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嫁
      
        寒假,我回到家里。姐姐也从湖南回到家里来了。我想,这个寒假一定会过得
      轻松愉快的。因为我和姐姐俩总有说不完的新闻和故事。姐姐和姐夫在教会里,成
      天同洋人们在一起。那些洋人呀,特别是女洋人,对中国的语言和风俗习惯是半通
      不通。常常是闹出许许多多的叫人捧腹的笑话。姐姐把它带回来又添进点油和醋,
      讲给我们听,我们的日子就每天都在捧腹大笑中度过。妈妈见我们快乐她也很快乐。
      笑骂我们俩:“成天就是个牛婆拌着尿桶了。”
      
        就在这阳光明媚的无忧无虑的日子里,却突然爆发出阵阵雷声和连绵不断的大
      雨。让人惊恐万状无处躲藏。就像一中扁舟被狂风刮向海洋。让人息以待毙。
      
        一天,姐姐神秘兮兮地对我说:“妹妹,妈妈给你许过人了。准备订婚了。”
      
        我问是谁?姐姐说:“天天到我们家来玩的。明天你仔细看看嘛。”
      
        我说:“不去!不去!我不去!”
      
        到了第二天,此人果然又来到了我们家里玩。我仔细看了半天,可以说是五不
      像。一不像工人;二不像农民;三不像商人;四不像军人;五不像儒生。
      
        晚上,姐姐问我看了怎么样?可以吗?我急得又气又恼。坚决地说:“不去!
      就是不去!”姐姐见我没有商量的余地,就去如实的向阿妈讲了。阿妈听后阴沉着
      脸,接着大发雷霆地骂起来:不去?就同我把她赶出去!
      
        这一声炸雷击得我心身俱碎。我想,去教书还是阿妈送我去的。如果被赶出去
      了就是我一个人了。那将到哪里去吃饭哩?到哪里去住呢?多么可怕呀。我抬眼四
      处张望,却没一个支持我的人。父亲默不作声。大伯二伯是支持他们的。姐姐是站
      在阿妈一边的。我太孤单无援了,真的好可怕。
      
        春节到了,姐夫是回我们家里来过年的。一天,在餐桌上阿妈又提起我的婚事
      来同姐夫商议。这人姐夫是见过多次的了。等阿妈讲完,姐夫就说:“这人是鄙子,
      不要许给他。妹妹我可以推荐她到桂林去学护士。”
      
        阿妈说:“她能学得了护士?医院的瓶子莫都给她打烂完了去哩。”
      
        第二天,姐夫带我到乡公所去打电话。可是打了好多次也打不通。
      
        阿妈第二天又和姐夫讲:“这个奶崽我给定了。”
      
        姐夫说:“这人我们还是不大放心我还是不赞成”
      
        阿妈动气了说:“你们管不着!女儿是我的,我婆婆有女婆婆嫁;婆婆无女聊
      起卡!”
      
        姐夫还想说什么。阿妈就大嚷:“这又不是你的亲妹妹!要你管什么?要管就
      管着你自己那个妹妹,明天把她嫁个好地方。”
      
        姐夫似乎清醒过来了,说:“好!我不管,以后他来我不来就是了。”
      
        意思是和这样的人结亲不光彩,有失身份。
      
        这样,我的婚事就由阿妈一手包办了。旧世俗的礼数一滴不漏地施行。从拿八
      字到报日子,再到三茶六礼样样俱到。
      
        1938年我是极力对抗腐朽的封建制度婚姻的战败者——我被俘虏了。在那昏暗
      无日的农历四月初十日。双方的父母循着封建的礼教按古旧婚娶三茶六礼的习俗,
      举行了隆重的结缡大典。这天一早,男方雇佣了一大群人夫抬着红花大轿和聘礼,
      还有一帮乐师鼓手。启程来接亲了。一路上喜庆乐曲大吹大擂,后面还有那雷响大
      炮放得个惊天价响。显得非常的威武欢庆。前头那宾盘大人(媒人)也坐了四人大
      轿,后面跟了两大抬盒和两大牲口抬架。率着接亲队伍浩浩荡荡的开到女家来迎亲。
      
        女家老远就听到了迎亲队伍的迷响喇叭的欢庆乐曲。更听到了那迎亲礼炮的轰
      鸣。于是也是赶紧抬了那大盘大盘的炮响阵列门前,只等那迎亲队伍一露头便点燃
      了那炮,一时炮响喧天肖烟腾起,满世界里都看不见人。在欢腾腾的花炮烟中相迎
      大红花轿到堂前停下。彩礼抬盒相继排列堂前。
      
        宾盘大人下轿趋前一步恭恭敬敬向女家父母行叩首大礼,然后双手奉上礼贴。
      恭请验收聘礼。这时一齐发威鼓锣喧天,围观街邻是人山人海。
      
        首先是陪同女家父母观看了大红花轿轿门上的门联。宾盘大人扯着嗓子抑杨钝
      锉地吟道:
      
        “上界双星欣聚首——!”
      
        这下联是没有的。必须得由女家联上。这中间就隐藏着男女两方家族中有无文
      墨翰彩的较劲了。这上联可是唐市街前清秀才王永日的大作。他书此联时曾掂着那
      八字胡须得意地说:别看这上联是平淡无奇,可这里头是隐了有新娘家是上界首的
      含意的。所以男方家也很是高兴。女家是读书人。男家在这个上面可不能低了下去。
      自然,唐市街虽不能同界首街比大小,可在这文彩上也不能输给界首呀。前年,男
      家的一个兄弟娶亲,讨的是苏家弯的女子。当时迎亲的大红花轿上的门联写上的是
      :有缘迎得苏家小妹。这里面就含有一个赞喻新娘如才女的意思。那大才子苏东坡
      以对联三难新郎的妹子,就叫苏小妹呀。这里即用了典又点明了新娘家的地名。也
      算得上是个好对了。可苏家弯是山区里,女家好不容易才请了当地一位塾师先生来
      执笔续对。可那半桶水先生看了那轿联竟一时对不上来。满脸的羞惭,便恼了气。
      说:怎么把我们苏家弯的女子说成是小妹了呢?什么小妹,小妹。这分明是看不起
      我们山里人。不对!不对!不与对!女家也只得是眼刮刮的望着他,没办法,只得
      由那半边联的花轿把女儿抬走了。这于女家当然是很没面子的事。
      
        接着宾盘大人又恭请女家父母对三茶六礼一一过目验收。第一大抬盒内装的是
      金械子、银洋、姻脂水粉口红等,化妆品是应有尽有;第二大抬盒内装的是各色凌
      罗缎匹;第三大抬盒内装的是两个离娘糕和各种上品的糕点糖果;第三大抬盒内装
      的是上百斤猪羊肉;第四大抬盒内装的是鸡鸭鹅禽。
      
        女家父母自是满意,亲戚朋友们也都伸着脑壳跟着看了,都啧啧称赞道:好体
      面!好体面!
      
        女家马上摆出茶点款待宾盘大人和鼓手乐师及夫子们。这时,乐师鼓手们边饮
      用茶点边凑着轻快的音乐。让人感到温馨愉快欢乐喜庆。此时,父母即着人将陪嫁
      物品放到抬盒内。如花花绿绿的被子等床上用品,还有西洋座钟、画有胡蝶美女像
      的热水瓶、还有两个官窑清瓷花瓶等等。最不该的是母亲还回了男方一个离娘饼,
      闹出了笑话。笑我母亲是洋浜佬馆。就是说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的人。没儿子娶过媳
      妇,所以不晓得规矩。风俗规矩是:男方过的聘礼中必须有两个离娘饼。这两个离
      娘饼女家应该全部收下,不用回的。意思是你家的女儿已经离开了娘身边嫁到了夫
      家了,从此就是夫家的人了,你允诺了,就将这礼饼全收下吧。我母亲真的不懂,
      按礼收一半的规矩,竟回了一个给男家(这离娘饼是用剁碎的上好精肉和精面做成
      的又大又圆的饼)。他们拿回家去把饼吃了还讲便宜话,笑话我母亲是洋浜佬馆。
      
        约半个小时后,乐师鼓手慢慢提高了音量,接着就大吹大擂起来。鼓罗喧天。
      冲天大炮也轰!轰!轰!的连放三响。意思是在催新娘:上轿的时刻到了!
      
        这时,我的父母和家人以及亲戚们舅娘表娘娘们都大放悲声,哭声一片。边哭
      边叫一位表哥到房里背我出来上轿。我坚决不让表哥背。妇女长辈们就一齐上阵,
      又哭又说又哄。我不听不理,外面的罗鼓喧天,喇叭响亮,大炮又震耳欲聋的响起。
      催人泪下。时间紧了。这边妇女长辈们就好像发疯似的,大家一狠心将我抬了起来
      就放到了表哥的背上。两边用力护着。就如同战场上的肉搏战一样。推着撞着往花
      轿里送去。花轿门边也不晓得有多少双手在帮忙将我往轿里塞。我抓到了一个人,
      我就拼命用脚踢。一大帮人来敌我一个少女。他们人多,七手八脚不一会就把我弄
      进了花轿里,把门关上正准备用红绸带捆上。我一急,狠力一脚就把花轿门踢开,
      那门正撞在了五舅娘的眼眶上。那眼眶立时青肿充血。这里大家也急了,一齐拥上
      用大木杠从外面闩住了轿门。我再尽力气也踢不开轿门了。大家又忙忙的捆上了红
      绸带,贴上了早请镇上老塾师罗庭玉写好了的下联。人们吟道:
      
        人间二美喜联姻。
      
        吹吹打打的锣鼓高潮再起。
      
        “新娘起轿——!”司仪一声长喝,大红花轿抬了起来。围观的人更是人山人
      海。许多泪窝浅的女人们还赔着流了好些眼泪。
      
        花轿行了约两个小时。我在轿内隐隐约约听到远处的礼炮声。这时迎亲队里的
      迷响喇叭又重整起精神,高声响亮的吹凑起来。近到唐市街口已是响炮喧天人声鼎
      沸,全街的人都赶来看洋学生媳妇娘了。喧天的炮响是男家的提三牲祭品敬神。接
      着放起的大罗盘鞭炮就是给新娘家送亲客回行的了。此时人们拥着花轿向男家行去。
      街头上人多得叫花轿和嫁妆盒担都挪不动步子,只得是一步步慢慢的移动着游行。
      好容易花轿才移到新朗家在厅堂前轻轻停下。那司仪员高声唱道:
      
        “迎——接——新娘——!”
      
        这时一位算族里德高望重也是打扮入时的半老妇人手提了一串铜钱,徐徐来到
      大红花轿前轻轻启开花轿门。笑眯眯地躬身双手递上铜钱让新娘接在手里。这铜钱
      沉甸甸的足有一斤多重。这妇人同时用双手扶了新娘下轿,慢步来到红烛高照金碧
      辉煌的大堂香火神龛前立定。外面是轻吹细凑。看热闹的人虽是人山人海却也屏声
      静气的。人们在等看最精彩的一幕。
      
        “新朗新娘就位——!”司仪员高声唱道。
      
        唱声未落,立即出现一位头戴礼帽,帽上插花的,身着上海灰长衫的新郎。新
      郎是高鼻梁大眼睛,颀长的身材。显得英气勃勃。上来与新娘并排站好。
      
        司仪员高唱:“一拜天地——!”
      
        新郎新娘同时弯腰向天地致礼。
      
        “二拜——高堂——!”
      
        新郎新娘又同向坐在高堂香火两边的父母致礼。
      
        “夫妻——对拜——!”
      
        新郎新娘相互拜了。
      
        “礼毕——!扶新郎新娘入洞房——!”
      
        “奏乐——!”
      
        乐声响起,阵阵高潮。堂前屋外人们大声欢呼:我们要看新娘!我们要看新娘!
      
        人们喊啊,挤呀,好一阵狂欢拥挤。多亏接新娘的人使尽全力才把新娘拥到洞
      房门口。照习俗这时得新娘子解锁了。这是新娘子进夫家入洞房必得要做不可的。
      如果不做,将来这娶来的媳妇一定是脾气最大的。怎么个解锁法?这洞房门扣上并
      不上锁,而是将门扣好再用红绒线当锁打上好几个结。要新娘耐着性子一个一个的
      去解开来。性急了不行,一时半会的倒解不开来。这叫改脾气。拜堂后新郎听他母
      亲这么说了,而且也做好了。他去一看门扣果然用红绒线捆着的。新郎想到新娘是
      个洋学生,一定会很为难的。为了不让新娘作难,他就要母亲免了为一道作业。说
      现在都新时代了,不兴这些了。母亲的老思想一定要循俗,不然不成体统。新娘的
      脾气不先煞一煞解一解以后怎么得了。新郎说胡不了母亲,一时性急,竟气冲冲近
      到洞房前狠狠一脚把门踹开。这时正好人们拥着新娘来到了洞房前。门扣再来不及
      用红绒线打结,人们不禁大惊失色。怎么回事?门扣上没红结新娘解什么?可宾相
      马上意识到新郎那不二的怪脾气,立即笑笑的说:新媳妇请你自己开门吧。于是我
      很轻松地就拔开了门扣。接亲的人们就扶我进房里休息。殊不知新郎母子俩还在后
      堂扯皮。气得他母亲垂头悼泪。
      
        从此,我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家庭。这个家庭有十三口人,仍就有父母的统
      领下共同生活,没有像当时的社会习俗兄弟们长大了成亲后分家另过的。但他们的
      生活习惯、言语行为与我自己的家却是完全的不同。好在他们一大家人对我都十分
      的尊重,认为我是读书人,又是当老师的。相比之下,他们一家几乎全是文盲。而
      且都是从军行武出身的。只有他家的小满儿,也就是我的丈夫读了几句书,写得一
      笔好字也打得一手好算盘,可说是能写会算。他们家四个兄弟男子汉都能说得上是
      一表人材。个个都是像貌堂堂,威仪骠悍。街坊们都为他们这几个男子汉感叹:是
      几块好料子啊,可惜没读到书。特别是指他们其中的长兄石爱卿,他少年从军参加
      大革命,北伐战争中作战勇猛屡立战功;“七七事变”后参加对日作战,从北方打
      到南方,一直打到了越南。担任了支队司令。可说是身经百战九死一生。算得上是
      地方的英雄人物。几十年后的今天,老人们提起他还为他嘘唏不已:唉,只是也少
      了点文化啊,不然他的出息是不可限量的。
      
        可我在这样的家庭里总感到陌生和不适应。尤其是丈夫的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是
      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我许多的时间仍是回到娘家界首来居住。仿佛这里才是我
      真正的家。我们父母没有儿子,女儿全出嫁走了,家里倍感冷清正心里空空的终日
      不得安实。见我回来住,家里多了人气就热闹了正是二老巴不得的,乐得高兴。
      
        可是姐夫从此真的不再到我们家里来了。一天,父亲去作礼拜回来对阿妈说:
      今天化鹏来了。阿妈忙问:现在在哪里?父亲说:他做完礼拜就骑单车回全县去了。
      阿妈气急败坏,找了根捧槌就飞奔去追赶姐夫的单车。追呀追呀,追了八里多路,
      追到了碗盏岭远远地看到了姐夫骑着车在前面走,就高声猛喊:“化鹏!你不停车
      和我讲清楚为什么不到家里去,我今天就追你到下宅去!”
      
        下宅是姐夫的老家。姐夫无奈,只得慢下车来。也大声的说:“岳母,您老莫
      打我,我就停车。”
      
        阿妈说:“那好,我不打你。”说着放下棒槌。
      
        岳婿俩慢慢走到一起,面对面地说清了。姐夫说下次来界首一定回到家里去就
      是了。这样,阿妈才放了姐夫骑车回全州家里去。多么倔强的阿妈呀!一个多月后,
      姐夫又来界首了,并且乖乖的回到了我们家里,一家人和好如初。
      
        我的父母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在封建社会里没有儿子是备受欺负的。女
      儿户的自卑感也是相当重的。父母眼看着我们姐妹俩一天天的长大,心里就十分恐
      慌了。特别是母亲,到处去寻访,想找个男娃子带回来作崽。也到处去朝佛烧香许
      愿意。祈褥能生个儿子。可是一切都是徒劳。即恐慌又辛苦。这时,外婆舅娘们就
      劝她说:不要到处去找男娃带作崽了。将来你的两个女儿结了婚添了外甥了,只怕
      你爱带哩。母亲听了这话心里醒悟了,就专心地给女儿我拉找女婿,几年后姐姐结
      了婚懂了事。也安慰父母说:如果我第一个生的是儿子,我就立契约过继给您老做
      孙崽。结果姐姐生下的第一个孩子是个千金。姐姐、姐夫深感不安。觉得让父母失
      望了。非常内疚。于是,姐姐又对父母说:我生的是女儿,不要紧。还有妹妹。等
      妹妹结婚后养下个男孩也立契过继给胡家作孙子。您老有了孙子后,也就是说,妹
      妹出了人我就负责出钱盘他读书。培养成材,胡家自然就有了能人接代了。
      
        姐姐的一番话说得父母是高兴极了。一年后,母亲才这样迫不及待地包办了我
      的婚姻。那时我才十六岁呀。十七岁,我养了个胖小子。母亲那个高兴劲是无法言
      喻的。是母亲亲手洗的婴儿。并给他取了个奶名叫洋狗仔。她为什么要给孙子取这
      么个奶名呢?这因为姐夫是英国人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毕业后又在洋人办的学校里
      工作。与洋人一起共事。母亲见洋人养的那些洋狗特别漂亮。加上旧民俗以狗为贱,
      凡是缺子人家不管穷富,添了儿子总爱取名叫狗仔。认为取名取得贱就更能平安地
      带大成人。所以,她老就把自己最心爱的孙子取名叫做洋狗仔,意思是即可爱又好
      带。就这样似乎是法定的,洋狗仔满二岁时就立了契过继给了胡氏爹爹奶奶做孙子。
      抚养到六岁爹爹奶奶就把洋狗他们心爱的孙子送到湖南永州我姐夫姐姐那儿去,让
      他们俩负责盘读书,培养成材。姐姐姐夫义不容辞,非常乐意接收培养,把外甥当
      作自己的亲生儿子对待。从小学一直培养到高中。洋狗仔读书聪明,在学校总是年
      龄最小,但学习成绩却总是最好。令人喜爱。
      
        从此父母脸上容光焕发。内心充满希望。笑口常开,觉得自己是人上人了。这
      时,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因为父母解除了后顾之忧,满怀信心地抚养着后代,这
      也是一种人生的乐处呀。
      
        这时,我们已是六口之家了。父母却挑起这千斤重担一步一个脚印艰难地向前
      走。生活虽苦,但能有一大家人团聚在一起,儿孙满堂合家欢乐,他们也就是感到
      欣慰,故甘愿为女儿一家负责到底,无怨无悔。父母的苦中之乐同时也得到了街邻
      们的羡慕。那些没有儿子的家庭,特别是女性,四处宣杨:没有儿子的不用悲伤。
      你们可以看看四娘娘,她没个儿子还不是同有儿子的家里一样好。一家热热闹闹,
      有孙儿有孙女!
      
        我父母从此也觉得自己抬起了头了。苦也是甜的。父亲起早摸黑不停地干活。
      母亲带了孙儿孙女每年还要饲养一头大肥猪。把卖猪的钱攒起来,还买了一个丫头
      帮着带小孩。这时我正值花季年龄,但未过上一天好日子。第一我看到丈夫太没出
      息,一年到头都没给我们家里一分钱,没出半分力。这是我最感到伤心透顶的;第
      二是我看到父母一年到头从未休息一天。煮点好菜尽让孙儿们吃,自己舍不得尝。
      比如吃鱼。(父亲是最会捉鱼的)父母只吃一点鱼头。吃团鱼也只是吃个头和肝脏。
      好的尽让我和小孩们吃。吃猪肉就尽吃肥肉或骨头。辛辛苦苦为我们操劳。我即心
      痛又羞愧难言。每天当着父母装作出笑脸,其实我的心比黄莲还要苦!
      
         --------
        虹桥书吧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