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亦明:她结婚当天就疯了
      
          有些人你已无法找到她们。她们要么已不在人世了,要么已没了音信。要么
      什么也告诉不了你。我很少向人讲她们的事,我一直把它们憋在自己心里,都快
      五十年了。我原来年轻,身体好,能承受这些事情,以及她们命运的沉重。但现
      在我老了,承受不了啦,它们压得我气都喘不匀,腰都直不起啦,我早就想讲给
      人听,想让人们与我来共同承受。可是讲给谁听呢?当年的姐妹们堵在心里的东
      西本来就已很多,我可不愿再给她们增添这些沉重的东西,我常常在想起她们时,
      不知不觉会叹一口长气。给我们的晚辈讲,他们不愿意听,他们冲我嚷嚷,唉,
      又是你们当年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得了得了!你就让它烂在你心里吧!可这
      些往事总是不烂,非但不烂,还在心里生长着,越长越大,越来越沉,越来越广
      阔,我一个人的心怎么能盛得下呢。就像一个园子里盛不下森林,一个池子里装
      不下海洋。
      
          我讲出来后,你一定要写出来。不要像别的记者——先后至少有十来个记者,
      满心地想让我讲,口口声声地说要在报上登,可至今我连一个字儿也没见着。这
      不是为了别的,我只是想说,既然她们都全部付出了,难道让其他人面对一下都
      不可能吗?这同样是牺牲!
      
          真正的牺牲!
      
          闲话就不说了,言归正传吧!黄干事是我们的分队长,长沙人。她是个文化
      人,修养很好,长得有点胖,但文气,看上去挺舒服的。她因为有知识,在奔赴
      新疆的路上又担任过分队长;到部队不久,就到宣传科当干事。她入伍时已二十
      一岁,这在湖南女兵中算年纪大的了。她当兵走时已订了婚。她未婚夫在口内当
      兵,原是大学里的同学,也是解放初入伍的。他们十分相爱。她原想自己当兵后,
      和未婚夫都在部队里了,要调到一起很容易。没想事情并不是她想像的那么简单。
      她调不到口内去,她未婚夫也从口内调不来。她后来知道,她与她的未婚夫不可
      能成为眷属,组织上已经给她安排好了。
      
          你不要想着调他来,都是革命同志,你嫁谁不行呢,新疆什么都不缺,就缺
      女人;而他在口内,是不缺好姑娘的,你就死了这条心吧!组织上会考虑给你找
      一个很好的,真正的革命同志的。组织科长就这样跟她谈开了话。可我们相爱,
      那是爱情,不是别的东西!
      
          什么爱不爱,情不情的,全是小资产阶级情调,你听从组织的安排,与为革
      命立过功的同志结合,组建幸福家庭,那才叫爱情!我不会同意的,我已订婚,
      我只会嫁给他!她坚决地说。
      
          你这样做是不行的。
      
          我倒觉得你们这样做,是违背《婚姻法》的!她勇敢地反驳。
      
          这可是你说的!科长恼羞成怒。
      
          是我说的!
      
          那好吧!
      
          科长刚走不久,她就被关了禁闭,一关就是七天。
      
          她出来后,组织科通知她准备结婚,对象是团里的副政委。她就在那天晚上,
      离开了部队,她留了一张条子,条子上写着——
      
          我不想离开部队,但我不得不离开。我希望组织停止这样的婚配。爱,永远
      是婚姻的基础。没有爱的婚姻,对男女双方来说,都是不幸和痛苦的。
      
          我以为部队会抓她回来,但没有找到她,我们再也不知道她的去向。直到八
      一年,才听到了她的消息,她在长沙一所中学当语文老师。我不知道她当时是怎
      么回到湖南去的。
      
          正是她的留言使我一生未嫁,因为我没有真正的爱,因为在那个年代,你真
      正爱的人,却不让你跟他结合。原来也有人说她自杀了,有人在几年后还给我指
      了她的坟。又过了几年,我想去看她,那坟当时已看不出来,它早被牛羊踏平了,
      与那片荒地成了一体。可我不死心,我想我一定要找到那个掩埋她的小土包。我
      在那片荒地上转呀转呀,却什么也没找到。我当时还想,时间改变了一切,好多
      好多的普通生命就这样被时间遗忘,然后不留一点痕迹地抹去了。它一点儿也不
      管这个生命在这世界上经历了怎样的不幸与痛苦,幸福与欢乐……
      
          后来,当我知道她还活着,我真高兴呀!
      
          我还认识一名姓周的女兵,名字我就不说了,我叫她周姐。她是高中毕业生,
      入伍时十八岁。她是我们那批女兵中最漂亮的,高挑身材,白净皮肤,大眼睛,
      樱桃嘴,两条粗黑的长辫子,气质高雅,天生的丽人胚子。我觉得她是我们三湘
      四水养育的一个精灵。这么多年了,我再也没有见到像她那样超凡脱俗的女孩子,
      见了她的人,没有不说她长得完美的。告诉你吧,她走到哪里,就会像夜里突然
      亮了一颗星星,令人瞩目。她到部队后,战士们只要能看上她一眼,心里都会美
      滋滋的,要是能和她搭上一句话,那就幸福得不行啦!你要知道,部队当时正在
      垦荒,大家忙得脚板朝天,加之也没什么条件打扮自己,那些战士们平时里都是
      泥头泥脑,胡子拉碴,衣衫不整的。周姐到了部队以后,面貌一下子就改变了,
      几乎是突然之间,战士们都整洁了。衣服再烂,补丁再多,也洗得干干净净的,
      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胡子也常常刮了,再艰苦的劳动,回来也要洗漱洗漱。爱说
      粗话的不说了,大家都变得文明起来了。她去哪里参加劳动,哪里的工效就特别
      高,淳朴的战士们就这样表达着他们对美的倾慕和尊重。
      
          周姐的理想是当一个作家,她向往新疆的神秘。在我们眼里,新疆只是一个
      遥远、荒凉而又贫穷的地方;但在她眼里,那里的一切都是美的、神奇的。她说
      过,新疆是最富有美的地方,她平生的愿望就是写一本新疆的书。但她的梦想,
      包括她的一切,都很快被打碎了——一位师领导看上了她。
      
          那位领导是三三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已四十岁左右,原来的老婆他离掉了,
      三个孩子都跟着他。那时周姐比他最大的孩子年龄还要小两岁,但她无论怎样也
      没能摆脱这强加在她头上的命运。
      
          她很快就结婚了。
      
          可能是心理压力太大,就在结婚的当天,她疯了。
      
          她到处跑,那领导办公时,她就跟到办公室,在办公室大吵大闹。安静一些
      的时候,她就倚在师首长住的土坯房的门上,两眼无神地望着外面,嘴里嘀咕着
      什么,一站就是好半天。
      
          她像一朵花,正要开放时,却被摧折了,凋零了。
      
          奇怪的是,自从周姐结婚以后,团里的官兵又成了泥头泥脑、胡子拉碴的样
      子。是的,他们心目中的美神已经没有了……1959年我再次见到她时,她已有三
      个孩子。加之那领导原来的三个孩子,她已有六个孩子了。她什么事也没做,但
      已憔悴得很,都已让人认不出来了。她那时的病经过治疗,已好了些。当我对她
      说我是谁时,她想躲开,我拉住了她,她已哭得泪人似的。就一直哭,什么也不
      说,引得我也陪着她落泪。
      
          她哭着哭着,突然又扯头发又抓脸的,然后捶胸顿足地说,他那么大年纪了,
      我这么年轻,他肯定会先死的,他死了,留下这么多娃娃,我以后咋办?我以后
      咋办?咋办呀?
      
          我怕一刺激她,她又会犯病,赶快找人把她带回了家。
      
          一晃又过了几年,我听说她犯病后,用手枪打死了自己的一个儿子。
      
          我离开新疆时,她还在新疆,我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怀着一个美好理想的
      她,一生就这么过去了,她在那里唯一做到的,就是为那位首长繁衍了几个后代。
      她的病时好时坏,时轻时重,听说那首长去世后,她的病情已好了许多。而我,
      则希望她就那么过下去,因为我不知道,她一旦完全地清醒过来,怎样去面对自
      己的理想,怎么去回首自己的一生呀!但我又是多么希望她能恢复健康,能认识
      这个世界。如果她还健在——我希望过去的一切在她的脑海中是一片空白,希望
      她是从如花似玉的少女时代一步跨入老年的,中间的那段时光在她心中没有留下
      任何痕迹。
      
          还有一名湖南女兵,我叫她汤姐。她父亲曾经在解放前的《湖南日报》任过
      总编。她出身于书香门第,是个才女。她到新疆,就进了俄文学校,从那里毕业
      后,分到了我们团。我们团当时有个工程师,姓林,是新疆大学毕业的,结过婚,
      有孩子,夫人是家属,没工作,住在乌鲁木齐。他们产生了感情,相爱了。可那
      男的没有告诉她自己是有妇之夫。她怀孕了,五五年生下了孩子。这时她才知道
      自己爱的人一直在欺骗她。她不知道这孩子该怎么办,最后有位团长膝下无子,
      就把孩子带走了。
      
          从此以后,她就走下坡路了。博乐的冬天十分寒冷,加之当时的生活条件本
      来就很差,她的月子没人照顾,身体也垮了。那男的受了处分,她也受了处分。
      最后,组织出面把她介绍给一个起义的老兵,那老兵已四十多岁,老婆死了好几
      年了,留下两个孩子。但即使这样,那老兵因知她以前的事情,对她非常不好,
      只过了两年,老兵就和她离婚了。然后,她就下放到了南疆,几年后,又调到了
      石河子的工程四团,嫁了一个刑满释放人员。这人受够了苦,有了个老婆,自然
      十分珍爱,两人的生活虽然清贫,但能互相体恤,相亲相爱,让我们感到十分欣
      慰,心想,她终于熬出来了。不想天有不测风云,“文革”时,她丈夫又被弄进
      监狱里,押到南疆劳改去了,她毅然跟随丈夫去了南疆。她没了工作,没了工资,
      什么也没有了,几乎是过着乞讨的生活,最后手脚都冻烂了。汤姐就这样,等着
      丈夫劳改结束。谁也不知道她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有人说她后来回口内去
      了,也有人说她还在南疆,还有人说她早就去世了……
      
          唉,好了,我不想再浪费你的时间了。我耳闻目睹的关于湖南女兵的事还有
      很多很多,我想一时是说不完的。更主要的是,我觉得我讲了这些后,内心并没
      有感到丝毫的轻松。我这才知道,这一切无论怎样,都仅仅属于我和我的女兵姐
      妹们,还是让我们自己来承受吧!八、王灿辉:婚姻那么神圣,又那么苦涩我是
      长沙市人,在含关女中读完初中后,就在农业银行当出纳。有天我正忙着自己的
      工作,有几个同学来向我告别,说她们参军要走了,看她们那神气的样子,我就
      问,你们参军到哪里去呀?
      
          新疆。
      
          妈呀,那是人去的地方吗?说是远得很呐!我的同事一听就说。
      
          只要有一双脚,再远的地方也能走到。我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我当时不
      知道世界有多大。招兵的首长讲了,招我们去新疆是上俄文学校,当护士,搞财
      经,开拖拉机。我的同学说。我一听可以开拖拉机,就兴奋了。当时能当一个女
      拖拉机手,可是了不得的,恐怕比现在一个女人驾驶美国的幻影战斗机或乘坐宇
      宙飞船进入太空还要神气。我当即就说,走,我要和你们一起去,我要去开拖拉
      机!就这样,十四岁的我在1951年2 月28日登上了西去的列车。到焉耆后,分配
      到了十八团二营,驻在轮台。这是一个富有历史感和神秘色彩的地方,当我到达
      那里时,所看到的是它的破败和贫穷。
      
          没有看到俄文学校的影子,更见不到拖拉机,发给每个人的是一把砍土镘—
      —一种从苏联拉过来的、很笨重的农具。这种农具在中亚用得十分广泛,对于口
      内来的湖南女兵,则是第一次见到,我们不知道这玩意儿是用来干什么的。直到
      有一天,营里出发到草湖开荒时,才知道这就是大家的武器——虽说我们是来当
      兵的,却从来没有扛过枪,打过靶,更不用说其他军事训练了。就是靠着一把砍
      土镘,驻疆部队的官兵开垦出了成千上万亩的土地。
      
          我背着自己的行李背包,扛着砍土镘往草湖走那天,时值六月,太阳狠毒地
      炙烤着大地,沙漠灼人,使人难以睁开眼睛。队伍一直往南,一直往塔克拉玛干
      沙漠的深处走去。除了黄沙,什么也没有。只有一阵阵热浪迎面涌来,让人窒息。
      汗水湿透了我的衣服,然后很快又被太阳晒干,只留下些白色的盐粒。我觉得自
      己像要被烤干了。我忍不住跑上前去问营长,营长,你要把我们往哪里带呀?走
      了快一百里路了,这两天的路程,我连一根草也没见到,难道还有可以开发出来
      种庄稼的地方吗?
      
          有,我们去的就是可以种庄稼的地方,是一个世外桃源,从来没有人开垦过。
      营长一边喘着气,一边对我说。这太阳把人都要烤成肉干了。
      
          再走一天就可以到了,你甭看现在这里荒凉,以后,我们走过的地方会是一
      条大马路,路两边全是庄稼地和一排排白杨树。营长充满憧憬地对我说。
      
          天啊,还要走一天!我在心里叫了一声苦,感到自己又要哭了。因为干渴和
      劳累,我已偷偷地哭了好几次鼻子。队伍走进大漠之后,又向东行进了约七八十
      里路,奇迹般地看到了一个小小的湖泊。它地处塔里木河北岸,虽然美国人类学
      家摩尔根曾断言说:“塔里木流域是世界文化的摇篮,找到这把钥匙,世界文化
      的大门便打开了。”但在我们这些带着盲目性寻找着可垦之地,以期创造出一个
      农民式家园的军人们来说,更多的印象是在印证塔克拉玛干的本来意义——“进
      得去,出不来”;或者是在执拗地和它较劲——“我们可以征服你”。
      
          我心想,在这样的地方工作一辈子,还不如死。
      
          的确,没有人敢奢望凭着那一小湖水,能在这里生存下来。去的当天,这个
      面积达三十三点七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就给全营官兵来了个“下马
      威”。
      
          烈日当空,官兵们稍事休息后,正在挖地窝子准备栖身,天空突然变得昏黄
      一片,太阳很快就被抹去了。有一种奇怪的声音在远方响起,越来越近,越来越
      宏大;开始像蜜蜂嗡嗡地叫,继而像波涛涌动,很快就变成了飞机轰鸣,最后变
      成了大海呼啸。远处的沙丘上,传来几声沙狐忽高忽低、单调凄厉的怪叫声,草
      湖颤抖着,岸边的芦苇和湖水因为恐惧而“瑟瑟”发抖。大家还没明白是怎么回
      事,突然狂风怒吼,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沙暴!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大家赶紧抱住自己的背包,但还是有行李像纸片一样被刮上了天,转眼间就
      被沙尘吞没了。大家顿时陷入黑暗之中,感到风推拥着沙丘,正在移动。
      
          脚下的整个沙漠仿佛突然立了起来,正在向某个地方奔跑。沙子灌得人满身
      都是……约摸半个小时,沙暴停止了,整个营的人马都已陷在沙中,涌动的流沙
      已埋到了部分人的腰上,好多人凡是身上带的、能刮走的,诸如帽子、毛巾、水
      壶、挎包之类的东西早就没了影子。但让我感动的是:几乎所有的官兵都紧紧地
      抱着自己的砍土镘。我个子小,沙子已埋到了胸部,两名战士费了很大的劲,才
      把我刨出来。我半开玩笑地对自己说,这可能算是真正的扎根边疆了。我的嘴里、
      衣领里、头发里、耳朵里,凡是能钻进沙子的地方,都有沙子,我感到十分难受。
      但我这次没有哭鼻子,因为眼前发生的一切让我既感到新奇,又感到恐惧,我的
      身心被二者完全占据了。我连自己是否会死于沙暴之中也没有想到。
      
          沙暴过后,天空很久仍是暗黄色的。沙漠里更热,地表温度达到了摄氏七十
      余度。胶鞋被烫得发软。奇怪的是,湖里那些黑压压的蚊子却没有被沙暴刮走,
      沙暴激怒得它们更加疯狂。我们这些新鲜的血液使它们变得贪婪无比。它们不顾
      一切地扑向每一个人。大家的脸上、手臂上,凡是露在外面的皮肤全被它们叮得
      惨不忍睹,最后大家只好用衣服把脸包起来,只露出两只眼睛。只可怜我们这些
      女兵们。由于王震号召部队节省军费,支援新疆建设——部队官兵节省下来的津
      贴先后修建了七一纺织厂、八一钢铁厂、十月拖拉机厂、八一糖厂等新疆第一批
      带现代化色彩的企业,所以我们只有一套棉衣,一套苏式的制式裙子,裤子都没
      有给我们发。没过两天,我们的腿就被蚊子叮咬得血肉模糊。有些女兵被咬得没
      有办法,就去湖里捞了稀泥,抹在整条腿上。最后,营里只好动员男兵为大家捐
      赠多余的裤子。可是有几个人有多余的裤子呢,最多的人也只有两条裤子,一条
      好一点,另一条补了不知多少补丁的,有的地方摞的补丁足有一指厚。男兵们把
      好一点的裤子让给我们,自己则穿着铠甲似的厚补丁裤。
      
          当营长和教导员代表全营五百余名男兵把他们好不容易找到的十几条裤子拿
      到我们跟前时,我们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在沙漠中挖好地窝子,全营安置下来,
      开始了把荒漠变成良田的梦想。
      
          这个地下营地的唯一标记就是一根旗杆,如果那根旗杆没了,在那沙漠中就
      很难找到家。有一次在南草湖劳动收工后,我看见了一片野生的小香瓜。我不知
      道那是什么东西。当时的人都馋,只要见了或许能吃的东西,就垂涎三尺。我当
      时饿得不行,也不管是否有毒,尝了一口,觉得挺香的,就先啃了两个。想着一
      位老大姐正有身孕,就摘了一些给老大姐。我高兴地往回走着,突然刮起了大风,
      沙尘弥漫开来,什么也看不见。看不见旗杆,我不知该往哪个方向走。我在沙漠
      里转了半天,直到天黑,也没有看见营地的影子。
      
          风夹着沙石,像一个老魔鬼,发狂地呻吟着,嚣叫着,冷笑着,其间夹着狐
      狸的悲鸣和几匹跟随人迹来到这里的荒原狼的嗥叫。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恐惧。
      我看见旁边有个草垛,就一头钻了进去。
      
          大家回到营地,点名时才发现我不在,把营地找遍了,也没看见我的影子。
      营长立即命令全营人马分头寻找。我躲在草垛里,既怕狐狸,又怕狼,怕狐狸是
      因为在很多民间故事中,它们会变换成媚人的妖怪;怕狼则是我自小就知道狼的
      凶残。几乎每天夜里,我都能听到这两种动物的叫声。但它们很少在芦苇丛外活
      动。听人说,狼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嗅到其他动物的气味,然后循着气味寻找和
      捕获猎物。我也觉得狼的嗥叫声越来越近,正害怕得不行,不想没过多久,它们
      又远遁了。原来寻找我的战士已经赶到,他们的火光把狼吓跑了。我连忙出来,
      向他们跑去。
      
          我当时单纯而天真,这使我在这个成人世界里完全像一个大孩子。只有我敢
      于“童言无忌”地给干部提意见,让他们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只有我可以
      把营里喂养的一只母鸡引到地窝子里,让它在自己的枕头边下蛋,然后让大家偷
      偷地用鸡蛋洗脸,做一次在当时看来十分奢侈的“美容护肤”。我无忧无虑,活
      泼俏皮,给大家带去了十分珍贵的欢乐。在这个女人比率很小的集体里,任何一
      个女性对每一名男性官兵来说,都是一个辽阔而美丽的世界;都是他们寄托自己
      想像中的爱情、欲望和家庭的载体。
      
          女兵班里的其他女兵都比我年龄大,她们很快先后结婚了。我目睹了她们的
      痛苦和不幸。我甚至去找过领导,说我们是人,不能把我们拉在一起就过日子,
      但没人理我。
      
          我自己也没能摆脱这种命运。
      
          1952年12月的一天,年近十六岁的我被教导员叫住,问,小鬼,想不想成家?
      我还是个孩子,成什么家呀,教导员,你可不要吓我。我十分认真地对教导员说。
      你该成家了,我给你找了个全兵团都有名的英雄模范。教导员一本正经地说。我
      一听教导员的口气,就开始害怕了。我说,教导员,我才十六岁,还太小,我还
      想上学,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我现在……现在不想结婚……何况,我还没有…
      …没有喜欢上谁……没有,从没有想过……结……结婚的事。由于害怕,本来伶
      牙俐齿的我,一下变得结结巴巴、语无伦次起来。
      
          组织上已经决定了,给你介绍的对象是机枪连指导员,他是兵团模范指导员,
      是一个忠厚可靠的同志。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明天给你半天时间,你们见个
      面,谈一谈。教导员的口气冰冷、严肃,不容置疑和违抗。我愣了半晌,我本想
      喊叫,不!不能!但我没有喊叫出来。我哭了,哭出了声,哭着跑回地窝子,扑
      在床上,号啕大哭起来。女兵们已经知道了,她们不知该怎样安慰我,因为,她
      们都已结婚,连怎样安慰自己都不知道。谁能找到安慰自己的理由和方式呢?
      
          这个兵我不当啦!我不当啦——。我在心里嘶哑地吼叫起来。
      
          那你就是个逃兵……你不能这么想。没有比当一个逃兵更可耻的了。军人是
      一个与死亡为伍的职业,选择了它,也就选择了赴死的可能。但我宁愿死,战死
      疆场,也不愿要这样一种彼此连一点了解都没有的婚姻。它比死亡更可怕,更难
      以让人接受……我的思想激烈地斗争着。有一缕月光洒进了地窝子里,不大的风
      从地窝子顶上刮过,从没有遮拦的洞口袭击着我。初冬的夜,充满了凄凉。其他
      的女兵们都无言地坐着,静静地陪着我。
      
          我第一次觉得自己必须长大,成为成人,以面对即将面临的一切,面临那实
      实在在的、充满着未知因素的生活。我也第一次如此强烈地思念故乡,思念父母
      亲人……
      
          既然与指导员的见面是以命令的形式下达给我的,作为士兵的我就不得不服
      从。第二天吃过早饭,女兵们回避开后,他进来了。他叫赵自立。老地下党员,
      三八年参加了八路军,打日本侵略者,后又参加解放战争,前前后后打了一百多
      次仗。来到新疆后,一直带着机枪连的官兵们修建十八团大渠。他比我大十岁。
      他后来当过二十九团的团长和政委,却淳朴得像一个辛劳一生的老农民。只有谈
      起当年打日本,打永丰镇时,他才会滔滔不绝。
      
          他来到我的地窝子门口时,死活不好意思进去,这个打仗时只知道猛打猛冲,
      干活时则拼死拼活的河北汉子,脸通红,在门口转了一圈又一圈。最后,他嘀咕
      了一声,还是算了,还是算了……就要往回走,是战友们硬把他推进来的。他在
      地窝子里站着,由于个子很高,只能低着头。两只手无所适从地一会儿垂在腿的
      两侧,一会儿又绞在一起。我只是赌气地坐着,连眼角也不看他。
      
          地窝子里异常寂静,似乎连尘埃落地的声音也能听见。
      
          他的脸更是羞得通红,这个曾经一百多次冲锋陷阵的男人感到异常尴尬和窝
      囊。那么冷的天,他的额头上却冒出了一股股的汗水。是的,对于女人,这个老
      兵还是个新兵。何况自己面对的又是一个连一句话也没说过的陌生女子呢?他知
      道我的名字——我们这些女兵的名字像现在明星的名字一样,被他们那些男兵提
      及过无数回,每一个女兵的名字都是闪着光的,被大家一遍遍咀嚼过的,无数次
      回味过的。而我,连他的名字还不知道。
      
          他不停地抹着额头上的汗水,脚不安地在原地动着。
      
          我不会跟你成家,我这么小,怎么跟你成家?都两代人呐!我气呼呼地说完,
      就哭了。他坐了下来,想说什么,又没说出来,脸憋得更红了,手脚显得更加无
      所适从。我觉得自己不应该哭,此时,我应显得坚强些,至少在这个我当时认为
      的“敌人”面前。沉默,死一样的沉默。
      
          时间时而汹涌着往前流淌,时而又如同死水,没有波澜。
      
          两人都是作为下级,在上级的命令下,坚守着那一段时间,指定的时间不到,
      我们谁也不能撤退。这段时间,就是一个上午——必须在一起待一个上午。这可
      能是世界上最荒谬的事情了。
      
          赵自立作为一个穿过血雨腥风,与死神打过上百次交道的老兵,一个农民出
      身的在当时几乎识不了几个字的军人,当时已近三十岁了,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
      的年龄——自然希望成一个家,能找一个有文化的湖南女子当老婆,他自然也是
      高兴的。但现在,他有些怜悯起我来,觉得自己和我的确不般配,但他也不知道
      自己该怎么办。
      
          眼看一上午的时间快过去了,他才鼓起勇气说,王灿辉同志,我们家世代贫
      农,成分很好,我很早就参加了革命,一个弟弟参加了抗美援朝,一个弟弟在家
      种地……
      
          我不需要知道这些事,这是你们家的事情,跟我有什么关系!我没等他说完,
      就打断了他的话。可我……可我得说完,这是领导交代过,一定要告诉你的,说
      是便于彼此有个了解。其实,我也只剩下了一句话,我这人战争年代是英雄,生
      产劳动是模范……他说完这些话,如释重负一般舒了一口气后,就使劲擦了擦满
      头满脑的汗,然后站起来,由于没注意到地窝子很低,把头狠狠地撞在了地窝子
      顶上,直撞得眼冒金星,一个趔趄,差点栽倒。他稳住自己的脚步,把帽子上的
      土拍了拍,退到门口,向我敬了个军礼,转身走出了地窝子。
      
          那次见面不久,我就调到了团部,去给还是文盲的干部战士扫盲。我暗自庆
      幸,以为可以摆脱为自己安排的命运了。离开南草湖的那天,我十分高兴,像一
      只冲出了樊篱的小马,一蹦一跳地走了。的确,从那以后,再没人提起过让我结
      婚的事,好像这件事根本就没有发生过。慢慢地,我又变得愉快欢乐,无忧无虑
      起来。
      
          转眼之间,一年又要过去了。部队正准备着迎接新年,我在团部碰到营部的
      副官,他是来买糖的。还没过年就买糖,今年春节是不是要好好热闹一下?我一
      边问副官,一边笑着抓了一把糖。副官笑着说,这是喜糖,可不能随便吃。
      
          又给谁配对了?
      
          副官笑而不答。
      
          说说看吧,是谁和谁?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副官说完,跨上马走了。
      
          当天下午,营部通信员牵着一匹马来到团部接我,让我回去。
      
          有什么事呢?扫盲还没完呢,要走,也得跟团里的人讲一讲。
      
          营里已跟团里请示了,让你回去一趟再来。
      
          究竟有什么事?
      
          年终了,可能是营里开会,具体的,我也不知道。
      
          回到营部,我就被带到了一个小地窝子里。全营连以上干部都喜形于色地坐
      在那里。桌上放着两小堆糖,每人跟前放着一杯水。一见我进去,营长就说,欢
      迎新娘子!接着就是“噼里啪啦”的掌声。
      
          我一下愣住了。我愣愣地站在地窝子门口,正不知该进该退的时候,已被人
      推到了赵自立身边。教导员宣布,经组织批准,机枪连指导员赵自立与团文化教
      员王灿辉现在结为夫妻。让我们以水代酒,向他们表示祝贺,愿他们永结连理,
      白头到老,早生贵子!
      
          我早已哭得跟泪人似的,还没搞清是怎么回事,婚礼已经结束了。人们完成
      神圣使命似的,鱼贯而出,把我们两人留在了“洞房”里。我颓然地站在那里,
      觉得自己的整个生命都在崩溃。突然,我不顾一切地冲出了那个地窝子,向着无
      边的旷野,向着黑夜深处跑去。凛冽的寒风一阵阵从戈壁滩上掠过,笨重的毡筒
      使我一次又一次跌倒。我索性把毡筒脱了,挂在脖子上,脚上只有一双布袜子,
      我也没觉得冷,没觉得硌脚。我只觉得身后正有一种强大的、不可违抗的东西在
      追逼着我,我只有逃跑,我跌跌撞撞地飞跑着,那么快,像戈壁滩上的一阵风。
      
          但可怜的我也只能从营部跑回团部。大半个夜晚的奔跑,使我的一双脚早已
      血肉模糊,麻木得没任何感觉了。我呼出的气息喷在脸上,头发上,早已凝成了
      冰霜,所以,当我倒在自己的床上时,我结了霜的头发,苍白的脸色,茫然无神
      的眼睛,使我像一个失了魂魄的人。
      
          我再也没有回去过,直到三个月后,扫盲班解散,我才又回到营里,我住集
      体宿舍,死活不去见他。就这样抗争着,转眼半年过去了。而他,又不好意思来
      请我。赵自立事隔多年以后,对我说,我们当时本来就是两个陌生的人,硬撮合
      到一起,就跟我说过一两句话,还是我不愿听的话,也就见过一次面,去请人家
      回来,凭什么呢?他不知道怎么跟我说,所以不仅是不好意思,他还觉得去请一
      个生人回来跟自己过日子,特别扭,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所以,我走了,他也
      没办法。因此,既然是组织介绍的,还得要组织出面。有一天,营长找到我,对
      我说,王灿辉同志,我现在告诉你吧,把你们招到这里来,就是要配对象的。这
      是革命的需要,是建设新疆的需要。赵自立同志是兵团的模范指导员,你这样做,
      损害了他的威信,叫他以后如何带兵?妇女解放,是毛主席提出来的。我追求的,
      是自愿的婚姻,不是包办婚姻,如果说他的威信受到了损害,也不是我的原因。
      我针锋相对,一点也不示弱。
      
          无论怎么说,我死活也不和赵自立同房。但从此之后,也就不停地有领导找
      我谈话,做我的思想工作。在这种攻势下,我最后终于难以忍受,同意与他一起
      生活。——另外,我也明白,就这么一片戈壁,这戈壁上就这么一些人,无论自
      己是否与人家同房,但在别人的意识中,我已是个结了婚的人。在这种选择对象
      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我还能选择谁呢?
      
          但我从不和他照相,直到有了孙子,在照全家福时,我们才在一起照了个相。
      到那时,我们已走过了四十多年的风雨人生。
      
      
        --------
        梦远书城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