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秋夜》象征意象新解

作者:秦其良




   在鲁迅的笔下,小粉红花在繁霜下、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的,仍然瑟缩着。枣树虽落尽了叶子,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猩红的栀子花开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青葱地弯成弧形了。从鲁迅的描写来看,我认为,小粉红花的象征意象应该是许羡苏。
   许羡苏是鲁迅周围的女人中,较早有亲密关系的一个。许羡苏浙江绍兴人,1920年投考北京大学时,因无住处找到她在绍兴的老师、鲁迅的弟弟周建人,住到八道湾鲁迅家,与鲁迅的母亲、夫人生活过一段。后考上北京女子师范学校住校后,因鲁迅母亲喜欢她,每逢节假日,她总要到周家。有事愿意找鲁迅谈,刚考入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时,因赶新潮剪短发,校长谈话要其退学,鲁迅出面疏通做工作。1921年9月周建人到上海工作,许羡苏有事情就找鲁迅帮助解决,许羡苏转学到男高师生物系,后又转学女高师数理系,都是鲁迅作保,亲自出面办理手续。鲁迅与周作人夫妇闹翻后,也是许羡苏帮助找了砖塔胡同61号的房子,鲁迅夫妇住进后,许羡苏是周家的常客,鲁迅许羡苏也有书信往来。鲁迅的《呐喊》等书出版后,先赠送给许羡苏等人。{12}鲁迅购买西三条21号新居后,许羡苏每逢节假日就住在鲁迅家南屋小间里。许羡苏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毕业,鲁迅介绍她到私立华北大学附中任教。许羡苏在周家,帮助周家做家务,采购衣物、日用品,陪鲁迅母亲聊天,对鲁迅也很关心、体贴。鲁迅身体不舒服,劝其就医治疗,完全像周家的一个成员。可以说写《秋夜》时,和鲁迅接触最多、相处最熟、感情最好的年轻女学生是许羡苏,而不是许广平。
   细小的小粉红花,现在还开着,更细小了,她瑟缩地做梦。鲁迅描写小粉红花用的是代表女性的“她”,小粉红花意指的应该是位女性。在与鲁迅交往,经常出入鲁迅家的女孩中,许羡苏是个子较小的一个,同时年龄也是最小的一个。如交往较多的绍兴老乡、又是女青年的俞芬、袁志先比许羡苏大两岁,王顺亲比许羡苏大三岁。许羡苏比许广平小三岁。
   小粉红花在瑟缩着做梦,梦的内容有两层意思:一是梦见“春的到来”,“秋的到来”。二是梦到“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第一层意思是写许羡苏对鲁迅有好感,想爱鲁迅又害怕,不敢表白的心理。写出许羡苏希望与鲁迅的感情能进一步发展,有好的结果。同时,鲁迅毕竟有家室,虽然过着没有爱情的婚姻生活,但鲁迅会离开名义上的妻子吗?加上许羡苏与鲁迅年龄差距那么大,只能是想想而已,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所以,既有“春”又有“秋”,春后还是秋。第二层意思“瘦的诗人”象征意象是鲁迅自己。个子矮小,短发直竖,冷天不穿棉裤。忙于工作、教书、创作,常用喝酒、抽烟消愁,有病不愿医治,特别是兄弟失和,又给鲁迅极大的伤害。这层意思是写小粉红花(即许羡苏)梦着鲁迅把包办婚姻给带来的种种痛苦、不快能告诉自己,告诉她这种生活早晚会过去,爱情的青春会到来。这也表明了鲁迅对两人感情的发展、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着理想与憧憬。
   第四自然段中写枣树知道小粉红花的梦想是“秋后要有春”,落叶的梦是“春后还是秋”。落叶的梦也就是枣树的梦。这里枣树与小粉红花的梦截然相反,充满了矛盾,反映出两人对爱恋结果、对未来有完全不同的看法、理解。鲁迅知道许羡苏在暗暗追求他,许羡苏知道鲁迅的婚姻是无爱情的婚姻,为此经受了十多年的痛苦,希望得到鲁迅的喜爱,能自由地恋爱,重新组成新的家庭。但鲁迅自己清楚,自己虽然对包办婚姻恨之入骨,想冲出牢笼,自由恋爱。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自己有名义上的妻室,许羡苏又比自己小差不多二十岁,简直是两代人,如要与许羡苏结合,朱安怎么办?人们会如何看?想爱又不敢爱,担心最后会如秋风扫落叶,没有好的结果。文章的最后写“栀子花开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我们可以看出,鲁迅明知不会有好的结果,却还是放不下小粉红花,还要做小粉红花的梦。表明他不愿意再过无爱的婚姻,不愿再受那种无爱婚姻痛苦的煎熬。无论外界的压力有多大,就是压弯了腰也在所不惜。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思想基础,后来在许广平的大胆爱情攻势下,鲁迅才很快地坠入爱河。
   综上所述,枣树应有单复数之分,鲁迅用“他们”的时候,象征意象为鲁迅及朱安,用“他”时,意指鲁迅自己一个人。小粉红花的象征意象是当时与鲁迅关系最密切的女青年许羡苏。我们只要把《秋夜》放到鲁迅创作此文时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境况中加以分析,文中所创造的那些特有的象征意象就容易破解了。
  (责任编辑:赵红玉)
  
  作者简介:秦其良(1953—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学报编审。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
  ① 王晓明. 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3.
  ② 郭德刚,孙中田.中国现代文学史(修订版)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③ 鲁迅. 鲁迅选集第二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
  ④ 闫玮,张同俭. 新编中国现代文学[DB/OL]http://www.dfbole.com/info.
  ⑤⑧ 刘真福.孤独探索者的内心独白——鲁迅《秋夜》赏析. [DB/OL]http://www.sywx.net/bbs/dispbbs.asp.
  ⑥ 孤旅西宾[DB/OL]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7626
  24.html.
  ⑦ 吴茂生. 虚妄与希望的徘徊——探讨《野草》的青年主题与中心思想.鲁迅研究第10辑[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⑨⑩ 余放成.秋夜一首含蓄委婉的爱情诗[DB/OL]http://www.whsky.com/whsky/article.
  {11} 倪墨炎.鲁迅与许广平[DB/OL]http://www.white-collar.net/.
  {12} 鲁迅.鲁迅全集第1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