,因此,无法辩护。
      
          为了挽救拉姆斯多夫的政治生命,科尔也想尽了办法,其中最著名的是在1984 
      年5 月中旬提出了赦免逃税者法案,该法案建议对近2000  名参与非法筹措竞选经
      费的政界和工商界要人免予刑事诉讼。自由民主党主席根舍在没有先同本党其他领
      导人磋商的情况下就立即表示支持科尔的建议。但是,根舍立即在党内遭到了马丁·
      班格曼等人的严厉批评,根舍在党内的地位随之岌岌可危。最后,根舍不得不告诉
      科尔,他的党是法治国家的守护者,他不能再支持这项赦免法案。毋庸赘言,这样
      一个触犯众怒的法案遭到的只可能是胎死腹中的厄运。
      
          拉姆斯多夫无计可施了,科尔也就只好“挥泪斩马谡”。
      
          1984  年6 月26  日,波恩地方法院决定开庭审理弗利克行赌案,律师将这一
      决定通知了拉姆斯多夫。26  日午夜,拉姆斯多夫晋见了总理科尔,向他提出了辞
      呈。27  日清晨,拉姆斯多夫宣布辞去联邦德国经济部长之职,当天上午科尔接受
      了他的辞职。但是,拉姆斯多夫在27  日发表的声明中再次强调,他在职期间从未
      接受过弗利克康采恩的任何钱财。他声明,辞去部长职务“并不意味着退出政治,
      也不意味着听天由命”。拉姆斯多夫表示,他仍将履行他议员的职责,并在党内发
      挥作用。
      
          1984  年6 月28  日,49  岁的自由民主党律师马丁·班格曼就任联邦德国经
      济部长。在班格曼宣誓就职时,科尔总理在议会热情赞扬拉姆斯多夫是个坚强的、
      富有战斗性的人,并且赞扬他办事勇敢、富有同情心并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高潮迭起议长辞职
      
          本来,人们都以为拉姆夫多夫的辞职会使弗利案告一段落,然后逐渐平息下去。
      岂料按下葫芦又起瓢,好戏竞在后头:新闻界居然把火烧到了联邦德国的第二号人
      物联邦议院议长巴泽尔的头上。
      
          1984  年10  月中旬,西德舆论集中火力报道了巴泽尔与弗利克集团的经济关
      系。议长巴泽尔受到的指责主要有二点。一是他在1973  年辞去基督教民主联盟主
      席和基民盟一基社盟议会党团主席之后,曾在法兰克福的一家律师事务所担任顾问。
      弗利克集团曾以支付“顾问费”为名,先后向巴泽尔提供了170 万马克的巨款。有
      的报道甚至说,这笔钱是当初巴泽尔辞去基民盟主席之职,让位于当时党内后起之
      秀、现任总理科尔的代价。舆论指责巴泽尔的第二点是,巴泽尔有参与弗利克集团
      偷税漏税的嫌疑,因为在巴泽尔为那家律师事务所担任顾问期间,该所正在为弗利
      克集团处理申请该集团出售奔驰厂股票所得款项免税的问题。
      
          1984  年10  月23  日,巴泽尔发表声明,矢口否认他曾从弗利克集团得到巨
      款。但是,议会中和巴泽尔同一个党的“弗利克调查委员会”成员赫斯特·艾尔曼
      却承认,他在看了有关材料之后,认为对巴泽尔的指责至少有部分根据。
      
          这时的西德舆论已经认为,巴泽尔的去职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而基督教民主
      联盟内部也确实已在酝酿新议长的人选。
      
          第二天,即1984  年10  月24  日,巴泽尔亲自到“弗利克委员会”作证,企
      图为自己的政治声誉辩护。巴泽尔完全否认舆论对他的指责,但是他也承认,他在
      1973  年至1982  年充当律师事务所顾问期间,的确知道这家事务所同弗利克集团
      有合同关系。在巴泽尔之后到场作证的是律师事务所负责人阿尔贝特·保席,他承
      认在1973  年到1979  年期间曾从弗利克集团得到180 万马克,作为工作的酬金。
      但是,他完全否认弗利克集团通过他向巴泽尔付款的说法。他说,他从弗利克集团
      取钱和他给巴泽尔160 万马克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
      
          尽管如此,人们认为巴泽尔未能作出令人满意的澄清,西德舆论对他在这样一
      种嫌疑下是否能继续担任仅次于总统的高级职务表示更加怀疑。
      
          10  月25  日中午,巴泽尔决定辞去议长职务。他写信给基民盟——基社盟议
      会党团说,由于无法承受对于他的政治和心理压力,而议会又必须继续工作,所以
      他决定辞职。当天下午,联盟党议会党团主席德雷格尔在开会前宣布了巴泽尔的这
      一决定,并表示尊重他的决定。
      
          这时的巴泽尔确已陷入了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境地。在基督教民主联盟党内,
      他还可以发发牢骚,要求恢复名誉,指责他的党内同事虚伪,没有向他伸出援助之
      手。可是,对于公众,巴泽尔还能再作什么解释呢?正如巴泽尔的后任、新当选的
      议长菲利普·耶宁格尔在其就职演说中所说的,“公民仍在不安地提出这样的问题
      :我们政治机构的独立性和纯洁性是否还存在?”
      
          耶宁格尔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我们要经受住的是一场对议会民主的挑战,
      但不是议会民主的危机。”但是,他又号召全体议员协助他立即克服“信任危机”。
      他宣称,“新闻机构不仅对自由的民主政体发挥作用,而且也对自由的民主政体的
      维护负有很大的责任。”这位新议长“呼吁新闻机构如实地进行报道和给予公正的
      评论”,耶宁格尔的观点是,巴泽尔的这一步(辞职)表明我们制度的可信性和民
      主体系有自己改正的能力。”然而,在普遍存在怀疑的情况下,苏联塔斯社在10  
      月29  日发表的一篇题为《波恩的弃子术》的时事评论似乎能更好地反映当时西德
      公众疑虑不安的心态。在这篇文章中,塔斯社评论员写道:“与弗利克康采恩的舞
      弊有关的波恩政治丑闻,正按照象棋的快战比赛规则神速发展。相沿着斜线迅速地
      奔来跑去,车聚成了堆,马也失去了控制,而王由于翼侧的危险局势急忙进行王车
      换位。
      
          小卒处在慌乱中:必然被将死了!不知是谁急忙地提了个办法:弃子!”
      
          虎头蛇尾匆匆结案
      
          巴泽尔下野之后,舆论自然把注意的焦点又转向了总理科尔。
      
          1984  年11  月7 日,科尔在议会“弗利克调查委员会”受到了长达6 个半小
      时的严厉盘问。科尔证实,1977  年和1979  年,他得到过三次捐款,共10.5  万
      马克。(在弗利克前会计迪尔的记帐名单上科尔的名下记载着从1974年到1980  年
      总共支付56.5  万马克以上。)但是,科尔说全部捐款都交给党的司库支配了。
      
          1984  年11  月8 日,“弗利克调查委员会”对副总理兼外长、自由民主党主
      席根舍进行了盘问。从弗利克公司前经理布劳希奇手中没收的记录说,根舍曾答应
      “帮助”为该公司减兔巨额税款。对此根舍回答说,这“完全令人莫名其妙”。至
      于在被没收的弗利克公司的账单上有根舍的名字,而且账单表明他接受的捐款总额
      超过100 万马克(33.8  万美元),根舍国答说这些钱均已交给党的司库,他个人
      分文未取。但是,根舍作证说,1980  年8 月,布劳希奇曾要他向当时的财政部长
      汉斯·马特赫费尔施压力,以确保最后的一系列减免税收的要求得到满足。不过,
      根舍又说“我对他说..我不会也不能向马特赫费尔施加压力”。在这次听证会上,
      弗利克调查委员会还向根舍问到了1983  年12  月向自民党捐款600 万马克(200 
      万美元)的匿名捐款人的身份问题,因为这次捐款发生在一项规定捐款超过1000  
      马克(338 美元)
      
          的捐赠者必须公布身份的新法律生效前几天。在根舍受质询后一天,即84年11 
      月9 日,自民党名誉主席、曾在1974  年至1979  年任西德总统的谢尔证实,这笔
      钱是零售商、百万富翁赫尔穆特·霍尔膝在获悉自民党财政拮据之后提供的。
      
          1984  年11  月29  日,西德社会民主党主席、前总理勃兰特再次受到弗利克
      调查委员会的质询。在此之前,勃兰特已在10  月26  日受到过一次质询。
      
          当时,调查委员会发现有些证人和材料涉及勃兰特同弗利克财团的关系。根据
      弗利克财团前主任会计师迪尔的记录,勃兰特曾在1975  年2 月、1979  年6 月和
      1980  年1 月3 次总共接受过19  万马克的付款。调查委员会主席、基民盟议员朗
      纳在质询时还引用了弗利克财团写给勃兰特律师的一封信,信中保
      
          证弗利克方面不会把向勃兰特支付款项的事泄露出去。此外,弗利克财团前经
      理布劳希奇在作证时提到,他同当时的财政部长、社民党人马特赫费尔讨论免税问
      题时,马特赫费尔曾寻求勃兰特的支持,当时社民党的司库瑙曾把弗利克财团对社
      民党的捐款同政府处理该财团的免税申请联系起来。勃兰特在回答时坚决否认他曾
      直接或间接地接受过弗利克财团的钱财,并宣称,他对社民党政府时期弗利克财团
      曾得到免税一事毫无所知,更没有施加过影响。同时,勃兰特在这次质询中还反守
      为攻,他说为了反对社民党左翼的代表人物埃普勒,弗利克财团倒是曾给了某些新
      闻记者不少钱。尽管后来查明,勃兰特本人并未拿那些钱,会计帐上的记录是经理
      布劳希奇让会计迪尔记的,因为布劳希奇认为那些钱用于勃兰特所管的范围。但是,
      1986  年3 月,勃兰特还由于1984  年11  月29  日的这次作证被人以“伪证罪”
      告到了波恩检察院,因为在1984  年的这次作证中,勃兰特曾断言无论是他还是别
      的社民党负责人都没有接受过弗利克公司的钱,而1986  年3 月西德的《星期一世
      界商报》说,社民党前财务负责人阿尔弗雷德·瑙1975  年从当时的弗利克公司经
      理康拉德·卡莱奇手中接受了10  万马克(合4.5 万美元)的现金,收据上有瑙的
      亲笔签名。瑙通过他的律师证实,他确实接受过这笔钱,并将它移交给他的下任威
      廉·德勒舍尔。
      
          就这样,西德政坛名流走马灯似地一个个被引上了弗利克案调查委员会的证人
      席。而正当弗利克案把西德政坛搅得天昏地暗之时,远在他国的西班牙居然也闹起
      了弗利克贿赂案:1984  年11  月2 日,西班牙巴塞罗纳省保守的日报《先锋报》
      宣称,弗利克财团向西班牙社会党支付了400 万马克(130 万美元)的经费,其中
      大部分钱交给了冈萨雷斯首相本人,用于资助首相在1982  年时的竞选。对于这种
      报道,首相自然怒不可遏,一气之下将《先锋报》告到了法院。
      
          这桩弗利克案给西德政要平添了无数的烦恼,1984  年底时,简直谁都无法弄
      清此案何处是尽头,何时能了结。
      
          1985  年8 月29  日,波恩地方法院正式开庭审理弗利克行贿案,被告是西德
      前联邦经济部长拉姆斯多夫和弗里德里希斯,以及弗利克康采恩的经理布劳希奇。
      虽然联邦部长出庭受审在西德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在法院等候旁听的人却只有100 
      多一点,而且由于场地有限,只容许41  人入内旁听,记者也只有41  人获准入内。
      看来,这时候弗利克案引起的轰动已经开始退潮了。
      
          当天新华社发自波恩的电讯说:“在审讯过程中,检察院将提供200 名证人,
      估计整个审讯将要拖延数年之久。”
      
          然而,结案的速度要比人们预料的快得多。1987  年2 月16  日,西德波恩地
      方法院正式宣判前联邦经济部长拉姆斯多夫受贿罪不成立,但法院认定拉姆斯多夫
      在使弗利克康采恩逃税中负有责任,因而判以罚款18  万马克。当天,波恩地方法
      院同时宣判前经济部长弗里德里希斯的受贿罪也不成立,但同样以帮助弗利克康采
      恩逃税为由判处他6.15  万马克的罚款。历时7 年之久的弗利克贿赂案终于降下了
      帷幕。
      
      --------
      泉石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