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标新立异永远是文学的精神景观
作者:向 兰
3.金斯伯格认为写诗歌就应该自由自在地表达诗人的情感,诗歌长句除了抒情的需要外,其节奏有时也因说话时自然的呼吸长短而定,他承认自己是犹太人,说话时呼吸特别长,因而长长的诗句如滔滔江水呼啸而来。他的诗歌与口语绝对相符,听他的诗歌如同朋友间谈话的声音和节奏,无论什么语言,无论什么词语都可入诗,以平常语写心间事,其自然的节奏使美国诗歌从学院派的禁锢中走向大众;那些来自口语的诗歌,既能吟唱,又能朗读,对美国当代诗歌借助音乐朗诵走向大众具有深远影响。他做了任何人都可以做的事,但在此之前却没有人做过的事。
4.金斯伯格诗歌很接近散文语法,诗行常常好似只剩片段,甚至前后不连贯,暗示有些感觉实在难以充分发挥出来。这种看似凌乱,而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却有一种内在的张力,以至于后来成了一种新潮流。他力求突破各类文学体裁的限制,取消诗歌的格调和韵律,打破诗歌同散文的界限,把诗歌写成“亦诗亦文”的样式。他竭力废除“知识分子”的语言,直接用底层人的语言,不受传统的语法、修辞规则的束缚。广泛运用“意识流”表现手法把自己的思想、欲望、情感等直接向读者全盘托出;用内心独白、旁白和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表现手法,有极大的随意性和跳跃性;给人以突兀多变、捉摸不定、难以理解的艺术感。他还把神秘主义、象征主义引入创作中。
5.《卡迪什》在诗歌史上迈开了关键的一步,金斯伯格的诗歌不仅在艺术有创新,在立意更为深刻充实,不脱离现实。在诗歌里揭露美国社会的阴暗面,把日常生活中的污秽、混乱和不人道现象赤裸裸的曝光。它远离了人们认为的诗歌在纸上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看法,正像这首挽诗歌在主题上远离了歌功颂德的传统,挖掘出了反英雄化的思想主题一样,在风格上独成一派。
金斯伯格不仅在内容上跳出了普通挽歌的樊篱,在艺术风格上也表现了诗人反传统的勇气。金斯伯格的诗歌在艺术风格上摒弃了学院派的典雅,用平民化的语言恢复了惠特曼的传统,开创了一代新诗风。以急流瀑布般的感情宣泄、随意的结构、色彩分明的画面,在思想和艺术上他为美国文学做出重大的贡献;金斯伯格诗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对学院派诗歌传统进行了大胆的挑战和反叛,真正体现了标新立异永远是艺术领域里惊心动魄又富有魅力的精神景观。
(责任编辑:水涓)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科研课题——Beat Generation川教科 SA03-070
作者简介:向 兰(1962- ),重庆人,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外国文学研究。
参考文献:
[1] 文楚安译.金斯伯格诗歌选[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0.
[2] 高尔基.母亲.[M].南凯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3] 赵毅衡主编.美国现代诗选.[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5.
[4] 艾略特.传统与人才[M].[DB/OL]. http://dksg.blogchina.com/dksg/2910370.html,2006-9-15.
[5] 黑格尔. 美学.[M].朱光潜译.第三卷. 下册.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6] 20世纪美国文学导论 [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