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博弈棋局(4)
      
          第十期  宏观经济调控之道
      
          2004年4 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研究进一步做好经济工作的政策措施。
      
          会议指出,在充分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
      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特别
      是一些行业投资增长过快,导致信贷投放增幅过大,造成煤、电、油、运供应趋紧。
      
      
          会议强调,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中央提出
      的“统一思想、狠抓落实,明确重点、区别对待,深化改革、完善机制,统筹兼顾、
      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集中精力抓好中央确定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落实,
      特别要抓紧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适度控制货币信贷增长,切实加强
      土地管理,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坚决遏制某些行业中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
      
      
          之前,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争论已经迈入白热化的门槛。2004年4 月22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4年春季报告会上,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指出,宏观政策应该由
      “从松”转向“中性”,也就是适度收紧,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又要预防通货紧缩。
      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4年春季报告”课题组认为,目前上游产品的价格急剧上
      涨,其潜在的危险是客观存在的,由此可能引发的通货膨胀将主要是成本推动型的,
      最后是否导致全面的价格上涨,关键在于目前上游产品的价格上涨如何传导,以及
      多大程度上传导到下游产品的价格中去,如果对目前增长过猛的地方投资不加控制,
      那么,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目前上游产品的价格上涨趋势也有可能逐步传导下去,
      引发全面的价格上涨。另一种结果是,上游产品的价格上涨不能完全传导到下游产
      品中去,又会产生通货紧缩的压力。
      
          风口浪尖的中国宏观经济,该选择怎样的调控策略?2004年4 月23日下午两点
      整,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副司长彭志龙、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副院长刘福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部长卢中原和国家开发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大
      用共聚“21世纪北京圆桌”第10期,把脉中国宏观经济。
      
          经济是否已经过热
      
          《21世纪》:2004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7106 亿元,同比增长9 7 %,全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799亿元,增长430 %,宏观经济形势再度成为各界关注的焦
      点,我们对这种经济形势如何判断?
      
          卢中原:从学术角度上来讲,我不同意当前已经过热(即需求大于供给、出现
      明显通货膨胀)的判断。判断过热不过热,长期可以看现实增长率是否超出潜在增
      长率,短期可以看物价总水平和商品供求总格局。目前,物价总水平依然较低,600
      种主要商品的供求总格局基本平衡。当前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引发了资源瓶颈约束,
      这是一种新的结构性失衡现象,还不是总量热与不热的问题,因为这种新的瓶颈约
      束是在产能普遍过剩情况下出现的。
      
          王大用: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经济计量模型测算,“十五”期间(2001年~2005
      年)我国潜在GDP 的增长率平均约为8 8 %。2003年尽管遇到SARS的很强的冲击,
      全年实际GDP 增长仍达到9 1 %,除了SARS冲击的第二季度,另外三个季度的实
      际GDP 增长都高于潜在GDP ,2004年,虽然国务院说要把增长目标定在7 %,但一
      季度实际增长又高达9 7 %。按这个标准看,当前我国经济确实是有点过热了。
      
          彭志龙:今年一季度的经济指标有点出乎我们的意料,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过快。与过去情况不同的是,当前物价总指数上涨幅度并不太高。比如,GDP 缩减
      指数上涨了4 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了2 8 %。由于消费整体水平比较
      平稳,没有出现1988年那样的投资、消费水平的“双膨胀”。
      
      
      
          目前的物价上涨,我认为是结构性的物价上涨,突出表现在部分上游产品价格
      涨得太快,但总体物价水平并不高。从粮食价格看,上涨的主要原因不是需求的问
      题,而是由供给跟不上引起的,再加上有中间商炒作,所以上涨幅度显得特别大。
      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主要是需求的带动,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带动。一季度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比上年同期加快152 个百分点,投资的高增长一方面直
      接带动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价格的上升,另一方面通过拉动重化工业生产,进而
      增加煤炭、原油等产品的需求量。
      
          王大用:投资热的同时,作为一种需求的其他部分比如消费不再更冷下去,不
      过增长率不高而已。那么,你怎么能说投资热了,总体经济不热呢,这不符合基本
      经济学逻辑。
      
          其实,大家争论的一个焦点在于消费的增长率,消费连续几年增长不快是一个
      基本问题,这同样是衡量从1998年我国实行投资拉动政策是否最优的一个重要标准。
      
      
          实际上,一项投资的支出完成以后,经过分配和再分配形成一系列的收入。在
      中低收入阶层,有一系列社会性因素,促使他们降低边际消费倾向,比如医疗、社保、
      教育等高投入项目。当然,即使边际消费倾向基本没有变,总收入增加,消费也会
      是增加的,只不过上升慢一点而已。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