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将枯竭的“血液”
      
          行将枯竭的“血液”在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因重污染无法使用的情况下,中深
      层地下水现在是淮河流域城镇主饮用水源或水源补给地。根据地质专家介绍,深层
      地下水(指中层以下部分)重金属元素等含量过高,处理难度非常大,成本很高,
      不宜作饮用水。甚至作为工业使用都不合适。而且中深层地下水一般都自成体系,
      受地表影响很小。淮河流域中深层地下水由黏土、“巨厚岩层”与浅层、中层相隔,
      补给只能靠淮河源头伏牛山、桐柏山地区地下水非常缓慢东流。实际情况是用一点
      就少一点。
      
          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开展的“淮河流域环境地质调查”课题发现,淮河流域地
      下水资源与人口相比,非常有限。负50-负300米的中层地下水还出现局部污
      染。根据安徽省地质调查院调查,安徽省淮河平原地区属地下水富集区,在允许地
      面沉降500毫米的情况下,中深层可采地下水总共106亿立方米,仅阜阳市现
      已采出20多亿立方米。阜阳市水利局水政科冯春林科长介绍,阜阳城区地下水位
      持续下降,最低为负89米。城区14平方公里有230多口深井,每平方公里有
      17口深井。最深的已超过千米。现每天取水14万立方米,大大超出每天6万立
      方米的供给限度。这还不包括有相当数量的部门、企业在偷采。界首市
      
          等地市及县城,完全依靠地下水作饮用水源,中层水难以为继,水井都在向深
      层延伸。记者在沿淮平原地区采访,发现通过千米超深水井。
      
      
      
          从护栏上看闸桥的不均衡沉降
      
          开采地下水现象逐渐普遍。中深层水过量开采,使淮河流域以县级以上城市为
      单位,出现了一个个巨大的地下“漏斗”。阜阳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区域性地下
      水位降落,10多年间地面不均衡沉降达1542毫米,形成了面积
      
          约800平方公里的大漏斗。沙颍河最大的节制闸颍河闸因地面不均衡沉降,
      1998年出现底板与闸体之间产生空隙。耗资2000多万修复后,2000年
      又因地面沉降损坏。颍河堤防也因地面沉降超过1. 5米,防洪能力大大削弱。目
      前闸上机动车道已经封闭,只能供小车和行人通过(见图)。沿淮和淮河流域上世
      纪90年代后崛起一批新兴城市,密集度高,地面沉降严重威胁城市安全。根据地
      质部门不完全调查,包括除阜阳外,太和、界首、周口、漯河一线各漏斗之间呈迅
      速衔接之势,总面积达上万平方公里。相对于淮河流域的其他地区,阜阳一带算是
      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干流北岸、沂、沐、泗水系大部分地区,地下水资源短缺的现
      象日益明显化。而淮南、蚌埠等干流沿线城市,已可以用“枯竭”一词来形容。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