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对人性中悲剧意味的发现
作者:申 燕
摘要:《围城》描写了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婚姻悲剧,而导致这场悲剧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婚姻是一座“围城”,更主要的还在于主人公方鸿渐和孙柔嘉本身的性格弱点以及他们的生活环境。流贯于这对恋人悲欢离合始终而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性的悲凉,具体表现在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阻拒性以及人情的冷漠。
《 围城 》是中国现代文学苑地中的一朵奇葩,问世初期就不同凡响,阵阵研读热潮反映了《 围城 》内涵的丰富。我认为《 围城 》主题的另一个层面应是揭示了生存和心理的双重困境,是对人性的严厉审视,并在本文中从“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阻拒性”以及“人性的冷漠”两方面充分阐释这一主题,以期丰富对《 围城 》文本的认识。
一、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阻拒性
古典浪漫小说大都以幸福的婚姻结尾,而《 围城 》却收束在一种不和谐的调子中。方孙二人的婚姻悲剧有深刻内因。在方鸿渐和孙柔嘉订婚以后,赵辛楣曾经这样给方鸿渐说道:“我不是给你说过,孙小姐这人很深心么?你们这一次,照我第三者看起来,她煞费苦心……”这表明方鸿渐是在稀里糊涂中走进了孙柔嘉精心设置的婚姻陷阱里。换句话说,孙柔嘉对这场婚姻是充满向往且非常乐意的,不然她何以如此苦心经营?我们再来看一看方鸿渐对这一场婚姻游戏的态度。从一开始,方鸿渐就意识到这是一场精心营构的陷阱,尤其体现在小说中“鸿渐意识底一个朦胧睡意的思想像给赵辛楣惊醒”这句话上。他完全可以“悬崖勒马”,可他还是让自己乖乖走进了这个陷阱中。推测其心理根源,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时候的方鸿渐已经身心疲惫了。“为了唐晓芙,情感都消耗完了”,事业上又不尽如人意,爱情和事业的双重挫折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必须找到一个地方让自己暂时解脱并重树自信心,于是他选择了婚姻,心甘情愿地走进了孙柔嘉布下的阵局中。因此,这场婚姻并非以热烈的爱情为基础。小说这样写道:“他虽然已经订婚,和她还是陌生的很。……不知道订婚以后的情绪,是否应当像现在一样平淡。”我们把重点落在“陌生”和“平淡”几个字上,就可以看出方鸿渐态度的冷淡。
为了暗示这场婚姻的不幸福,作者还深刻剖析了方鸿渐的一次心理活动:“辛楣很喜欢那个女孩子,这一望而知的,但是好像并非热烈的爱……可见结婚无需太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资本了。”由此我们推测出方孙二人的婚姻基础是“彼此不讨厌”。小说接下来还写道:“像现在平平淡淡,情感在心上不成为负担,这也是顶好的,至少是顶舒服的。快快行了结婚手续完事。”这再次表明了这是一场没有热烈的爱为基础的婚姻。婚后的生活也没有想象中的美好。方鸿渐曾说过:“结婚以后,你总觉得你娶的不是原来的人,换了另外一个。”这暗示了他对婚姻的失望。既然婚都可以凑合着结,那么生活也可以凑合着过下去。然而,是什么原因最终导致了这场婚姻的破裂呢?我们且来看看这场婚变的外部原因。
小说对方鸿渐婚姻破裂的原因谈得非常的平静。他们婚姻的不幸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突然的灾难。那些逐渐积累起来的,最终造成破裂的事件个别看起来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平常事。所以它们在方孙婚姻关系中的破坏力量从一开始就很容易被忽略。现在,我们来重新认识这些葬送方孙婚姻的力量。姑且以方、孙二人之间的几次吵架为例,来剖析其更为深刻的根源。二人婚后第一次吵架的导火线是在赵幸楣那儿碰到了苏文纨。柔嘉本来就是一个敏感和自尊心强的人,苏文纨的刻薄与高傲严重地刺激了她,丢了面子姑且还可以忍忍,自己丈夫在苏文纨面前的懦弱表现实在让她忍无可忍,这股怨气一触即发,方鸿渐便成了出气的对象。在吵架方面,方鸿渐也绝非绅士,他曾有过这样的理论:“对任何人发脾气,都不能像对太太那样痛快。”于是一场剧烈的口舌之争由此爆发。我们重新反思一下这场争吵的根源,会发现这样的事实:苏文纨已经变成一个惟利是图、庸俗、虚荣的商妇了,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大家闺秀、风雅大方的女人。在任何人面前,她都可能摆着一副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姿态。和这样的人是不可能进行坦诚沟通的,何况她对方鸿渐还满怀怨恨呢!
故事向前发展,便有了方、孙的第二次争吵。这次争吵原因来自方鸿渐的父母,确切地是由于观念的差异。乡绅方遯翁和他的妻子有着一套牢不可破的封建思想,他们认为女人的责任是管家,对自由恋爱和新式女人都无法接受。“老太太瞧柔嘉没有照片上美,暗暗失望,又嫌她衣服不够红,不像个新娘,尤其不赞成她脚上不吉利的白皮鞋。”再加上方鸿渐和柔嘉未对“自己和遯翁行跪见礼”,这便使柔嘉得到了“礼貌不周到”、“野蛮不懂规矩”的评价。柔嘉是上过大学、接受过新思想的人,她不懂也不可能接受方家长辈那一套陈旧而繁琐的礼仪。而方家长辈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也决不会向新思想低头。再加上两位弟媳的搬弄是非、挑拨离间,最终“这许多不如意的小事使柔嘉怕到婆家去了”。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且不说公婆与媳妇之间,就是儿女与父母之间,只要存在这样严重的观念差异,正常的交流都是很难进行的。
我们再来关注一下方、孙二人之间的最后一次争吵,也是最终葬送他们婚姻的一次争吵。由于方老太太对柔嘉的成见,一句“柔嘉做事忙,没工夫当心你”挑拨方孙二人之间的关系。柔嘉的这股怨气隐忍到最后,自然也会撒到鸿渐身上,这导致两人心情都不愉快。鸿渐下午回家,“想怎样消释柔嘉的怨气”。如果故事顺利发展,二人或许会相互谅解的。但半路却杀出了柔嘉的姑母,一个方鸿渐讨厌的女人,且让方鸿渐听到了极伤自尊的话,矛盾由此激化。这两位长辈,一位有着根深蒂固的封建观念,一位附庸风雅、完全西化,且都以自我为中心,是难以接近和交流的人物。
因此说,鸿渐和柔嘉的后几次争吵是由于家人的介入而引发的。柔嘉完全不喜欢丈夫的家人,尤其是他父亲遯翁爱管闲事的旧派作风,他母亲的种种陈规陋习,以及他两位弟媳遮掩不来的恶意。鸿渐则憎厌她的姑母陆太太,一个对柔嘉有压倒影响力且带传教士风的俗气女人。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二人都忍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正如小说中所说:“鸿渐柔嘉两人左右为难,受足了气,只好在彼此身上出气。”所以最终导致了无可避免的分手。
鸿渐、柔嘉二人身边的朋友和亲人,都不是一些通情达理、宽容大度之人。将这些人物由点到面地扩展开来,我们可以说,正是由于生活在这种缺少沟通的境遇中,才促使了二人婚姻的破裂。我们深知,“要是发生的是另外一些事情,方和孙的婚姻就不一定在不幸中结束。如果方鸿渐没被三闾大学解聘;要是他在上海有一个有地位的体面工作或保住已有的位置;要是他们能够远离他那装腔作势的双亲和讨厌的弟媳们而单独生活;要是他们有更多的钱;要是他没听到妻子的姑母的背后议论;要是上述情况稍有任何一点改变的话,结局就可能不同。”①
暂且抛开方、孙二人生活环境沟通的阻拒性,其实他们二者之间的沟通也是有一定障碍的。作者曾借方鸿渐之口说道:“跟你们女人讲话只有你们自己,此外什么都不懂。”读到方鸿渐缺乏行动、优柔寡断以及对妻子尖酸刻薄的语言,容易让人忽略了孙柔嘉对婚姻破裂应负的责任。“和方鸿渐一样,她也是缺乏修养、凭本能冲动、反复无常的人……她明知丈夫不喜欢姑母,还经常去讨好她富有的姑父与姑母;对丈夫声势逼人的轻蔑;对他的朋友和家人不感兴趣的表现等等,这些缺点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不可挽回的冲突和分离。”②事实上,方鸿渐却做了许多让步,他曾这样说:“我倒给你害的自己家里都不敢去。”他已经通情达理地满足于这样的家庭生活了。“而柔嘉却无法接受现实生活和现实的婚姻状况,……当她发现方鸿渐并不是她浪漫的婚姻梦中所需的那种人时,她就不断地找茬子,硬把这个梦强加在方的头上。她不愿意也不能容忍方的现状,这正好与方无力改变自己形成的处境相抵触。”③所以,婚姻的破灭成了符合逻辑的结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