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的管理思想
      
          韩非子的管理思想韩非是战国时韩国的贵族,生活在战国末期,在他生活的那
      个时代,各国都进行过变法,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法制制度都已经初具规模。韩
      非的老师是儒学大师荀子。韩非口吃,不善于言谈,在游说之风盛行的时代这是制
      约个人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阻力。韩非忧国忧民,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民族危机感,
      屡次向韩王上书,要求改革,但意见均未被采纳,于是他发奋写作,写出了《孤愤
      》、《说难》、《五蠹》、《内外储》、《说林》等几十万字的文章。提出了一套
      完整的法、术、势的理论。后来秦王嬴政读到了韩非的文章,非常赞赏,为了得到
      韩非就发兵攻韩,于是韩王就派韩非出使秦国,这样韩非到了秦国。在秦国韩非不
      但向秦王讲解自己的学说,还劝秦国攻打赵国保存韩国。这一观点为李斯、姚贾等
      人陷害韩非提供了口实,使得很敬重韩非的秦王也产生了疑心,于是把韩非投入狱
      中,不久韩非就在狱中被毒死了。
      
          韩非认为,儒家推崇的仁义道德已经过时了,统治者要从人自私的本性出发寻
      求新的治国方法。
      
          春秋战国时期,在新兴地主阶级的争权夺利的斗争当中,法家学说逐渐成熟起
      来。其中的代表人物有三位:商鞅重“法”,主张用法作为富国强兵的工具;申不
      害重“术”,推崇循名责实,以各种秘密的手段驾驭群臣,达到统治的目的;而慎
      到重“势”,主张君尊臣卑,上下有别,令行禁止。韩非将这三人的学说融合在一
      起,又参考了儒、道的主张,从而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法、术、势”的理论:
      
          韩非子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法与术相结合。他说“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
      (《难三》),“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定法》)。“术”包含
      以下几个内容:
      
          一是因能授官,也就是说依据下属的能力授给人官职。
      
          二是“循名责实”(《定法》),这是术的要点。法家是典型的功利主义和实
      用主义,非常注重实物,循名责实是法家考察干部的一个基本原则,强调表面情况
      和实质要互相加以验证,综合来考察一个人,这就是所谓的“形名之术”。韩非子
      说君主要驾驭约束好臣子,就一定要考察形和名是否相符,一定要看臣下说的话跟
      他做的事是否一致。
      
          三是“叁五之道”(《八经》),这是法家考察群臣言行的一个具体方法,主
      要意思是利用多方面的情况进行检查,以追究责任人的过失,利用多方面的情况进
      行分析,以找到取得成功的原因。不分析成功的原因,臣下就会轻慢君主,不严厉
      追究过失,臣下就会相互勾结。
      
          四是在领导谋略上,要使用“七术”,也就是说七种策略(《内储说·七术》)。
      这七种策略是:(1 )众端参照,也就是通过多方面的观察来验证臣下的言行;
      (2)必罚明威,就是一定要惩罚那些犯错误的人来树立威信;(3)信赏尽能,在
      奖励方面一定要守信用,鼓励那些有才能和取得成果的人;(4 )一听责下,就是
      一一听取臣下的意见然后进行评判;(5 )疑诏诡使,就是指君主表面上和一些人
      亲近,让他们长期在自己身边工作,但是不给他们任务,别人感觉这些人是受了秘
      密指令,所以做坏事的人就会害怕,心里疑心不敢胆大妄为;(6 )挟知而问,这
      是考察下属忠诚度的有效手段,就是用已经知道的事情来询问下属,看看下属怎么
      说,用以对照核查下属的态度,从而举一反三地了解许多隐情;(7 )倒言反听,
      就是本来想说一件事情,但却说一个与本意相反的事情,以获得下属的真实态度。
      
          五是在管理过程中,韩非子强调要防微杜渐,从细节上消除消极因素。《内储
      说》中提出了要查“六微”。管理中有六种微妙而隐蔽的情况:(1) “权借在下”,
      要防止权力分散和被架空,核心权是不可以借给别人的,它是领导者的专利。(2) 
      “利异外借”,就是防备内外勾结,组织内的人由于和领导利益不同会借助外力来
      削弱和反对上级的领导。(3) “托于似类”,这是一种用相关的事情欺骗上级、掩
      盖事实真相以达到个人私欲的手段,必须要加以防范。韩非子讲了一个齐国的故事,
      齐国的大夫夷射陪齐王喝酒,醉了之后坐在门廊上,守门人请他赏一点剩下的酒,
      结果被拒绝了。夷射走后,这个守门人就在门廊下泼了一点水。第二天,齐王出门
      后看到水,愤怒地问:“谁把尿尿到这里。”守门人回答说:“没见谁,可是中大
      夫夷射昨天喝醉了酒曾在这里站过一会。”齐王就把夷射给杀了。这是典型的小人
      栽赃陷害的例证,作为领导者一定要明查。(4 )“利害相反”,就是利和害总是
      同时出现,有利必有害,有害必有利,所以若国家受害就要看谁从中得到了好处,
      如果下属受害也要看谁从中得到了好处,通过这种审查利害就会找到事情的前因后
      果,找到处理事情的关键所在。(5 )“参疑内争”,权力斗争不可避免,而臣下
      争权夺利是产生变乱的根源,领导者对此要给予关注和控制。(6 )“乱国废置”,
      敌对国家插手本国重要人员的任免这一点要极力避免,一旦中了圈套,后果不堪设
      想。
      
      
      
          势是法家的一个概念,和兵家的有所不同。广义的“势”指客观形势,狭义的
      “势”是指权势。韩非子非常重视“势”,认为“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难势》)。这里谈的势,就是领导者通过法和术造成的一种权力状态。为了进
      一步说明这种势的重要,韩非子做了一个比喻,说千斤重的东西在船上就可以漂浮
      自如,而小小的一个铜钱,如果掉到船下就会沉入水底,它们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分
      量的多少,根本原因在于有势与无势。同时的道理,治理一个国家能否树立权威、
      行使职权、获得下属支持,重要的在于他的地位与权势是否巩固。
      
          得势的主要方法:一是依靠术驾驭局势,管理下属。韩非子说:“人主使人臣
      虽有智能,不得背法而专制;虽有贤行,不得逾功而先劳;虽有忠信,不得释法而
      不禁,此之谓明法。人主有诱于事者,有雍于言者,二者不可不察也”(《南面》)。
      二是靠制度权力,领导者只有牢牢把握赏罚的权力,才能确保势的稳固。“刑赏不
      察,则民无功而求得,有罪而幸免,则兵弱主卑。”(《饰邪》)所以韩非子说:
      “势重,人君之渊……赏罚者邦之利器也。在君治臣,在臣则胜君”(《喻老》)。
      正确的方法就是要“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扬榷》)。圣人执要是说要抓住
      要点、核心问题,而“四方来效”就是要善于授权,把细节的东西交给下属去做,
      自己牢牢把握核心权力。 
      
          从总体上讲,韩非子的法、术、势实际上就是告诉领导者,要管好一个组织的
      核心问题是权力的问题。法是权力的表现形式,术是权力的手段,势是权力的归属。
      要制定严明的规章制度、清晰和强有力的奖罚措施。规章制度和奖罚措施要明确,
      让每个人都看到,而且每次奖罚也要公开,这样,领导者下的命令才有人服从,权
      力才能有效行使。同时领导者要有一些技巧和计谋,这些计谋要做得恰当周密,不
      能让下属知道,以此保证其实施的效果。这样才能够控制局面,掌握下属的言行,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管理顺利进行。同时一个领导者一定要懂得树立自己的权
      威,牢牢地把核心权力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确保自己的领导地位,要善于利用环境
      去造势,然后因势利导,去管人做事从而实现自己的宏图大业。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