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之镇”——丁集
      
          “死亡之镇”——丁集送王兆华回家的路上,他说:“这水污染不算什么。我
      在丁集电管站干过,那里才叫‘污染’。”丁集,在淮河流域是非常有名的“污染
      大镇”。丁集因做皮革粗加工出名。加工皮革的废水在水污染中与草浆造纸齐名,
      特别是其中的硝酸盐、铅、汞等,是严重致癌物质。1990年前后,丁集曾是中
      原地区的皮革加工集散地,家家前店后厂,吞吐量大,主要依赖皮革加工收入,为
      全国乡镇“百强”之一。后因污染过重,环保部门查处、媒体曝光,居民担心有损
      健康而搬迁,丁集逐渐衰微。丁集有许许多多传闻:多少年没有人能报名参军,因
      为找不到身体合格的青年人;多少人得了癌症,比例惊人;下游多少村庄遭受污染,
      自己种的粮食自己不敢吃等等。没有定量的科学研究,很难为此定性。我们只是大
      体了解一下,没有把这些作为采访重点。按计划下一站去丁集进行采访。刚好向导
      对这里比较熟悉,在我们一再劝说并讨价还价后,加150元向导费,向导答应可
      陪我们一起去丁集。但他一再要求我们不能进入企业或庄户人家询问,有人时不能
      在工厂附近拍照。“丁集人可厉害了。如果知道你们是记者,恐怕进得去,出不来。”
      仅10多公里,就到了丁集。在进集镇的大路口,看到一块滑稽的大牌子,10数米
      高,20来米宽,横在公路之上。上书:“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一车人不禁哑然
      失笑:丁集人真是矫枉过正,竟然敢打“绿色”的招牌。此为“绿色”,以后“绿
      色”二字,还有谁人敢信!进镇口我看时间不早,提议就在镇上小饭店吃点什么,
      还可以和店老板唠叨点什么。贺小姐一听,花容失色,大惊道:“千万别!项城没
      有人敢在丁集吃东西。要吃,你们吃,我回去再说。”未进集镇,先闻一阵阵腐肉
      的臭味。进得镇子,看到不少小厂子门口有加工晾晒的羊毛、皮张等。镇上人员稀
      少,虽是艳阳高照的中午,也感到萧条凄凉,不像人们传说那样红火。
      
          向导王兆华说,这里原来家家有厂子,户户搞皮革。全国的商人都来采购。现
      在污染得水没有人敢喝,外地人不敢来。镇上有办法的人都搬走了,留下的人要么
      实在没有办法,要么还在这里办厂子。现在办厂子的人也不多了。王兆华很熟练地
      带我们到街道的一条小巷里,果然没走几步,就看到几个连着的池子,里面不知道
      沉淀了什么东西,绿莹莹的。向导说:“这就是加工皮革后流出来的,不知道叫什
      么,反正对环境危害很大。”
      
          我们观察了一下,隔着车窗拍了几张照片。贺小姐一边开车一边叮嘱:“快点,
      拍完就走。不然,打了人、砸了车,就惨了。”
      
          王兆华觉得离镇子太近容易被人发现,自己对大家安全没有保证。就领我们到
      街的另一边,走了数百米,有一条小河。下车后,一眼看见,阵阵作呕。里面没有
      水流趟,半流动状全是腐肉、烂肠子、碎皮毛。小河两边连小虫子、蚊蝇都见不到。
      河两边原是坚硬的土地,现在只要沾河水的地方,就会变得松软,如做沙发的泡沫。
      我拎着相机,伸脚下到河边看起来似乎干硬的地上,一下子陷进去半只脚。王兆华
      说,这河水是这半条街皮革作坊排出的。过了下面的乡镇,直排到沙河里了。
      
      
      
          我们问老王:“政府、环保部门查处这么严厉,这些小厂就没有环保措施?”
      王兆华说得很有道理:有几家大企业搞了,但平时不开。开一天要200元到30
      0元钱,一年就是上10万元  。一个农民的企业,能挣多少钱?一般在厂区附近挖
      个蓄水的地方,平时将污水放在里面,到认为安全的时候,等到某天半夜,一下排
      出去。如果上面来检查,要给领导们看看,就将污水处理设备打开。老王强调:
      “谁家开不开环保设备,我最清楚。因为我原是镇上电管站的,负责收电费。电费
      不涨上去,肯定是没有开污水处理设备。”王兆华还告诉我们:镇上开始并不完全
      相信政府的话。有钱人曾自己凑钱请环保专家来丁集,看看污染对人到底有多大危
      害。专家们检测后说:丁集土地里全是毒素,地上水不说,地下水两代是不能吃了。
      小虫子难长的地方,人迟早是要出事的。专家的话把有钱的、有路子的人都吓跑了。
      “现在镇上很少人,不是穷急了都不会到丁集来打工。厂子能开工的只有二三家,
      还是开开停停。”向导王兆华还告诉我们,丁集人走多了,就有外地人来这里,想
      利用水面养鱼。可无论大鱼小鱼,一下水就死了。所以现在丁集这么大个乡镇,没
      有养鱼这一说。人们常说“环保”是“千年大计”、“世纪工程”。其实,在丁集,
      就这么一二十年的时间,自己已经把自己逼上了绝路。把一个地肥水美的平原小镇,
      变成了“死亡之镇”。我们在镇上转悠了近1个小时,除了几家厂里的工人外,很
      少见到人的踪影。一家挂着饭店招牌的门面,大中午关着门。街道两边杂草丛生,
      直蔓到柏油路边。而且,在丁集生活过的几代人,曾经饱受污染,后面的生活会发
      生什么惨剧,谁也说不清。出丁集后我们想到要写另一篇内参:建议国家安排或调
      集专家,研究近10年污染对淮河流域人民群众的身体到底产生了哪些潜在危险?
      如何应对淮河流域由污染造成的群体性的病症?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