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再来
      
          2004年5月5日,新华社播发了这样一条通稿:
      
          新华社合肥5月5日电(记者沈    )淮河水利委员会日前透露,4月淮河水
      质污染进一步加重,省界河段五类和超五类水比例达到58. 1%,与3月相比上
      升了3. 5个百分点,水质达标率已不足四成。(下略) 
      
          图为2004年4月上旬,淮河干流边的一条小河,笔者把自己的名片放在河
      水里的石块上,拍下了这张照片,借以比较白纸和水的颜色几乎同样内容的稿子,
      新华社在4月初也播发过一次。每次,都会有大量的媒体采用。中央新闻单位、有
      全国影响力的媒体、广为传播的网络媒体,纷纷报道淮河水污染的严重局面。连同
      国家环保总局解振华局长2004年3月下旬审阅后传给我们的采访提纲,也只是
      说:“自1994年大规模治淮十年来……水质有了一定改善”。而我们一进入采
      访,拿到淮河水利委员会提供的材料后发现:污染物指标此消彼长,淮河水质综合
      评价,可以说“回到‘原点’”。
      
      
      
          历史往往在循环中发展。淮河,已不是原来的淮河:绑缚了1万多个水库与闸
      门,还有扎在淮河大地上130多万口深深浅浅的水井;居民也不再是原来的居民
      :人口迅速增长,尚无止境。淮河两岸的百姓,不仅开始每天吃肉,而且还要常常
      洗澡;企业也不是原来的企业:数量如雨后春笋,日新月异,规模几何级数地放大,
      直逼国内、亚洲甚而世界等不同层次的“第一”。
      
          10年3600多个日日夜夜,对河流来说,不足一个年轮,对1. 7亿淮河
      居民来说,所付出的代价与艰辛,无法用数字数清。它用成与败累积起一个厚重的
      新的“原点”,用以支撑我们淮河治理新一轮循环。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