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之火
      
          艾滋病对人类的打击是沉重的。
      
          HIV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远远超出疾病的范畴。
      
          例如河南上蔡。例如上蔡文楼。
      
          河南卫生厅副厅长刘学州曾发出过这样的感慨:“经媒体曝光后,文楼,已在
      中国和世界成为艾滋病疫区的标本,也因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困难是什么?难道仅仅是AIDS患者和HIV?《南方日报》记者江华曾对
      这个问题作过深入的调查,并获得了一些最新的不被人们所知的事实:
      
          文楼村的村民,已经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截至2001年11月20日,随着
      文楼村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文楼村几乎所有在外打工的数百名村民,已被雇佣者赶
      出门,重又回到了他们的家乡文楼。
      
          艾滋病提高了上蔡文楼的知名度,也改变了上蔡人的生活方式。
      
          上蔡的官员在外出公务时,他们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解释目前的现状和实际环
      境,他们不得不面临他人对他们的白眼和距离。
      
          有两件事使上蔡官员感到羞辱与震惊:
      
          其一是2001年10月末,一位上蔡干部去上海出差,到某宾馆登记住宿时,
      当服务员接过身份证进行登记目光一接触到“河南上蔡县”几个字时,惊叫着把身
      份证扔了出来,并说宾馆已没有床位。无可奈何,这位干部只好流落街头。
      
          其二也是在2001年夏天,上蔡县组织大批劳力到边疆某省采摘棉花,但是
      当地发现这批劳力是上蔡人时,立即采取了极端而激烈的反应:上蔡人一个不要!
      
          对此窘镜,上蔡县委县府的官员急了:这可是农民花着对他们来讲是巨额费用
      的车费去挣钱的啊!他们立即奔赴边疆某省,进行艰难的解释和说服工作,企图让
      上蔡的民工们能够得到宽容公正的对待。
      
          羞辱和灾难不仅涉及到上蔡人,甚至还涉及到上蔡的瓜果蔬菜以及上蔡的一切。
      
          2001年夏天,一个谣传开始流传河南全省:西瓜里注射过HIV,不能吃!
      这给数以万计的瓜农带来的打击和损失是巨大的。他们种的瓜卖不出去,即使白给
      别人也不要!
      
          其实卖不出去的又岂止是西瓜,在一段时期里,以种菜为主业的文楼,他们种
      的蔬菜似乎也有HIV,不被外地人接收。
      
          “艾滋病的标签贴在身上,贴在与文楼、上蔡甚至驻马店有关联的东西身上,
      我们无法揭下来。”河南一些地方官忧心忡忡地感叹道。
      
          上蔡的官员说,他们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投入到防治艾滋病的力量,已经占据
      了整个县正常工作的一半以上。也就是说防治艾滋病已经成为了上蔡县的中心工
      作。县里已经竭尽所能对文楼给予了关怀,县政府对艾滋病家庭的孩子,减免了所
      有应该交纳的学杂费,减免统筹、提留9万元,免义务工18000个,而在这个
      国家级贫困县里,教师和国家公务员的工资还不能完全按时发放。
      
          对于上蔡官员们来说,除了沉重的现实、无聊的羞辱之外,还有许多无以言明
      的难堪。
      
          他们说,县的主要领导曾到国家的一些部委求助,到一些机构(如红十字会、
      慈善总会等)游说,企图寻求资金方面的援助。一些部门的反应相当冷淡。他们说,
      如果是自然灾害还可以考虑,但艾滋病是一种病,而且是一种“脏”病。
      
          面对这一事实,上蔡的官员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哩!
      
          就是在这样难堪之下,就是在这样的羞辱之中,就是在这样的危境之下,河南
      有关部门还是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做法,记者在河南省政府档案局查到了许多有关艾
      滋病的记录:
      
          截止2001年年底,河南省是中国艾滋病5年活动计划颁布之后第一个制定
      了相关实施意见的省份;
      
          2001年10月下旬,河南省卫生系统“一票否决”的艾滋病常识考试在全
      省展开,如果考试未能通过,职称评定和晋升就没有希望;
      
          河南省拿出1400万元的投入,建设5个市的防疫机构和医疗机构,村卫生
      所救助病人,国家卫生部也认可这是目前全国拿出资金最多、最有力度的省份;
      
          当地政府已经用专款给文楼建立了控制和治疗艾滋病的诊所,并且派来了一个
      医生和一个司药。诊所为那些已经严重发病的村民免费提供部分药品。在文楼村诊
      所记者看到,药柜里的药价格便宜,花上几块钱,就能买到治拉肚子、头疼、发低
      烧等艾滋病症状的药物;
      
          河南省还有一条十分有力的措施是,他们要求公安部门负责对强制进行性病检
      查治疗的卖淫嫖娼人员的组织管理;
      
          他们还在艾滋病感染比较集中的地区,对申请结婚的男女婚前的健康检查,必
      须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河南省民政部门还对因患艾滋病而死亡,造成家庭成员成为孤老或孤儿的,对
      孤老实行“五保”,对孤儿实行“六保”,对家庭主要成员因患艾滋病丧失劳动力,
      被抚养人和被赡养人无生活来源的,进行“五保”……
      
          面对记者的采访,河南一高级官员说,河南现在有勇气面对艾滋病对我们的攻
      击;我们也需要勇气来承担艾滋病防治史中我们应该履行的那份责任和义务。
      
          这位官员还表示,河南和全国人民需要的是共同的东西,尽管有人认为河南的
      艾滋病应该是过去的旧账,要清理,但是我们呼吁其他地方政府,和国家一起,正
      视艾滋病,把全社会的目光注视到像文楼村这样需要帮助和抚慰的艾滋病群体中,
      踏踏实实地为他们的生存和将来考虑。
      
          好心的人们似乎应该松口气了,但另一个坏消息却朝人们迎面击来。2001
      年11月25日,《南方周末》记者江华从驻马店市某局官员那里获悉:尽管现在
      艾滋病的广为人知,河南杜绝了路径,但是在河南省周边地区,受暴利的驱使,一
      些血头偷偷地重操旧业的事情仍然时有发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一些血浆卖给
      生物制品厂时的利润大约为100%,“现在估计更高了吧?”这位不愿意透露自
      己身份的官员说。
      
          言下之意,汹涌澎湃的血潮虽然已成历史,但汩汩流淌的毒溪还在地下涌动。
      沉渣再泛,虽不至于天地翻覆,但却让人心灵震撼不已。
      
          难道还有比这更严峻的现实么?!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