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论荀子对《诗经》民歌的引用价值

作者:罗玉华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诗·大雅·既醉》)
  诗曰:朋友攸摄,摄以威仪。(《诗·大雅·既醉》)
  诗曰: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诗·豳风·七月》)
  诗曰:如切如蹉,如琢如磨。(《诗·卫风·淇奥》)
  诗曰:无将大车,维尘冥冥。(《诗·小雅·无将大车》)
  ——《大略篇》
  诗曰: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诗·邶风·柏舟》)
  诗曰:尹氏大师,维周之氐,秉国之均,四方是维。天子是庳,卑民不迷。(《诗·小雅·节南山》)
  诗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眷焉顾之,潸然出涕。(《诗·小雅·大东》)
  诗曰: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诗·邶风·雄雉》)
  ——《宥坐篇》
  诗曰:孝子不匮。(《诗·大雅·既醉》)
  ——《子道篇》
  诗曰:涓涓源水,不壅不塞。毂已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大息。(《诗》逸诗)
  诗曰:言念君子,温如其玉。(《诗·秦风·小戎》)
  ——《法行篇》
  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诗·大雅·烝民》)
  ——《尧问篇》
  
  二、荀子对《诗经》民歌的引用价值
  
  由此统计可知,荀子对先秦《诗经》民歌可谓烂熟于心,随手拈来,为我所用。在现存荀子哲理散文的32篇中,除《哀公》《性恶》《乐论》等少数篇章未直接引用《诗经》诗句外,几乎篇篇都引诗,少则一条,多则三五条,《大略》竟引用了十一条,其中还保留了五六条“逸诗”(逸诗是指不见于现行的《诗经》中的诗句),这在先秦诸子百家运用《诗经》民歌中,是绝无仅有的,这对《诗经》民歌的流传和保存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诗经》305篇,其中绝大多数来自民间,是当时黄河中下游及江汉流域的民间歌谣,它反映了周代初年至春秋中叶的现实生活。虽经过周王朝各代王宫、乐师加工修订,孔子也做过一番“正乐”类的整理,但文学史上普遍认为它仍保留了原始民歌风貌,从一定意义上讲它仍属通俗文学范畴。自孔子对其弟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至战国时代“赋诗言志”成了国家使节、文人策士普遍采用的一种言语方式,这对《诗经》的流传起到了重要作用。尽管,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学派之学习和运用民歌,其根本目的在于将人们的思想纳入《周礼》“以六德为本”的范围,侧重点在重视文学的教化作用,在文化审美导向上也强调抑邪扶正;但在客观上,他们相当重视属于俗文学的教化作用。
  孔子曾在《论语·八佾》中赞扬“《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对“郑卫之声”虽有批评,却并不删除郑风、卫风之诗,他自卫返鲁从事于正乐,仍很重视歌乐中的风诗,只是把俗文学、雅文学中的文词尽量纳入抑邪扶正的路子上来而已。
  孟子在雅、俗文学关系上说得更为明白。《孟子·梁惠王》将乐分为“世俗之乐”与“先王之乐”,而主张“与民同乐”,把俗、雅文学艺术之别与王朝统治是否得到继承联系起来。
  《荀子·乐论》强调移风易俗要导之以礼乐,强调要使人多听雅颂之声,他说:“听其《雅》《颂》之声,而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屈伸,而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而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所以先王制《雅》《颂》以“感动其善心”。虽然荀子之对于《诗经》,更偏爱《雅》《颂》之章,而对《郑风》《卫风》之音有些批评,即“郑卫之音,使人心淫”,但并不否认其重视俗文学的基本态度。
  同时,荀子在《荀子》哲理散文大量地引用《诗经》的文句,一方面作为自己立论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也学习《诗经》民歌的语言形式,从而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笔者认为荀子散文句式整齐,喜用比喻、多用排比等特点,这与《诗经》四言为主的句式及比兴手法亦有很大的关系。另外,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诗经》得以复出流传,也应有荀子对先秦通俗文学资料的有效保存和运用的一分功劳。
  (责任编辑:古卫红)
  作者简介:罗玉华,河北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语言文学副教授,长期从事“大学语文”的教学,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参考文献:
  [1] 章诗同:《荀子简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7月版。
  [2] 梁启雄:《荀子简释》,中华书局,1983年1月版。
  [3] 杨柳桥:《荀子诂译》,齐鲁书社,1985年2月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