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颂先:一步跨到新疆来
      
          我1951年5 月参军时,也是买了厚底鞋,然后再在里面填上棉花、布片才勉
      强够了身高的。我的进疆,有一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味道。我父亲
      原在飞机制造修理厂工作,后来,工厂从湖南搬到贵州,父亲失业了,为了谋事,
      他曾经想到新疆谋生,已经到了酒泉,因实在忍受不了那无边荒凉带来的恐惧,
      半道折回了。这些,他跟我讲过,希望以此打消我的西行梦想。但他没有成功。
      他总想着女儿肯定会在某一天像他一样逃也似的跑回故乡来。可直到他离开人世,
      我还在新疆。
      
          我觉得自己没有白来新疆,总的来说是幸福的。当然也有一些坎坎坷坷的事,
      但谁的人生又总是一帆风顺的呢?我们原来有首歌谣,我唱给你听听吧——
      
          走长路,出阳关,不怨爹,不怨娘,只怨孩儿腿太长,一步跨到新疆来,又
      割苇子又打狼……
      
          我入伍后,一直在兵团后勤部财务处工作。1954年10月,我主动要求调到了
      安集海。我当时的想法与很多人一样,越艰苦的地方越光荣。
      
          安集海当时是够艰苦的。我到达那里时,正是隆冬季节。那是一个新垦区,
      在水利工程处的指挥下,上万人兵分两路,同时出击,一路人马负责挖渠修水库,
      另一路人马负责开荒造田。水利战士们住帐篷,喝雪水,每天劳动十几个小时;
      开荒部队则正集中火力猛攻肃州户等地,他们睡地窝子,喝盐碱水,跟古榆、红
      柳、梭梭和芦苇较量。那里除了干部,其余的全是劳改人员;有二十多名妇女,
      都已结过婚,她们住在几顶帐篷里。没有结婚的就我一个,我就自己挖了个小地
      窝子住下。没门没窗,劳改人员又那么多,我睡觉老睡不踏实,就在门口放了两
      盆水,心想若有不轨之徒,水盆被碰翻,有了响动,就会被惊醒。
      
          那些天每天要劳动十五六个小时,有时,凌晨两点钟就得起来打爬犁,拉肥
      料和沙子。我劳动不到半年,体重就减少了二十多公斤,降到了我当兵时的三十
      五公斤——当年,由于体重不够,不能当兵,我跑到湘江边拾了两块石头揣在衣
      兜里,才够了体重。半年之后,我们拿下了长达四十公里的引水渠和总干渠,接
      着又一气呵成,完成了安集海水库一期工程和所有配套工程。也就是一年时间,
      十几万亩荒原就变成了良田。
      
          1956年年底,开发安集海的第一场战役胜利结束,新华社立即将这一消息通
      告全国,“我国最大的一个以植棉为主的农场,正在新疆著名产棉区玛纳斯河流
      域的安集海地区建成,面积四十二万多亩。”《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对此做
      了记录,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纪录片。追忆往事,我总是不胜感慨。那时候的
      人,思想单纯,生活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真是不知道苦是什么东西,只知道
      真拼实干。现在,我就讲讲多年来耳闻目睹的军垦故事吧!
      
          这石河子因为多沼泽,蚊子很多。人身上只要有裸露的地方它们就咬,咬得
      人心焦火燎。为防蚊咬,大家干活时,就用布把头蒙起来,活像养蜂人戴的面罩,
      但即使这样,衣服一贴了肉,它们还能叮上。有人就想了个妙法,在身上糊一层
      泥,像泥人一般,这方法很有效,蚊子叮不透。于是,大家上工先“化妆”,跳
      到水渠里糊泥巴,收工再“卸妆”,钻进水渠里洗泥巴。
      
          有一次,王震将军乘着一辆军用吉普车到下野地视察,车正走呢,突然从一
      片苞谷地里窜出一群脸上、身上糊着泥巴的“泥人”,只见他们一齐朝车奔来,
      向王震致意,大声喊着,欢迎首长!
      
          王震看到这情景,开始有些发愣,待这些“泥人”走拢了,才知道都是他的
      战士。王震和他们热情握手,看着战士们糊着泥巴的胳膊、脸、脖子和腿,问道,
      同志们,你们为什么这个模样哇?
      
          一个战士回答说,报告首长,这里的蚊子太厉害,穿一层衣服都能叮到肉,
      所以我们就在身上抹了一层泥巴,这样,在地里干活就再也不怕蚊子咬了。
      
          哦,那可是很好的泥铠甲。他看看那一片苞谷地,果然听到了蚊群的叫声,
      随着叫声,它们已黑压压地聚集在战士们和自己头上。看到这情景,他再次握住
      战士们的泥手,激动地说,向同志们学习,向同志们学习!说到蚊子的厉害,还
      有牛被蚊子咬死的事发生呢!泉水地有头大耕牛,有天放出去后,没有找回来,
      第二天找到它时,它已被蚊子叮咬得不行了。原来,那牛被陷在了泥沼里,动弹
      不得,任由那蚊子叮咬,只见它浑身全是小血痂,真是可怜。把它从泥沼里弄出
      来,当天晚上就死掉了。
      
          那以后,各个团场的牲畜,只要在夏天,放出去后,就必须找回来。有一次,
      三十团二连的两头牛跑进苇湖吃草,天黑未回。大家很着急,偌大的苇湖,苇子
      长得一人多高,狼奔豕突,蚊虫成群,怎么去找呢?连长正在发愁,路灿壹说,
      我去。说罢,抄起一根大棍子,就出发了。路灿壹是有名的大力士,河南支边青
      年,三十多岁,长得五大三粗,背阔腰圆,夏天不穿上衣,脊背晒得黑光油亮,
      他能吃能干,一手挽一框铁制“之”字耙,一口气能提一百米远,中间还要翻过
      一道排水渠。
      
          他在苇湖里钻来钻去,终于把牛找到了。原来牛陷在泥里拔不出来。他用双
      手拽住牛角,使出全身力气,硬是把两头牛从泥沼里拖了出来。从此他就落下个
      “力大如牛”的绰号。
      
          说到大力士,我想起了“白大胖”,他是机枪连的,一米八的个子,八十多
      公斤的体重,人黑,站在那里像座黑铁塔,跟《水浒》上的李逵差不离儿。可这
      黑大胖子偏姓白,大名叫白冯奎,大家都不叫他的名字,而是叫他白大胖子。屯
      垦初期,部队在小拐开荒种地。浇水时,战士们都在腰间绑个长棍子,人和棍子
      像一个十字架,干起活来非常碍事,看起来也很怪异。但没法子呀,那里的荒地
      开出来后,水一进地,就会冲出好多大窟窿,有的深一两米,有的深四五米。大
      的窟窿能掉进去一辆大卡车,小的也能淹住一个人。不过,大窟窿很少,小窟窿
      最多。人若掉下去,单靠自己很难爬上来,弄不好还会出危险,所以腰间绑根长
      棍子,人一旦不小心掉下去,这长棍子就能把人架住。
      
          有天晚上,白大胖子上夜班。他吃过晚饭,急着去浇水,也可能是太累,他
      迷迷糊糊的,竟忘了往腰间绑长棍。刚跑到地边,就“扑通”一声掉进一个窟窿
      里,好在水不深,却听到了“嗷嗷”几声猪叫。他知道窟窿里有了一头掉下去的
      野猪。那野猪正狂怒着,朝他冲过来。白大胖子毫不示弱,就与那头野猪展开搏
      斗,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较量,终于把野猪牢牢压在自己身下。这时,他才记起叫
      人来拉他。几个浇水的战士听见了,连忙跑过来,听到白大胖子的叫嚷声中还有
      猪的哼唧声,很是奇怪,就问他,咋还有别的声儿?他说,我压着了一头野猪。
      战士们先把白大胖子拉上来,然后把野猪也弄了上来,那家伙足有三百多斤,全
      连一百多人美美地吃了几顿野猪肉。还有个地穴历险的事儿。那是莫索湾二场三
      支渠刚修好不久,二十六队便挖了一条三百多米长的渠,把水引到住的地方作生
      活用水。渠修好后开始放水,由于地下洞穴一个接一个,放水一个星期,渠道垮
      了十多次。于是,全队集中四十多人昼夜守在渠道上,挖土填洞。别的洞填住了,
      可水到伙房门前时,“轰隆”一声,那里垮下去了一个直径两米多、深四米多的
      洞。守在那里的一个人随着轰隆声,掉进去就不见了。大家到处找人,但怎么也
      找不见,正急得团团转,突然从十几米远的一条自然沟里冒出一大股水柱来,在
      水柱中,还露出一个泥柱子。大家惊奇地奔过去,七手八脚将“泥柱子”捞上来,
      竟是那个看渠的人。原来水冲开地下的泥沙,从一条暗渠沟口喷薄而出,把那人
      从暗渠里冲了出来。他一吐出口里的泥浆子,连忙喊,我还活着!他妈的,我还
      活着!
      
          大伙笑着说,你钻入地下十几米,还大难不死,不是土行僧,就是泥菩萨。
      这样的故事说上十天十夜也说不完。
      
          1950年7 月28日,王震、陶峙岳、陶晋初三位将军到玛纳斯河西岸一带踏勘,
      选点建设军垦新城,当天晚上投宿在石河子老街一家车马店里。店很小,土屋土
      炕,店门外数步,就是泉沟、苇湖,蚊虫很多。店主哈德尔不知他们是多大的人
      物,在院里生了火,用柴烟熏赶蚊虫。将军们忍着闷热和柴烟熏呛,在油灯下筹
      划建城大计,直到午夜才睡觉。可那蚊子叮得他们不能入睡,大家不知该怎么应
      付。这时,王震爬上了屋顶,喊道,同志们,我找到了好地方,请你们赶快上来。
      众人沿着梯子上了房,果然夜风习习,蚊虫很少。将军们就这样头枕土块、身盖
      军毯、面对星空睡了一觉。就在那天晚上,他们绘制了石河子这座荒原新城的蓝
      图。第二年冬天,建设石河子新城的施工部队开始备料。一天,建筑二大队四连
      开展拉砖竞赛,班长孙光先带着全班天不亮上路,拉着满载砖块的爬犁子,你追
      我赶。这时,后面有人喊道,同志们,休息一下吧!
      
          战士们回头一看,认出是王震司令员,大家就停住了。王震给每人递了一支
      烟,一边说你们辛苦,一边为大家点上。点完烟后,他查了查每人的爬犁子,问
      道,一爬犁拉多少块砖?
      
          大家如数做了回答。
      
          有一人少了一块。王震司令员说,说完就把手伸进大衣里,从腋下掏出一块
      红砖来,说,补上这一块,你们的总数就够了。班长接过那块红砖,立即想到那
      块砖是路上不小心掉下的,心里很惭愧。王震说,拉上走吧,掉下来的砖回头捡
      上就行。王震捡砖的故事是我在书上看到的,我还听一个老军垦给我讲过陶峙岳
      背砖的事儿。建设石河子新城时,条件很差,砖是自己烧,木料要自己去天山里
      砍,然后用人力一根根拉回来,往返一次需要六昼夜。饿了,啃冻馍,嚼冰雪,
      晚上,贴着马腹取暖睡觉。
      
          在盖石河子的第一座大楼时,战士们的劲头很大。可是,楼砌到第二层时,
      工效慢慢低下来,咋回事呢?原来工作太紧张,生活太艰苦,天冷得滴水成冰,
      连个手套也没有,不少人的手冻得裂了口子,直冒血。
      
          工程队长因为进度太慢,向战士发火,一位战士和他顶了起来,别站着说话
      不腰疼,你也背几趟砖试试!
      
          试试就试试!工程队长正准备上脚手架,看见脚手架上有个人正背一大摞砖
      在艰难地爬着。等那人放下砖直起腰后,大家才看清他原来是陶峙岳司令员!他
      下了脚手架,走到和队长吵架的战士跟前,拉着他渗着血的手说,你辛苦了,兵
      团处在创业之初,有些保障没法满足,以后会慢慢改善的!说完,又拉着队长说,
      你是个头儿,要带头才行,来,别的啥也不说,今天我陪你背砖,背完了再说他
      不迟。战士们见司令员已年近花甲还在背砖,精神一下子振奋起来,干起活来再
      没啥说的,上上下下都是小跑,工效又上去了。还有个陶司令员的故事。那是1953
      年的一天,陶司令员来到机耕农场四队,看到损坏的机油泵座和满身泥浆的机车
      停在泥地上,十分生气。他叫队长马上召集机耕队的全体人员开会。拖拉机手、
      修理工,包括学员都被召集到修理所的集体宿舍,等候司令员讲话。宿舍虽然全
      是地铺,但非常干净整洁,靠右面的墙上还挂着一面小圆镜。
      
          陶司令员进来后,扫视了大家一眼,然后带着满脚的泥巴,一步跨到了铺上,
      来回踩了几脚,又伸手摘下墙上的镜子往地上一摔,“当啷”一声打得粉碎。
      
          在场的人不知司令员怎么了,人人屏声敛气。
      
          你们心疼了是不是?司令员从铺上跨下来后说,床单子是自己的,踩脏了心
      疼,镜子是自己的,摔碎了也心疼。拖拉机是公家的,脏了,坏了,不心疼!这
      样要不得呢!同志们!
      
          陶司令员对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总是异常气愤,语言激烈,催人猛醒,让你
      难以忘记。但在深责严教之后,却又会给你真诚的爱护和关怀。第二天,他买来
      镜子和肥皂,派警卫员送到修理所,交给镜子的主人和几个被踩脏了床单的战士,
      让大家把镜子挂起来,把单子洗净,还转告大家原谅他的激动和急躁。
      
          陶先运是他的亲侄孙女,可他没有给她任何特殊的照顾,甚至连一般的照顾
      也没有,但他其实是很爱她的。因为他是湖南人,又和蔼可亲,他一碰到湖南女
      兵,就会拉上几句家常,问问大家的工作、生活情况,完了,他总会说,我有个
      满孙女,和你们年龄差不多的,也在新疆呢!他尽管非常挂念他的侄孙女,但他
      绝不会利用权职,做有违原则的事。对一个堂堂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兵团司令员,
      如果要给侄孙女安排一个好前程,是很容易的事。然而他对自己的侄孙女和其他
      女兵一样,一视同仁。这就是将军们的人格魅力。他们影响了千千万万的军垦战
      士,也尤其影响了我。我们所以能做出一点成绩,是与他们的影响分不开的。这
      是实实在在的话。
      
      
      
        --------
        梦远书城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