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发行与十年来最大规模税改魔方(4)
      
          大规模税改成本如何支付?
      
          《21世纪》:继续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支持下一步的税
      收体制改革,包括按照增值税、出口退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改革,还有关税下
      调0 6 个百分点,农业税每年降低一个点直到彻底取消,都需要大额的成本。
      
          高培勇:以2004年1 月份出口退税改革为标志,十年来的一个大规模税改已经
      启动,它的特征和1994年税改有很大不一样:后者以增收为目的,这次则以经济发
      展为目的,表现出来就是税收收入减少。
      
          回顾过去26年,支撑了GDP 增长最为重要的要素应该说是体制变革,体制变革
      支撑了过去26年经济高速增长,这种情况和制度经济学所主张的是一致的;另外一
      个共识就是过去的改革,一直是以财政税收制度改革作为开路先锋的,改革之初叫
      “放权让利”,放的主要是财政管理权,让的也是财政的收入。
      
          以财政收支的调整,换取整体改革的成功,可能是我们可以追随到的一条基本
      改革轨迹。已经启动新一轮税制改革,也有这个规律,比如这次税制改革当中的大
      项,增值税改革首先在东北三省八个行业推行,大量的改革成本从何而来?我想只
      有两条途径,一条是依靠财政超预算增长,另一个就是依靠长期建设国债。
      
          贾  康:我不太赞成把长期建设国债的发行和税制改革挂钩。因为长期建设国
      债是一种专项的资金。我更倾向于将每年财政上增收的部分适度调整,和减税政策
      形成替换关系。每年差不多3000亿的增量可以适当减少一些。
      
          汪义达:调整和优化税制结构,比如实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和增值税转型
      都会带给财政一定程度的减收,但可以换来一个好的机制,这是值得的,也是必要
      的。而且从长期来看,税制的优化将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会带来财政收入的
      增加。在目前民间投资已加速启动的情况下,政府投资在某些领域应逐步退出,特
      别是在经营性领域退出,这样可以适当减少国债项目资金规模,为有效实施税制改
      革腾出空间。
      
          安体富:内外资两税合一,内资税率降低,税前扣除标准向外资靠拢,总体上
      要付出300 亿~500 亿左右的成本,加上出口退税欠款清退3000亿,增值税改革1000
      亿~1400亿、农业税减免600 亿,总体成本大概在5000亿到5500亿。对这些成
      本的消化可以分步实施,但不能拉得过长,可以控制在五年左右,对出口退税欠款,
      我主张发专项国债支持。
      
          汪义达:今年的农业税收政策调整和增值税转型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八大行业试
      点,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在2004年的预算中已做了相应安排,但随着税制改革的不断
      深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还可能会继续显现,所以税制改革还是要稳步向前推进。
      
      
          《21世纪》:税费改革,一方面需要财政成本的支付,另一方面还有赖于整个
      财政运行体制的改革,建立一种长效的公共财政体系,那么,这种体系的建立要从
      哪些方面着手呢?
      
          贾  康: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就是要搞综合预算——预算内、预算外由国库集
      中收付,在制度层面保证全程监督,追求整个社会公众利益最大化。目前最大的问
      题是要解决分税分级财政制度框架之下,怎么样把分税制往省以下贯彻,这是一篇
      大文章。总之,公共财政要形成规范的,理财民主化、科学化的公共选择机制,这
      在中国是一个长期的、带有挑战性的建设。
      
          高培勇:公共财政体制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收入,比如说收费制度的改
      革;另一个是支出,现在已经启动了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第三个层面就是管理层面,
      这个管理不仅仅涉及财政部门内部,而且还涉及整个社会对财政收支运作的知情权、
      监督权的行使。
      
          第七期 79 亿美元逆差与贸易结构调整之辩
      
          228 年前,现代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这样诠释他所开拓的
      新领域——市场竞争在分配资源时能将社会福利最大化,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
      率具有进步作用,这两者是经济学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
      
          按照一位教授的分析,如果消费偏好是多样化的,那么,分工意味着贸易依存
      度的上升,因为没有人能在自己的产品中获得足够的满足。最初的交换在互相的满
      足中得到发展。而当交易效率和分工演进到极高的水平,国内市场不足以满足高分
      工水平的要求时,国内贸易就会发展为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的依存度也会随分工的
      演进而进一步提高。但是,世界经济界限并没有随着这种依存度的提高而逐渐模糊,
      相反,此界限变得更加清晰了。
      
          在国与国没有贸易壁垒的情况下,市场竞争达到最充分的状态,社会整体福利
      最大化。但是,理想与现实之间,永远是两条平行线,世界经济结构的不平衡状态
      注定国际贸易间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直接造就了各国贸易间不可消除的壁垒。当
      中国向美国出口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时,美国的高端技术产品并不能“礼尚往来”,
      反而是东亚国家的优势技术产品在中国找到了广阔的天地,结果就是中国维持着对
      美国的巨大贸易顺差,对东亚近邻的大量贸易逆差,这种“三角恋”让美国人心中
      不是滋味。
      
          在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这四个拉动经济增长的轮子中,净出口无疑
      是最为敏感的一轮。它不仅关系到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同样影响其国际经济关系。
      而当主要来自美国的压力开始影响到我国的宏观政策的独立性时,问题实际已经超
      出经济的范畴。
      
      
      
          持续了十年的“顺差”,利弊得失值得反思。而就在2004年的前两个月,高达
      79亿美元的巨额逆差出现在商务部的统计报告中,难道形势正在发生逆转?
      
          3 月27日,华彬国际大厦二层华泰厅,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对外经济所所长张燕
      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副部长赵晋平、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常
      务副主任海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左大培共聚“21世纪北京圆桌”
      第7 期,讨论国际贸易的应对之策。
      
          逆差会否持续全年?
      
          《21世纪》:2004年前两个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14764 亿美元,其中出口
      698 7 亿美元,进口777 7 亿美元,进出口逆差达到79亿美元。为什么会出现
      这种大额逆差?
      
          海  闻: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我国前两个月的出口量并没有减少,主要还在
      于进口增加得非常快,2 月达到77%。
      
          逆差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长期来看,进口是收入的函数,随着经济
      增长和收入提高,进口就会增加;短期因素则是入世的影响逐渐显现,中国加入世
      贸组织以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都会下降,大多在2005年至2006年达到最低,所以
      这两年进口会增加得较快一些,这之后会相对稳定;更短期的因素是,2003年为了
      缩小与美国的贸易逆差,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商务部专门采取了一些临时措施,
      比如大豆和机电产品的大额采购,2004年年初或者说是今年这一年,进口量会增长
      比较快。
      
          赵晋平:从短期因素来看,还有一个因素是不能忽视的,就是从2003年后半年
      以来,以投资增长所带动的整个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投资需求的上升会带来对一
      些机械设备、基础材料大量的需求。我国一二月份原油进口增长了39%,初级产品
      进口的需求增长速度也在65%左右。
      
          从出口来看,还有政策因素的影响,出口退税2004年平均下调3 个百分点,出
      口产品在2003年年底肯定要冲一下——2003年12月份出口增长了507 %,没有全
      部冲完的肯定会延续到2004年一二月份。但是总体上看,一二月份出口增长速度由
      于这一政策因素的影响已经比上年年末明显回落。
      
          左大培:2003年第一季度也有逆差,但是并不大。为什么到了年初总有这种事
      情?从月报数字看,其实逆差的问题只在2 月份,2 月份突然出现一个很大的进口,
      可能是偶然因素的影响。
      
          赵晋平:工作日的影响就非常大。2003年春节还占了2 月份几天,2004年春节
      则非常早,到2 月份已经进入满负荷工作阶段了,而且2 月份还比上年多了一天。
      所以按照经验,每年1 月或者2 月单月的比较不太容易说明问题,一般都是看累计,
      或者说看每天平均量。
      
          《21世纪》:现在人们关心的是,这种趋势可能持续全年吗?今年会出现贸易
      逆差吗?
      
          海  闻:2004年2 月份这么大的贸易逆差不可能以同样的趋势来影响全年,这
      一点大家都是比较清楚的。今年的贸易顺差至少是缩小的,甚至有一点点小的逆差,
      都有可能。
      
          赵晋平:贸易顺差肯定是大幅度地缩小,但是我个人认为,出现逆差的可能性
      比较小。这就需要从出口、进口的增长速度来讲,出口保持10%~15 %的增长速度
      还是有可能的,进口大概可以在15%~25 %,增长速度仍然比出口要高。这样计算,
      贸易顺差应该是缩小到100 亿美元之内。
      
          张燕生:有没有可能出现逆差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国民经济增长状况,前两个月
      投资的快速增长出乎所有政府决策部门的预料,这么多的投资有相当一部分拉动中
      间投入和设备的进口,在过热经济状况被压下来之前,进口超乎预料地增长是正常
      的。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