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文楼
      
          正当全世界恐惧、仇视艾滋病的目光全都投向文楼,投向豫南平原上的这个小
      乡村时,凶残至极的恶魔又悄无声息地溜进了其他一些地方。
      
          比如新蔡,比如新蔡古吕镇某村(至今当地干部和村民都不愿意外界报道其真
      名)的状况就让人揪心担忧。
      
          这个村虽离县城不远,但实际情况却像海天之间的一个孤岛,有点儿与世隔绝
      的味道。虽然出村有路,进村有路,但进出这个村子的人还是很少。
      
          据说这条弯弯曲曲的路上,已经有两年多时间里没有留下过新媳妇的脚印了。
      尽管县城就在它身边,尽管它曾经拥有过生机与繁华。
      
          亲戚间很少走动,村里村外的人,很少流动,因为至少没有谁愿意进这个村子
      里来,也没有谁愿意让村子里的人出村子去。当然,笔者上列描述的情景是两年多
      以前的情况。
      
          现在好多了,有人来了,而且进村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了。这里的村民
      僵黄的脸色也有了一些新鲜的颜色,几乎见了每一个进村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问:
      “是不是给我们送药来了?”
      
          村民们的眼界也随着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的人扩展了许多,他们甚至还能叽哩哇
      啦喊外国人的名字,在他们常挂在嘴边的语汇中,又平添了“艾滋病”、“疫情”、
      “血检”、“阳性”、“免疫力”等许多从未听过但是又与他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
      连的名词。
      
          一些志愿者和一些专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这个村庄的艾滋病疫情,为了搞调
      查,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他们悄悄地进村,问一些情况,作一些记录,发一些药
      片,留一些安慰,又悄悄地走了。
      
          村民们很感激这些回去报不了差旅费,吃自己带的干粮的人,因为他们来了,
      总是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希望。
      
          终于有一天,这个村庄的村民感到大祸临头了,他们望着头顶上悬着的那轮白
      炽的太阳,觉得是一枚其他星球飞来的炸弹,顷刻之间就会在他们休养生息的土地
      上空爆炸!
      
          因为他们知道了一个不能逃避的现实:这个村庄2000多村民中,有60%
      以上在上个世纪90年代卖过血,其中感染了HIV的高达数百人。
      
          因为他们还知道一个不是秘密的秘密: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病毒,感染率100
      %!
      
          如果把已死者和将死者分摊到这个村庄的每一家每一户去,每户人就有1—2
      名已死者和将死者!
      
          该村村口有一座小学,小学里有160多名学生,倘若有陌生人到学校调查或
      者采访,学生们会立即拥上来,回答客人们提出的各式各样的问题——
      
          “你们村子过去卖血的人多吗?”
      
          “多了!每家每户都有!”
      
          “林菊仙一家6口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卖过血,就她跟弟弟人还小,没去
      卖。”
      
          “采血的都是哪个单位的呢?”
      
          “单位也有,个人也有,有些血老板还跑到家里来采呢!”
      
          “还有的开汽车来采,早上来,晚上走,一天要采多少血啊!”
      
          “李秀芹她爸一天抽了3次,挣了100多块呢!”
      
          “采血的针头干净吗?”
      
          “人少时,还用水给洗洗。人多了,忙不过来,就不洗了。很多人用一个针头,
      抽了这个人的又抽那个人的。”
      
          “村子里的人知道非法采血可能染上病吗?”
      
          孩子们摇着头:“不知道!”
      
          一个同学说:“我们知道400cc血能卖40多元钱!”
      
          一个同学说:“李秀芹她爸晕过去一回,喝了点水又转过来了。”
      
          “你们知道什么叫艾滋病吗?”
      
          “啥叫爱子病?”
      
          “不是爱子病,是艾滋病。”
      
          “我知道!爱死病,是不是爱死了就病?”
      
          调皮学生的回答引起一阵哄笑。
      
          当问到近两年来,谁家的父母或其他长辈去世了时,孩子们的情绪一下子冷却
      了下来,不少孩子眸子里都飘忽着盈盈的泪花。
      
          “不愿回答,也可以举手表示。”
      
          空气凝固了半晌,有人举手了,1个,2个,3个……
      
          一位老师过来说:“咱们村的孩子,每一个家庭都有一本辛酸账。那年月没钱
      花,卖血。谁又事先知道卖血能够卖出个大灾大难来呢?有的家庭父母走了,孩子
      留下了。无依无靠,留下来的还不都成了孤儿有的父母得了病,虽然没有走,那
      也快了。没钱医,也没法医,最后还得撒下孩子不管自个儿去见了阎王。哎!惨啦!”
      
          新蔡县这个村子的艾滋病疫情发现得晚,向外界披露得也晚,所以它不像10
      0多里外的文楼村那样名声在外。
      
          “名声大了有好处,也有坏处。”一个村民感叹道。
      
          “为什么?”
      
          “人家文楼村出名了,国家来人了,省里来人了,这儿拨款,那儿救济,尿样
      检查,血液检测都不给钱,得了病严重的,吃药还不给钱。文楼的情况,真叫咱们
      村羡慕死啦!”
      
          “你们村不出名儿的好处呢?”
      
          “嘿嘿!不出名的确也有好处。比如说咱们村在外打工的,拿身份证一亮,就
      行!听说上蔡县文楼村出去打工的,一亮身份证,看见‘上蔡’、‘文楼’几个字,
      就像躲瘟疫一样,人家不要。打工打不成,挣钱挣不了,未必在家等死啊!”
      
          村民的一席话,说得人人心好酸好寒。
      
          又一个文楼!
      
          在河南成千上万个村庄里,还有没有第三个第四个第若干个文楼?
      
          这个数字没有人去统计,也无法统计,就算统计了也不会让它公之于众。
      
          也许我们能从河南省卫生防疫站副站长王哲的答记者问中窥见冰山之一角。
      
          王副站长说,目前河南省每个地方都发现了艾滋病人,自1995年发现第一
      例艾滋病患者至今,全省共有患者636例,显然这一数字与实际情况大有出入。
      王哲承认,这个数字是各级卫生防疫部门层层报上来的,肯定会有漏报的病人,而
      且数字很可能要远远不止掌握到的区区636例。
      
          据报载,上蔡县卫生防疫站一位自称正处火山口上的负责人私下里说,单单一
      个上蔡县,艾滋病感染者就将近一万人。他想把实情说出来,以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但是又害怕吃不了兜着走。
      
          来自第一线的声音,也许是我们的一帖清醒剂,使我们每一位有良知有危机感
      和使命感的中国人身历其境地触摸到那里艾滋病恶魔的残忍与疯狂。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