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节:小,不能忽视(3)
      
        一九五七年,张优理(慈惠)、吴素真(慈容)等首开佛教在电台布教的先
      例,于民本广播电台制作主持三十分钟的定期节目《佛教之声》。没想到乳燕初
      啼,一鸣惊人。接着,又应广播公司之邀,再辟《觉世之声》。这些当年与我共
      写历史的青年们,均先后随我出家,我们胼手胝足,由宜兰雷音寺的弘法到高雄
      佛光山的开山;由岛内各别分院的建设,到遍布世界的佛光寺与佛光会的成立;
      由小型的共修会到大型的国际活动,一晃三十余载,我们由无到有。如今,心平
      接棒统领佛光山寺,慈庄、慈惠、慈容、慈嘉等则由少不更事的小女孩,成长为
      当今教界举足轻重的长老比丘尼。慈惠更于第十八届世界佛教徒友谊会中荣膺副
      会长,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比丘尼。
      
        年少时非常喜爱读书,每于晚上开大静后,躲在棉被里,拿着一炷香偷偷地
      阅读默记,夜夜如此下来,居然也背了不少古文佳作,读了不少章回小说。拜这
      点小小香光之赐,我奠下些许国学基础。
      
        记得十八岁在焦山佛学院念书时,有一天心血来潮,涂鸦小诗数首,并且试
      着投稿,不意这篇小小的处女诗作竟在《江苏新报》上披露,令我喜出望外,引
      发了我对文学的兴趣。
      
        二十五岁时,我在台湾佛教讲习会教书,承关凯图老师在任课之余,发心教
      演培法师和我六个月的日文,凭着这点小小的文法基础,我将智道法师赠我的一
      本日文佛典译成中文,并承王法莲老居士赠纸、圣瑞法师出款、圣印法师誊清、
      心悟法师校稿、竺摩法师题字,《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话》的中文版终于问世了!
      一本薄薄的小书,由这么多因缘和合而成,不也是观音菩萨普门示现吗?
      
        二十三岁在法云寺日夜看守山林,在山上小小的草寮里,我伏在冰冷的地上,
      完成了《无声息的歌唱》,出版后甚受欢迎,给予我莫大的鼓舞,我自许要继续
      笔耕,好让读者们饱餐法味!
      
        二十七岁,在雷音寺的斗室中,每晚就着小小的裁缝机,我写下了《玉琳国
      师》与《释迦牟尼佛传》。《玉琳国师》曾被拍成电影,又被改编成收视率颇佳
      的连续剧《再世情缘》,一本小书能跃上银幕,以声光弘法,实在是始料未及。
      而《释迦牟尼佛传》则是我日夜揣摩旷世圣者一言一行所写成的,书虽非巨著,
      但是其中一小字一小句,无一不是我与佛陀无数次接心印心的深刻体验。后来,
      我以点滴书款购地兴寺,小小的书册不但以文字般若延续慧命,更成为佛教事业
      的资源。
      
        一九六一年,我承张少齐、张若虚先生的厚爱,接管《觉世》旬刊,三十年
      来兢兢业业地经营,如今每期十多万份的发行量已普及岛内外多个家庭,这份每
      十天出版一次的小册子可真是做到了佛光普照啊!
      
        一九七九年始,我陆续在三家电视台制作佛教节目,不但屡获颁奖,也由过
      去的外制,到目前电视公司的付费内制;此外,更从岛内的播出到岛外电台的转
      播,并且应观众要求,将内容结集成册,译成各国文字,可见只要内容富含意义,
      制作质量精良,即使是短小的社教节目也能受到社会的肯定。
      
        从宜兰的儿童星期学校到现在各别分院的幼稚园、儿童班,乃至岛外的中华
      学校,屈指一算,我办了近四十年的儿童教育,对于“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
      这句话实在是体验良深。就以早期毕业的园生来说吧,李宗德是耳鼻喉科的名医,
      林孝信在美国开创计算机图书公司,韩庆云担任服饰公司董事长,林幸子在岛内
      外设厂制作礼服,黎明哲、蔡明得在公共机关任职主管等。他们不但事业有成,
      家庭美满,而且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于护法卫教更是不遗余力。我深深感到:幼
      稚园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学前教育园地,若能于教学上运用巧思,灌输正确的人
      生观在幼童小小的心灵上,他们长大成人之后,自然就会懂得感恩惜福,勤奋向
      上,不但个人前途无量,也是国家民族的至福。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