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布王(4)
      
          第二位是安德烈? 布勒东:
      
          ……长期以来,人们比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走得更远,认为十分有必要严
      格地将生活与艺术区分开来。但从雅里开始,这一观点受到了质疑,最后终于从原
      则上彻底消失了。
      
          [摘自1966年出版的安德烈? 布勒东的《黑色幽默选集》]
      
          阿尔弗雷德? 雅里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模仿被他自己定义为“完美的无政府主义
      者”的戏剧人物于布,而且他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于布那样的人,那么如何做才
      是对雅里的最好的纪念呢?
      
          雅里的悲剧在于,其实他的坏名声来自一个冒名顶替:他并不是于布老头,而
      且从来都不是于布老头。
      
          这部将他神圣化了的戏剧作品其实并非出自他的手。《于布王》实际上是一部
      集体创作的作品,而且可以说他根本没有参加该剧的创作。于布老头是法国布列塔
      尼地区雷恩中学的一些学生集体所为。他们创作这部戏的目的是嘲弄他们的物理老
      师——埃贝尔(H ébert)老头。这位老师毫无权威,学生们常常以在他的课堂上
      起哄为乐。雅里16岁来到该校时,此戏剧已经存在。当时的剧名为《波兰人》,署
      名作者是莫兰兄弟。雅里仅仅是修改了戏剧的名称与其中主人公的名字。主人公的
      名字于布(Ubu )无疑来自埃贝尔(H ébert),学生们常叫他H éb ée 或者Eb,
      因而Ubu 显然是从H éb ée 演变而来。
      
          剧中反军国主义的一场戏也许是雅里在原作的基础上增加的。但是“绿蜡烛”
      和“Cornegidouille”两部戏不是出自他的手。那段臭名昭著的头场开场白“他妈
      的儿!”更不是他所写。有夏尔? 莫兰的证词如下:
      
          我们当时都还是孩子。我们的父母绝对不同意我们使用剧中的言辞;那么我们
      别出心裁地想出在台词中插入许多的字母“r ”。事情就仅仅如此而已。
      
          [摘自1947年的《新评论》杂志中夏尔? 莫兰的文章《从于布到海关职员卢梭
      》]
      
          然而,多亏有雅里,于布才得以周游世界。正是雅里将《于布王》搬上舞台,
      最初将它搬上了雷恩中学的舞台,演员均为那里的学生。接着,其他地方也逐渐开
      始上演此戏,有的地方还把该剧改编为木偶戏演出。
      
          《于布王》在巴黎上演之后,热烈的评论开始了。人们将它与莎士比亚、拉伯
      雷的作品相提并论。《诗歌和散文》向“这部滑稽可笑的不朽悲剧,一部天才的法
      国名著致意”。雅里去世很长时间之后,《法国行动》还对这部莎士比亚、列宁和
      前进中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式的讽刺赞口不绝。莫兰兄弟保持着沉默,他们不说
      话,也不发表意见,但在他们的心底深处,一定认为眼前发生的一切简直荒唐可笑。
      确实,他们一直为雅里在此事中扮演的角色——自封自己为该集体创作戏剧的惟一
      作者,有点儿愤愤不平,但他们没有揭露他。他们对所持态度的解释是:该剧的创
      作只不过是开个玩笑,是为了讽刺那个时代的人,特别是文学界的那些精华。这样
      的玩笑令他们开心。由于他们与同窗学友雅里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也知道于布
      这个戏剧人物对他的职业生涯初始帮了大忙,他们也为这一滑稽剧给他带来如此大
      的声望而高兴。最后,他们也同意雅里修改戏剧的名称,并将主人公与埃贝尔和雷
      恩中学联系起来。在该剧的两位作者看来,于布仍然是一个玩笑、滑稽剧,更准确
      地说,是一个骗局。
      
          即使他是《受奴役的于布》或《戴绿帽子的于布》的作者,即使于布这个人物
      确实在雅里的作品中出现过,也不等于《于布王》就属于雅里。他的朋友昂布鲁瓦
      兹? 沃拉尔德十分清楚在大战期间,他写过一部北欧传奇续集:《于布老头复生》,
      由鲁奥绘制插图。
      
          这一窃取他人著作权的行为,对雅里的命运以及他本人的心理构成沉重的压力。
      有一次他在谈论作品《波兰人》时倾吐出自己的心声,但是鲜为人知:
      
          人们用《于布王》将我压得无法翻身。这本来是中学生的一场恶作剧,并且不
      是出自我的手……我做过的是另外一件事情。但是他们大家都用于布堵死了我的前
      进道路。我必须谈论他,模仿他,过与他一样的生活。人们想要的只是这些!
      
          [摘自1947年的《新评论》杂志中夏尔? 莫兰的文章《从于布到海关职员卢梭
      》]
      
          瓦莱特与拉希尔德的女儿证实,人们从来都以“于布”称呼雅里,而从未听到
      人们以别的名字叫过他:
      
          那似乎是一个面具,在我们家,作为家里人,有时他可以摘掉它。有时,我们
      大家也如同于布老头一样说话、行事。
      
      
      
          [摘自1947年的《新评论》杂志中夏尔? 莫兰的文章《从于布到海关职员卢梭
      》]
      
          于布这个角色侵犯了雅里的生活与心灵。但他还是一直那样扮演着,无论他人
      如何叫他,他一概接受。他在生活的舞台上如同这个人物的模子,既像麦克白Macbeth,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悲剧人物——1040—1057年期间的爱尔兰国王。——译注,又像
      福斯塔夫Falstaff,莎士比亚戏剧人物——1379—1459年,英国上尉,英法交战期
      间,任法国诺曼底、麦那和安汝地区总督。、高康大Gargantua ,拉伯雷剧作中的
      人物,胃口十分大。及波里西内勒Polichinelle,滑稽剧或木偶剧中鸡胸驼背、尖
      着嗓门说话的小丑人物。。在生活的重负下,他强打精神,挺直腰杆高喊“Merdre”,
      在上流社会的沙龙,他用寻衅闹事、蛮横无礼制造轰动。此类行为更多的是出于极
      端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好斗者软弱的表现。他的一生都如同在上演一出独幕悲喜
      剧。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