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新中国电影中的乡村女性精英形象塑造及其文化反思

作者:王 敏




  关键词:乡村女性精英 政治精英 经济精英 道德精英
  摘 要: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包括电影媒介在内的文化象征系统一直在塑造着乡村女性精英形象。作为性别话语与意识形态话语的一个交汇点,乡村女性精英形象在叙事层面和意识形态层面都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正是基于这样的理由,本文以1949年以来中国电影中的乡村女性精英形象的类型为线索,分析其建构方式,以期进一步贴近她们的形象建构背后所隐藏的时代意义与文化意蕴。
  
  精英一般指在资源、权威、能力等稀有价值坐标上有高分值的人。乡村精英即在乡村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基于智力、经历、分工和心理上等方面的优势,对乡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管理具有重要影响力者,他们握有一定的社会话语资源,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或传统的社会资源。乡村精英在中国社会一直备受关注,而乡村女性精英由于其性别因素则格外令人侧目。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文化象征系统一直在塑造着乡村女性精英形象。建国初期电影中的乡村干部李双双、到现在的九十年代的喜莲,都属于乡村女性精英之列。在以她们为主角的电影中,男性往往以辅助者的形象出现,她们则往往能体现出比男人更强大的精神动力、更高的觉悟以及更有魄力的执行力。作为性别话语与意识形态话语的一个交汇点,其在叙事层面和意识形态层面都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有学者已经开始关注过该类人物在中国电影史上特殊的文化意蕴以历时态呈现的方法,并疏理其形象在中国电影中的嬗变过程。由于叙事重点和解释框架的需要,该论文着重分析了新时期以前的女强者形象,而对新时期以来以及乡村女性精英的整体概貌关注则留给读者意犹未尽之感①。正是基于这样的理由,本文以1949年以来中国电影中的乡村女性精英形象的类型为线索,分析其建构方式,以期进一步贴近她们的形象建构背后所隐藏的时代意义与文化意蕴。
  按照精英影响力的主要来源来对中国电影中的乡村女性精英进行分类,本文将其主要分为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和道德精英。
  
  一、乡村女性政治精英
  
  政治精英又称权力精英,主要指乡村干部,她们的影响力主要来自上级政府的认可、上级授予的权力,前文提到的乡村干部李双双(《李双双》)、叶俊英(《小白旗的风波》)、郭大娘(《槐树庄》)都属于这一范畴。
  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乡村题材电影有好多部都是塑造女乡村干部的影片。李双双、叶俊英、郭大娘都是银幕上所表现的获得上级认可的乡村干部形象。李双双无疑是当中最突出的一位。她大公无私,敢于和一切违反集体利益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斗争。所以,在她还不是妇女队长的时候,她就常常以公社社员的身份,批评其他人的自私行为,因此队里一些有私心的人都嫉恨她三分。其中她所面对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丈夫孙喜旺的大男子主义思想和他的损公肥私行为。为了坚持原则,她曾经无数次和丈夫闹矛盾,丈夫还多次以离家出走相要挟,为此她也曾经有过苦闷。但是最终丈夫认识到了错误,接受了妻子的批评并诚心改正了错误。作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副队长,叶俊英也面临着和李双双一样的难题。丈夫李良玉锄地太马虎,“草没锄多少,苗却锄去不少”。她直接对丈夫进行了批评教育,起初丈夫也是不理解。在叶俊英的教育下,丈夫才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完成了任务。相对于前两位乡村干部形象的喜剧化呈现,郭大娘的经历更具有史诗品格。她的故事从新中国成立前土改开始,结束于人民公社就要建立的前期,可以说是共产党土地改革政策贯彻的一个绝佳注脚。而她本人,也从一位光荣的革命战士的母亲,意志坚定地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农村干部。在她的带领下,全村人全都听从党的指示进行农业建设。
  面对当时电影银幕上的这些乡村女政治精英的形象,我们的思考至少可以从两个向度展开,第一,为什么是乡村干部形象?第二,为什么是女性?或许只有将她们还原到时代的大背景中,我们才更能贴近这些乡村女政治精英的叙事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为什么乡村干部形象被作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被塑造出来?这里要从我们刚才提到的乡村干部的特殊身份谈起。一方面,他们担任乡村基层的领导职务,管理乡村基层的事物,负责国家的方针政策在乡村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他们的身份又是农民,不属于国家的官僚体系。作为中国乡村比较特殊的现象,农村干部处于国家和社区之间,能够很灵敏地反映国家权力和乡村继承之间的互动关系②。正因为如此,乡村干部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国家和基层在乡村的代言人。换言之,乡村干部是处于国家干部和村民之间的角色③。是国家权力民间形态的末端结构,同时也是民众感受和想象国家权力的载体。他们向群众传达上级政府的指示,同时带领和帮助农民实现政府交代的任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在决定国家政策在乡村社会的落实程度,农民对新的国家政权的认可程度,对新的社会形态构想的支持程度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那么,影片的一个关键作用在于,将他们塑造成乡村社会中代表国家权力的群体,在确立他们的威信的同时,让他们更多地展现人格和情感的魅力。
  为什么是女性?第一,新的女性形象可以彰显时代的优越性。大家知道,旧时代的乡村女性,大多是被作为弱者而呈现的。她们往往是处于父权社会制度和夫权的双重压迫中,是生活中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的沉默者。新生政权在论证其合理性与必然性的时候,必须选择能够体现其优越性的言说个体。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对旧的思想观念进行破坏和摧毁,并用新的意识形态对旧的生活予以新的解释。对女性“新人”形象的塑造无疑正是这样的意识形态需要选择的结果。李双双从以前的“屋里人”“做饭的”变成了被集体主义思想武装的社会主义新农民,郭大娘从以前在地主家当奶妈的贫农,变成领导土地革命和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干部,这些,无疑都是女性被解放、女性获得新生的具象。其二,新女性形象可以彰显国家权力的强大。无论是李双双、郭大娘,还是叶俊英,她们的乡村干部的命名全部来自于某一位代表国家权力的高级干部。例如,李双双直接由乡政府的干部任命,郭大娘的干部身份总是得到革命干部老田的保护,她们在受到挫折的时候总是能够得到一位男性的高级干部的鼓励和支持等等。这说明国家权力是这些乡村女性干部力量的来源,她们的行动也总是可以受到国家权力的保护。其三,将女性塑造成在乡村的国家政权的代言人在一定程度上更显亲和力。我们也看到,基本上所有的问题都在家庭矛盾或者亲友矛盾(如《槐树庄》中的敌对分子为成、郭大娘的干儿子崔治国)的框架中展开,以女性为主导者,则在很大程度上免除了路线斗争本身所包含的残酷性与严肃性,使得新时代的电影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宣教显得更加通俗化、平民化。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乡村女政治精英的形象在新时期也时有出现,比如八十年代的影片《荔枝红了》、《男婚女嫁》中也讲述了女共产党员领导全村致富的故事,在意识形态的功能上,她们和五十到七十年代的女政治精英形象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延续性。所以,女性政治精英的塑造,应该说是时代选择的结果,她们共同彰显着女性政治精英形象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时的特定作用。
  
  二、乡村女性经济精英
  
  经济精英主要是指在农村中先富起来,并对当地乡村有着一定影响力的人,如新时期的农村致富者等,他们的影响力主要来自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经济上的成功典范。致富能手香二嫂(《香魂女》)、喜莲(《喜莲》)、刘翠巧《媳妇你当家》就是这一类在农村里先富裕起来的一批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