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拉丹对伊斯兰世界的号召力(1)
      
          这是一个在政治变幻、社会动荡的肥沃土地上传播离奇和恐怖思想的故事。这
      是一个想要控制历史重大时刻的组织的故事。本·拉丹为什么能够——包括他的不
      加选择地杀戮美国人的号召——赢得数以千计的追随者和数以万计的不同程度上的
      支持者?
      
          对许多美国人来说,本·拉丹赖以塑造和散布其言论的历史、文化和信仰,在
      很大程度上还是个未知数。抓住伊斯兰过去的伟大象征意义,本·拉丹向那些自认
      为一直以来都是外国控制下的牺牲品的人承诺,一定要恢复他们的自尊和荣耀。他
      引用《古兰经》和对它的一些解说作为文化与宗教上的比喻。他的说教对于那些处
      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巨变中迷失方向的人是有号召力的。他的精美说辞具有多种来
      源——伊斯兰教、历史和该地区政治和经济失调。他还强调,穆斯林世界的人们对
      美国都十分不满。他对美军在伊斯兰圣地的故乡——沙特阿拉伯的出现进行了猛烈
      的抨击。他指出,伊拉克人民因为海湾战争后的经济制裁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他还
      对美国支持以色列表示抗议。1998年乌萨马·本·拉丹在阿富汗的一次新闻发布会
      上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该词的字面含义是“尊崇神的意志”)在阿拉伯世界的兴起,是由
      于穆斯林认为真主穆罕默德的一系列启示仅来自于一个且惟一的神,即亚伯拉罕和
      耶稣。这些启示通过天使加百利传达并记录于《古兰经》。穆斯林认为,这些启示
      是从亚伯拉罕到耶稣一直传诵至今的一些最伟大和时间上最近的先知,它向人类完
      整地传达了神的旨意。而《圣训》则复述了穆罕默德的话和他的事迹,并由他的同
      时代人将其记录下来。《圣训》是伊斯兰教的另一个渊源。第三个重要部分《伊斯
      兰教教法》,是来自于《古兰经》和《哈迪斯》的法典。
      
          伊斯兰教分为两个教派,逊尼派和什叶派。先知去世以后,就出现了为穆斯林
      社会选择新的领袖,或称“哈里发”、“乌马”的问题。最初,他的继承人可以从
      先知的同辈人中产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了。什叶派的人认为,
      乌马的任何领袖都应当是先知的直系后裔;而逊尼派的人则认为,如果候选人在忠
      诚和知识两方面都符合标准,就不必将选择范围局限于先知的直系后裔。数次血战
      以后,逊尼派成为(并一直是)多数派(但伊朗却受什叶派的统治)。而哈里发的
      职位——乌马的制度化领袖职位,一直到1924年,都是隶属于逊尼派的一个机构。
      它最初受阿拉伯人控制,最后被土耳其奥斯曼人控制。
      
          许多穆斯林将真主作启示以后的一个世纪视为他们的黄金时代。阿拉伯人对它
      有最深刻的记忆。在此后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发生的事情——伊斯兰教从阿拉伯
      半岛传播至中东、北非,甚至是欧洲——过去被看做,现在仍然被看做是一个奇迹。
      无疑,对伊斯兰辉煌过去的留恋已经形成为一股强劲的力量。
      
          伊斯兰教是有关生活各个方面的信仰和行为准则。对许多穆斯林而言,好的政
      府应当受他们所信奉的道德准则所指引。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官员必须放弃世俗状态,
      去过教士的生活。但它表明,穆斯林对政教分离感到不安。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
      穆斯林统治的趋向却是政教分离。
      
          对极端主义者而言,这种分离,以及议会和立法机构的存在只能证明假穆斯林
      已经成为统治者,他们已然篡夺了神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统治。现今形容这种统治
      的最贴切的词是“原教旨主义”。在谴责信仰的反复无常时,一些教士号召人们从
      《古兰经》和《圣训》的传授中回复对教义的遵守。曾被本·拉丹特意提到的14世
      纪的一名学者——伊本·泰米亚哈,就对那些腐败的统治者和对这些统治者未作批
      评的教士们进行了谴责。他敦促穆斯林自己去阅读《古兰经》和《圣训》,而不要
      只是依赖那些有知识的传授者(包括他自己)的讲解。但人们之间应当互相约束,
      以保证严格遵守教义。
      
          极端的伊斯兰分子将伊斯兰教自黄金时代以来衰退的原因归咎于统治者和那些
      偏离宗教的正确道路的人,认为正是他们使伊斯兰国家变得易于遭受外国列强的蚕
      食,而这些列强迫切想要窃取伊斯兰国家的土地、财富,甚至是他们的灵魂。
      
          本·拉丹的世界观
      
      
      
          虽然本·拉丹自视为全世界的领袖,他提出的有关伊斯兰教历史的观点却非常
      极端。这些观点吸引的主要是阿拉伯国家和逊尼派国家的人们。他的观点吸引了极
      端的原教旨主义者,后者谴责那些放弃对宗教的虔诚信仰而最终破坏了哈里发领导
      职位的人。9 他总是要求他的追随者应当具有牺牲精神,因为“压迫和耻辱的城墙
      只有在枪林弹雨中才能被摧毁”。对于那些渴望恢复失去已久的古老而又安宁的世
      界秩序的人们,本·拉丹则提出要用“哈里发”政权来代替不安宁的现实社会。对
      于其他人的世界,本·拉丹只是提出一些简单的伎俩来进行解释。
      
          本·拉丹还对埃及作家萨伊德·库特伯非常欣赏。萨伊德·库特伯是穆斯林兄
      弟会的成员之一,1966年因企图推翻政府的罪名被判处死刑。他在伊斯兰教方面的
      学识与他对西方历史和思想非常表面化的熟知混杂在一起。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
      他被埃及政府派往美国学习,但他带着对西方社会和历史的无比憎恨回了国。他认
      为西方国家的成就完全是物质方面的,因为西方社会并不拥有“使其问心无愧和使
      其存在合理化的东西”。
      
          库特伯的作品有3 个主题。第一,他指出,世界上充满了残暴、无法无天和无
      信仰(他称这种状态为蒙昧时期,这是一个宗教术语,指真主对穆罕默德给予启示
      以前的无知阶段)。库特伯认为人类只能在信仰伊斯兰教和处于贾西利亚状态二者
      之间进行选择。第二,他告诫说,其实大多数人(包括穆斯林)是为贾西利亚和它
      的物质享受,而不是它有关伊斯兰的观点所吸引,因而,贾西利亚战胜了伊斯兰教。
      第三,库特伯认为,除了神和魔鬼之间的争斗,不存在任何其他中间状态。因此,
      所有的穆斯林——如同他所定义的那样,都应当拿起武器投入这场战斗。任何不接
      受他的观点的穆斯林都是应当遭到毁灭的无信仰者。
      
          本·拉丹与库特伯有着同样刻板的观点。在本·拉丹和他的追随者眼里,甚至
      是无缘无故的大规模杀戮都被看做是为捍卫他们为之随时准备战斗的那些信念所做
      的“正当防卫”,从而将这些行为正当化。许多美国人问:“为什么‘他们’恨我
      们?”还有些人问:“我们要怎么做才能阻止这些袭击?”
      
          本·拉丹和他的“基地”组织对这两个问题都给予了回答。对第一个问题,他
      们说是因为美国人袭击了伊斯兰国家;美国应该对与伊斯兰有关的所有冲突负责。
      这样一来,在以色列人袭击巴勒斯坦人、俄国人攻打车臣、印度人与克什米尔穆斯
      林发生交火、菲律宾政府镇压其南部岛屿的穆斯林等问题上,美国人都脱不了干系。
      而且,美国人还要为穆斯林国家的政府行为负责,因为“基地”组织认为这些政府
      是“你们的代理人”。本·拉丹甚至直截了当地说:“我们反抗这些政府的战斗与
      同你们的战斗不可分割。”在数百万对美国有仇恨情绪的阿拉伯人和穆斯林中,这
      种指控颇有市场,因为,从伊拉克到巴勒斯坦,压制人民的统治者都曾得到过美国
      的支持。
      
          本·拉丹对美国的仇恨可能始于对美国所采取的一些政策的反应,可是这种仇
      恨很快就变得越来越深。对于上述提到的第二个问题,即美国人能做些什么才能阻
      止这些袭击,“基地”组织的回答是,美国应当放弃中东,皈依伊斯兰教,并结束
      其社会和文化中的邪恶和不信神状态,“很遗憾地告诉你们,你们是人类历史所见
      证过的最差的文明”。如果美国不遵从,那么将会发生与伊斯兰民族的战争。“基
      地”组织领导人说,这样的民族“对死的渴望比你们对生的渴望还要强烈。”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