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外国文学史教材的创新探索

作者:张世君




   西方美术从古希腊的雕塑、神庙建筑、绘画开始就与文学有密切的联系。外国文学作家作品成为美术创作的题材,美术技法直接影响了文学创作。比如文学的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思潮源于美术的写实主义。利用美术视觉资源进行文学教学,使文学经典与美术经典相逢在中文学科的课堂,这是经典与经典的联系,帮助学生认识不同艺术的博大精深,提升艺术素质。
   利用西方音乐、歌剧的视听资源辅助进行外国文学教学,使音乐经典、歌剧经典与文学经典相互辉映,突出了文学在艺术门类中的崇高地位,文学是艺术改编与借鉴的基础。文学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利用西方历史文化的视听资源,突出教材内容史与论的联系,学生有了一道历史文化的眼光来审视文学现象。
   本教材在讲授外国文学史的时候,还利用中国文化的视听资源与西方文化做比较,帮助学生认识中西文学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文学特点。中西文化互为灯塔,互相照耀。比如西方文学中的阳台对话,爬窗约会和西方的楼层建筑分不开。高楼层便于爬,玻璃窗便于看。中国园林建筑被围墙围住,院内木板窗户观看不便,文学中很少像西方那样描写爬窗,更多的是翻墙的描写。将电影改编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罗密欧爬窗、《红与黑》于连爬窗与越剧《西厢记》张生翻墙进行比较,可以看到,在中西文学里,西方的偷情在爬窗,中国的偷情在翻墙。各自的浪漫都由不同的建筑风格所致。
  
  三、深化外国文学史教材的互文性研究
  
   视听外国文学史教材创新的学理依据是外国文学史与其他学科门类知识的互文性。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是法国后结构主义学者克里斯蒂娃在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中提出的一个概念。互文性指任何一个单独的文本都是不自足的,它的意义在与其他文本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因此,任何文本都是一种互文,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与转化。
   本教材在跨学科的平台上整合外国文学史的相关资源,通过探讨外国文学作品与电影改编的互文性,与歌剧改编的互文性,与美术作品的互文性,艺术虚构与科学真实的互文性,拓展和深化外国文学史教学。
   从文学本身看,文学是语言文字艺术,它对形象的塑造是间接的,要通过想象来再现视觉形象。这个“想象”和“再现”就是隐性的互文性的表现,想象依存文字,文字中隐藏了形象的符码,读者通过大脑言语视觉的转换,从文字描写中“看到”了视觉的形象。
   以哈代小说描写光线的互文性为例。哈代小说出现的各种光有十余种。阳光、月光、灯光、萤火虫光、毛茛光等。哈代把这些光投射到他所描写的人与物上,进行明暗对照,使读者在平面的文字绘画上获得立体的、深度的空间感。它表明文字隐藏了视觉形象的符码。它们是互文性的。比如小说第21章描写三个女工在窗前看克莱,通过窗前光照显出三个人位于一幅画框中。它与19世纪法国画家图卢兹的油画《帽子店的女人》相似。帽子店的女人位于窗前,通过光线显出她的身体轮廓。电影改编的《苔丝姑娘》把窗前的光处理成橘黄色的散射光,温暖柔和。
   法国蒂费纳·萨莫瓦约在《互文性研究》中写道:“文学作品的互文性研究离不开易位(transposition)一词,正如它离不开联系(relation)一词一样。”②互文性的动态联系,转变交叉的特点正是我提出建构视听外国文学史的依据。
   视听外国文学史把教师的教学热情、兴趣投入与专业技术结合,以文学知识为原点,引出文学与其他知识体系的联系,用多媒体技术将跨学科知识整合在外国文学史的教学中。互文性研究表明建构视听外国文学史是可行的。本文涉及的教学内容详见本教材的相关章节。
  
  四、本教材的体例说明
  
   《外国文学史》是一部立体化教材,由纸质教材《外国文学史》和《外国文学史多媒体课件》(光盘)组成。教材内容以欧美文学史为主,共分8章,讲述从古代到19世纪的外国文学史。文字70余万字,图片600余幅,视频段落440段。本教材图片包括作家/艺术家肖像、西方古典名画、外国文学作品插图和视频截图,视频段落包括历史文化、电影改编、音乐歌剧、动漫画视频。因篇幅缘故,与纸质教材配套的图片库和视频库放在电子版光盘里。在体例上,本教材每章开端有“学习要求”,每节开端有“学习提要”,正文之后每节末有思考题。每章每节结束都有图表总结,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读者把握本章本节的内容。
   本教材在内容上还有一个特点是做了比较细致的文本分析。一是为了分析文学与其他艺术联系的特点,二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文本、理解文本的方法,提供一种示范性分析。从反馈的信息看,这种文本分析不仅对学生有用,对青年教师讲授外国文学史也有启发,还为广大热爱外国文学的读者提供了一套融理论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读本。
   这本教材是对视听外国文学史创新建设的一个探索,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改进和提高,希望专家、学者、名师、学生和读者不吝赐教。
  (责任编辑:水 涓)
  
   基金项目:2006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华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外国文学史课程建设创新研究”,项目号:JYQ0603。
   作者简介:张世君(1951- ),文学博士,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① 张世君:《外国文学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外国文学史多媒体课件》,华中科技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7年版。
  ② 蒂费纳·萨莫瓦约:《互文性研究》,邵炜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