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自然中见精妙 平实中见匠心

作者:王智杰




  
  (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脚;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
  
  对贾宝玉的服饰描写是以高贵、华美为表现特征的,他的冠服着装有:头上的束发嵌宝紫金冠、二龙抢珠金抹额,身上的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脚上的青缎粉底小朝靴,项上的金螭璎珞、美玉,这是清初贵族正式场合的礼服形式,是《红楼梦》中的同龄人无人可比的;他的便服着装是:头上的辫子上一串四颗大珠,身上是银红撒花半旧大袄,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是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冠服极显其贵族气派,便装也不失富丽,而两次着装均不离通灵宝玉,深化了“玉”对人物的独特意义。
  贾宝玉“衔玉”而生,“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而贾宝玉则是贾母的心尖儿宝贝,王夫人的唯一儿子,贾氏家族光宗耀祖的希望。由于他在宁荣二府的特殊地位,因此宝玉出场后,对其服饰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甚至一次没有写够,又补一次,其目的是让黛玉、让读者看明白,宝玉并不是什么“混世魔王”“孽根祸胎”,并不是什么“惫懒人物”“懵懂顽童”,他是一个穿戴高雅、神韵和气质高贵、地位尊贵的年轻公子。也正因如此,黛玉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并产生亲切感,在精神上碰撞出一种相通相应的认知,推动了宝黛爱情故事的发展。
  心理学家认为,“衣着和服饰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别、民族、年龄、社会经济地位、职业、个性、爱好和价值观等。衣着打扮可以起到美化自己、表现内心世界和达到某种特定的交际目的的作用,可以体现人们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周围世界的不同态度”。王熙凤、贾宝玉服饰的描写正体现了这一点。可见,服饰与心理密切相关,是心理的一种反映,服饰行为可以从侧面反映人的情绪动向、性格特征、独特气质、社会地位,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
  
  三、运用存现句安排人物出场,营造听觉音响效应,使小说情节精妙
  
  文学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出场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也颇为读者所关注。《 林黛玉进贾府 》是《 红楼梦 》中第一次也是最重要最集中的一次主要人物出场描写。作者围绕“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或详或略、或实或虚地先后描写了林黛玉、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贾氏三姐妹、王熙凤、贾赦、贾政、贾宝玉等众多人物。这些人物的出场方式各不相同,有单独进行的也有群体亮相的,有不言不语的也有高声大语的,有未见其面的也有细腻描绘的。而王熙凤和贾宝玉两个头号人物的出场作者只以一个简单的存现句就活画出人物各自的鲜明性格特征,真可谓匠心独运,精彩绝妙。
  王熙凤的出场是这样写的:“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众所周知,王熙凤的出场采用的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方法,即人未亮相,而笑声、说话声已然传到众人耳中。在传递这一信息时作者用了一个常见的存现句“后院中有人笑声”。人们在分析王熙凤出场时通常只强调她所说的话“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殊不知在话语之前还有笑声。贾母所住后门,与王熙凤所住之院落相通,故凤姐入贾母处,从后门来,句中“后院中”说明王熙凤到贾母处的路线,点明笑声、语声发出的位置,亦即王熙凤所处的位置;而笑声、语声则是存现句以及由存现句延伸的句子所陈述的重点信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之声就是王熙凤的笑声和话语声。《 红楼梦 》的语言看似平淡无奇,实则精妙绝伦,细细琢磨,会让你叹为观止,拍案叫绝。此处只是一个寻常的存现句,一个再平实、自然不过的话语却内藏乾坤,意蕴深刻,它不仅造就出精品文学作品中典型人物的经典亮相,而且形象地反映了王熙凤深受贾母宠爱、在贾府有着特殊地位及其有恃无恐的心态,折射出她刁钻泼辣的性格。这一精彩的出场描写曾被脂砚斋评为神来之笔:“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此等文字非仙助即神助,从何而得此机栝耶?”
  林黛玉进贾府后,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在贵族家庭的贾府里,众人都“敛声屏气”“恭肃严整”,整个气氛是静止的沉闷的,而王熙凤的到来使气氛瞬间由静到动、由沉闷到热闹,她的大笑大嚷给人以听觉上的冲击,营造出立体的音响效应。在本文中此类描写还有一处,即宝玉出场的前奏曲:“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虽然没有出现表示存在的动词,但也是一个带有音响效果的非典型存现句,从这一句中的脚步声中我们听出了宝玉在贾府中高高在上的特殊地位,听出了宝玉那颗年轻欢快的心,听出了他那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勇于追求爱情追求自由的精神。在这里存现句好似点睛之笔,使人物性格鲜活、立体,让小说情节精妙。
  本文中除以上作用的存现句外,还有一处较为重要的就是对黛玉外貌的描写:林黛玉是《 红楼梦 》中的女一号,在本回里她更是个穿针引线的人物,对其外貌的描写话语很多,其中有两句用的是存现句:“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这是两个时间处所词语和动词都没有出现的非典型存现句,它把要传递的信息焦点“眉毛”、“眼睛”直截了当地、毫无遮挡地呈现给读者,她的眉毛“似蹙非蹙”,有清秀之神,她的眼睛“似喜非喜”,有性灵之光,读者从这一双奇眉妙目中不仅感受到这位集倾国倾城貌与多愁多病身于一体的形象的病态美,而且感受到了她多愁善感的独特性格和悲剧命运的某些迹象。黛玉的美、黛玉的性格是从宝玉的眼中折射出来的,这正如脂砚斋所批的那样:“若不是宝玉,断不知黛玉是何等品貌。”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红楼梦》这部巨著的成功源于作家严格淘洗和高度提炼而又保持着浓厚的生活原生态的最自然最平实的语言,阅读鉴赏时只要我们善于体察语境,细心玩味,就能汲取到文章的精华,领略到自然中见精妙、平实中见匠心的语言美。
  (责任编辑:古卫红)
  
  作者简介:王智杰(1963- ),内蒙古通辽人,内蒙古民族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及相关文化的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辰东.红楼梦研究[M].台湾:正中书局,1946.
  [2]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三家评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3] 缪良云.衣经[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
  [4] [美]朱利安·鲁滨逊著,胡月译.人体包装艺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5]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批语[A].黄霖,韩同文.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上)[C].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