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1998年8月(1)
      
          1998年8 月7 日,国家安全顾问伯杰在早上5 :35通过电话向正在休息的克林
      顿总统报告说,几乎在同时,美国驻肯尼亚内罗毕和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的大使
      馆遭到爆炸袭击。怀疑的目光迅速聚焦于本·拉丹。由于小组情报局对“基地”组
      织在内罗毕的小组已布下一年之久的监控,再结合其他渠道的消息,很快就获得特
      别情报证实,本·拉丹和他的同伙应对这些事件负责。
      
          何去何从的争论很快决定下来:发射战斧巡航导弹。几个月前,在取消秘密抓
      捕行动后,克拉克就敦促国防部研究采取军事行动的可能性。6 月2 日,参谋长联
      席会议主席胡夫·谢尔顿将军指示中央司令部的津尼将军拟定一份行动计划。该计
      划在7 月初第一周内提交。显然,津尼计划的起草者们参考了前两次美国政府对恐
      怖主义采取的武力行动,即1986年对利比亚的袭击及1993年对伊拉克的进攻。他们
      主张对阿富汗恐怖分子的8 处兵营,其中包括本·拉丹在塔尔纳克农场的藏身处发
      射战斧导弹。38在美国大使馆遇袭后,国防部随即向白宫提交了这份行动计划。
      
          在使馆被炸的第二天,特尼特出席部长会议时提供情报说,恐怖头子们准备在
      阿富汗境内考斯特的一处营所集中,安排下一步恐怖行动计划。伯杰说,特尼特声
      称到时会有几百名恐怖分子参加,其中包括本·拉丹。根据中央情报局的描述,该
      地区事实上是军事驻扎区,主要是“圣战分子”居住地,离平民百姓生活区较远。
      克拉克仍记得在一次白宫的会议上,他就坐在特尼特的旁边,当时他曾问:“你的
      想法是否跟我一样?”特尼特回答:“是的。”就这样,部长们很快达成一致意见
      决定轰炸恐怖分子的集会。轰炸的目的就是炸死本·拉丹,以及他的骨干成员。
      
          伯杰把整个会议进程安排得很紧凑,以便不泄露所有的计划。8 月11日,上面
      传来命令,让津尼将军准备好有关轰炸阿富汗各目标驻地的详细计划。8 月12日至
      8月14 日,五角大楼即向克林顿总统汇报了所有的轰炸计划。尽管各部长都希望导
      弹能击中本·拉丹,国家安全委员会委员建议先查清恐怖头目是否就在这些场所,
      才能决定是否轰炸。
      
          在是否轰炸阿富汗境外目标,包括苏丹境内的两处场所问题上,引起了较大的
      争论。其中一处是一家皮革生产厂,有人相信那是归本·拉丹所有的。另外一处是
      位于喀土穆的艾尔·希法制药厂,据情报称该厂受到本·拉丹的资助,大量生产一
      种用于制造神经毒气的前期原料。主张轰炸皮革厂的人认为,这样可以从经济上削
      弱本·拉丹。主张袭击希法制药厂的人认为,那样可以减少本·拉丹以后使用神经
      毒气的可能性。
      
          自从1995年3 月以来,美国官方就对日本奥姆真理教在东京地铁里释放沙林神
      经毒气的事件刻骨铭心。克林顿总统自己也表露了他对美国境内可能遭受生化恐怖
      袭击的担忧。据报道,本·拉丹曾声称要制造一个“广岛”惨剧,至少造成1 万人
      的死伤。中央情报局的相关报告指出,希法那家制药厂周围土壤的抽样表明:土壤
      里含有“安普塔”成分,这是一种生产VX毒气的先期化学成分,而这种神经毒气惟
      一用途就是造成大规模杀伤。在使馆被炸的两天前,克拉克的属下曾写道:“本·
      拉丹在苏丹境内的一家工厂投资,几乎可以肯定他可以得到这家工厂生产的VX毒气。”
      国务院高级官员们声称:他们也曾从别的材料来源得到类似的判断,尽管他们与克
      拉克的属下所言可能是基于同一报告。国家安全委员会高级官员玛丽·麦卡希负责
      情报方案,她最初提醒伯杰说,“底线”是“在我们作出任何严肃的抉择前,我们
      仍需要有关这个场所的更准确的情报”。她还补充说本·拉丹和希法制药厂之间的
      联系此时还难以确定。伯杰告诉我们说,他曾想过假如最终决定不同意轰炸希法制
      药厂,而两周以后在纽约的某地铁中就发生了神经毒气的攻击的话,那又如何交待
      呢?
      
          8 月20日凌晨时分,克林顿总统以及他的主要顾问们都同意轰炸本·拉丹在阿
      富汗境内考斯特附近的几处营所,以及轰炸希法制药厂。总统把轰炸目标清单上列
      出的苏丹境内的那家皮革厂划去了,因为他觉得对本·拉丹没造成什么损害倒造成
      无辜群众的死亡不值得。在轰炸希法制药厂问题上最为焦虑不安的是司法部部长雷
      诺。她对同时轰炸两个穆斯林国家有些担忧。现在回顾起来,她说自己觉得“前提
      条件总在不断变化嘛”。
      
          8 月20日晚些时候,停靠在阿拉伯海的海军战舰发射了数枚巡航导弹。尽管多
      数导弹命中既定目标,但本·拉丹以及其他恐怖骨干分子并没有被炸死。伯杰告诉
      我们,在随后的相关评论中,中央情报局局长特尼特总结说,轰炸结束了兵营中20
      名至30名恐怖分子的性命,但本·拉丹很可能在数小时前已离开营地。由于往阿富
      汗发射的这些导弹必须经过巴基斯坦上空,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被派往巴基斯坦
      会见该国军队的总参谋长,向他保证说这些导弹不是印度发射过来的。华盛顿官员
      猜测说,巴基斯坦的某些官员可能早已向塔利班或本·拉丹发出了警告。
      
      
      
          这场空袭标志着48小时紧张局势的高潮。在此期间,伯杰通报了国会官员,部
      长们向海外各国部长一一致电,克林顿总统也从他度假的地方玛莎岛乘飞机返回,
      在椭圆形办公室向全国发表了演讲。乘坐空军一号时,总统对国会官员发表了一席
      讲话。他还在白宫先后致电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以及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众议院院长纽特·金里奇和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特尼特·洛特开
      始都支持总统的发言。但接下来的一个月里,金里奇办公室又认为这场巡航导弹袭
      击对恐怖分子的影响只不过是“挠痒”罢了。
      
          而就在这时,克林顿总统仍摆脱不了莱温斯基丑闻的纠缠,在那年余下的几个
      月里,直至1999年前几个月,仍然为公众所关注。凑巧1997年上映的一部通俗影片,
      《摇尾狗》描述了一位总统故意发动一场不必要的战争,让公众转移视线,忘却他
      在国内引起的丑闻。国会的一些共和党人对空袭的时间表示质疑。尤其让伯杰恼怒
      不已的是《经济学家》上的一篇社论:“只有未来可以告诉大家,美国的这场导弹
      袭击,是否凭空捏造了上万名新的极端恐怖分子。”
      
          于是公众舆论立刻变成了猛烈的抨击,说这场空袭行动太具侵略性。苏丹方面
      也否认希法制药厂生产神经毒气,并允许记者们前往察看空袭后剩下来的貌似无害
      的那部分工厂。克林顿总统、戈尔副总统、伯杰、特尼特以及克拉克都指着土壤取
      样的证据,坚持对我们说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但没有独立的证据可以证明中央情
      报局的推测成立。
      
          当然,每一位参与空袭决定的决策者这时都意识到了克林顿总统所面临的问题。
      他让他们别管这些问题。伯杰回忆总统曾对他讲:“反正这些问题对错都会受到责
      难,我们这样做就是对的。”总统向我们展示的证据表明,他们的主张完全出于国
      家安全的考虑。我们也找不出任何理由反驳他们的话。
      
          空袭的失败,电影《摇尾狗》的误导,以及当时较紧张的两党关系,还有希法
      制药厂证据的性质究竟如何等,很可能交织在一起,影响了以后对本·拉丹动用武
      力的决定。不过,伯杰告诉我们,他并未因此而缩手缩脚。
      
          1998年8 月,大使馆被炸后的那段时期是美国对付本·拉丹的政策形成的重要
      阶段。虽说1996年对沙特阿拉伯境内霍巴塔美军营地的袭击造成了更多美国人的死
      亡,1983年贝鲁特发生的那场袭击也死伤更多的人,近段时期造成的死难总数毕竟
      超过了人们记忆中任何一次大劫难。也许更让人感到不祥的是,恐怖分子已具有较
      强的协作行动能力,几乎同时轰炸美国在不同国家的两处大使馆就说明了这一点。
      
          尽管有信息表明“基地”组织已拥有全球性的联络组织,1998年的决策者们对
      这个组织了解甚少。自1996年以来,中央情报局关于本·拉丹的情报材料不断增厚,
      但这些材料并没有真正整合给政府的其他部门了解。事实上,负责收集本·拉丹材
      料的分析家们在中央情报局内部也被视为大惊小怪者。1997年的一份国家情报对于
      恐怖主义的推测只是简短地提到了本·拉丹的情况,此后直到“9 ·11”事件发生
      后,官方才发表了对于恐怖主义威胁的权威评估。决策者们明白从此得尽力抓捕本·
      拉丹这个危险人物归案。当时的档案提到本·拉丹时,常写为“本·拉丹及其同伙”,
      或者“本·拉丹及其联络体系”。但是这些档案都没有强调这个遍布世界的组织机
      构的实际存在,以及该组织对千万名未来恐怖分子日益加强的训练。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