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纳中西文化,观人生百态

作者:李正红




  
  二、林、梁散文幽默呈现之差异
  
  林、梁不仅幽默观有差异,他们散文呈现的幽默面貌也不同。家庭环境的熏陶和人生道路的坎坷,强化了两人的个性心理和对社会现实的体察,使他们的个性充分地显示出来,在咀嚼人生况味后,创作也就呈现出了差异。
  林语堂的幽默,语出性灵,格调轻松,与闲适不可分离,有时几乎可以置换。因此,他的幽默,大多没有严肃的内容,也不包含深刻的哲理,选取的只是日常生活中俯拾即是的琐碎事,以趣味横生引起读者轻松愉快的笑。但又因为内容的不严肃,使其幽默趋于油滑,或含有许多“为笑笑而笑笑”{15}的成分。
  而梁实秋的散文幽默更多地受其古典主义美学观的影响,很少有“为笑笑而笑笑”的成分,往往寄托着一定的人生寓意,于行文中涉笔成趣,严肃雅致,巧妙机趣。他将幽默与讽刺结合在一起,将自己咀嚼的人生况味转化为艺术审美。
  
  1.作品题材上的差异
  林语堂和梁实秋都主张超政治、超时代、近人生,因此他们的闲适散文题材非常相似,即都偏重“人性”的表现,内容常常是衣食住行、世故人情、富有闲情雅致和学问趣味,但仔细比较,又能看出他们在选材上还是有着微妙的差别。
  林语堂的作品个人色彩浓郁,出于以“自我”为表现中心的浪漫主义美学观,他表现的人性常与自我联系在一起,或者说是通过表现自我表现人性,带有较多的个性色彩,形成了旷达自喜、潇洒自在的本色。有时也写社会弱点,不过更多选取内含自己快乐心情的一些内容。
  而梁实秋主要剖析生活和人性之“丑”。当然与鲁迅对人性“致命弱点”的“大丑”批判不同,梁实秋注重那些人性“小弱点”,即“小丑”。通过这些展示生活和人性的“暗角”、“死角”。受其古典主义美学观的影响,梁将“人性”与“自我”对立起来,他认为:“伟大的文学亦不在表现自我,而在表现一个普遍的人性。”{16}所以,他表现的“人性”强调社会性,排斥个体性,强调共性,排斥差异性。常选择那些与“人性”密切相关,又经过自己深思熟虑过的人生图景。从现实生活入手,发现人生、人性的缺点。选材更加严格、慎重、精当,表现的“人性”更加普遍。
  比如他们的同类散文,梁实秋写《客》,描述了古今中外待客的习俗,茶与座处的不同差别待遇。文章驰骋中外、纵观古今,充分表现了人的交往这一永久不变的人性主题。林语堂写《冬至之晨杀人记》,从题目就带有林语堂个性中那种放逸、随意的气质,文章内容也十分丰富,陈述了自己在冬至之晨遇生客来访,以及用语言杀人的经历,带有浓郁的个人特色。
  题材的微妙的差别,实践了他们各自的文艺思想,在审美风格上:梁实秋的散文小品显得严肃而雅致,而林语堂的则显得自如轻松、无拘无束。
  
  2.艺术形式上的差异
  林语堂追求新形式,语言怪奇。追求行文如流水般自然,一切都靠一种直觉,甚至超于直觉之上。犹如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完全陶醉在艺术表现之中,或者似庄子的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以道胜而非以技长。
  梁实秋虽然注重散文的艺术形式,遵循古典主义的“规则至上”,但并不推崇形式主义。综观梁氏散文,大多数形式单一短小,立意完整集中,有时甚至“形式单一”得有点过头,单看每篇都是精品,但多了有缺少变化之感,例如:开门见山的写法,先引用一个外国或古代中国事例切入正题,然后再结合自己的见闻或经历立意,在很多篇目中已成习惯。
  语言风格上,林语堂平实、浅显,注重从口语中汲取营养,十分看重俗语、方言中那些有生命力的因素。他多次谈到《红楼梦》在俗语运用上的巨大成功。笑有些现代文人连袭人紫鹃都不如。他的文章中,“这会儿”“转念头”“下死劲”一类的词俯拾即是。语言生动活泼,在语言运用上也是很“恣肆”的,他曾说,“泼妇骂街,常近圣人之言”{17}。
  梁实秋的语言,则显得简洁古朴,多用四字句杂陈长短句中,整齐而不呆板,错综婉转,字字珠玑。注重散文语言通俗质朴易懂,撷取传统优长。他认为现代散文有两大毛病:一是太过于白话化,一是过分西化。太白话失却了传统散文的精华和艺术性,枯燥无味。过分欧化则带来生硬艰涩的弊病。这两者严重影响了白话文学的发展。而他的散文语言则汲取传统文言及白话之优而舍弃其劣。与林的繁冗不同,语言通俗明了,圆润质朴,深得传统文学精髓。
  
  3.文体笔调上的差异
  林语堂的小品文气势饱满,笔调轻快,不为章法所役,清新自然,情调深远,娓娓闲谈中幽默成趣。梁的散文较之林,则更为古朴简洁与劲健,显得温柔敦厚,风趣畅达,优雅怡裕。
  比如,同样是写小鸟,两人的文体笔调差别很大。林笔下的鸟因叫声不同,有了勤谨和厌世之分,鸟声写得气势连贯,对野鸟尽兴欢唱的羡慕之情表达得平淡却又鲜活。梁几篇以动物为题材的小品《鸟》《狗》《猪》等,都包含对人生的洞察,带有一种苦涩味,这正是作者自己一度颠沛流离的生涯。而这种人生的苦涩味使得梁实秋式的幽默变得凝重厚实,其诱发的笑中也会包含读者对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纵观林语堂与梁实秋的幽默观和因之呈现出的作品的幽默面貌,一个是独抒性灵,一心评宇宙文章;一个是反浪漫主义的古典主义者。一个以放逸、轻松、随意为特点;一个以端庄、古朴、雅丽为追求目标。虽然他们的迥异之处很多,却同样成为散文艺术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分子,他们超脱的情怀,再加上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积淀,纳外来于传统的精神,使得其散文中的幽默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责任编辑:赵红玉)
  作者简介:李正红,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读 硕士,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基础部讲师。
  
  ①③ 林语堂.论幽默[A].林语堂散文(卷三) [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
  ② 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下卷)[M].香港:香港昭明出版社,1978.
  ④ 梁实秋.现代文学论争[A].梁实秋文集(卷一)[M].厦门:鹭江出版社,2002.
  ⑤⑦ 梁实秋.谈幽默[A].梁实秋文集(卷四)[M].厦门;鹭江出版社,2002.
  ⑥ 梁实秋.亚里士多德的《诗学》[A].李子云,赵长天编.梁实秋批评文集[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
  ⑧ 梁实秋.文学的纪律[A].梁实秋文集(卷一)[M].厦门:鹭江出版社,2002.
  ⑨ 梁实秋.浪漫的与古典的[A].梁实秋文集(卷一)[M].厦门:鹭江出版社,2002.
  ⑩ 林语堂.会心的微笑[A].幽默人生[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1} 林语堂.醒觉[A]. 生活的艺术[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1.
  {12} 林语堂. 论性灵[A]. 林语堂散文(卷二)[M].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4.
  {13} 林语堂.论文[A].林语堂散文(卷一) [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
  {14} 林语堂. 论东西文化的幽默[A]. 林语堂散文(卷三) [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
  {15} 施建伟.林语堂研究论集[C].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16} 梁实秋.现代中国文学的浪漫趋势[A].梁实秋文集(卷一)[M].厦门:鹭江出版社,2002.
  {17} 林语堂.烟屑四[A].幽默人生[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