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简论宗璞散文的细节描写技巧
作者:吴延生
三、色彩点缀
在审美活动中,色彩的美感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但是,调色的本领,却不是人人都具有的。绘画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调色的艺术。如果颜色处理不当,失去匀称与和谐,再美的景色在笔下也显不出美来。赤橙黄绿青蓝紫,看来都是寻常色。当色彩只有在体现出感情的时候才是美的,光有调色的本领而色中无情,顶多只能称得上“画境”、“画工”,还算不上“化境”与“化工”。散文创作也是如此。“现实生活中的色彩世界,以及色彩赋予人们的丰富审美情趣,必然反映到散文创作中来,散文的色彩描写,也就必然具有一定的美学意义。”④如《好一朵木槿花》:“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花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 ,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娇嫩的紫花与绿色的波浪相映衬。作者用拟人与比喻使色彩与线条具象化,又在具象化中现出了色彩与线条。再如《三峡散记》:“从峡口望进去,可以看到六层山色,最近的是黄,然后是深绿、绿、蓝灰、灰和在江尽处天下边的灰白,灰白后似乎还有什么,每个人可以自己在想象里补充。”作者富有层次地着色点染。色彩由浓渐淡,淡得让人无法想象又不得不去想象。想象着峡口里面的天地是那么的广阔,那么的神奇。非作者的彩笔,描绘不出那样的神韵。又如《“热海”游记》:“瀑布不高,但水势很猛,在溅起的水花中,可见水潭一侧有大块颜色鲜明的岩石,好像一张古怪的脸谱,涂有黄、褐、黑、白、绿各种颜色,在这儿看着水的起伏,山的变迁。”有不同的色彩点缀水边的岩石,辅之以“一张古怪的脸谱”的比喻,顿时赋予岩石以生命、以感情。
另外,作者为追求形象的个性鲜明,画境的色调清新,常常动用反复性着色艺术,以求展示纯净、单一,达到色彩美。如《羊齿洞记》:“每片叶子都是那么绿,那么亮,绿得透明,绿得鲜嫩。不是盆景中的绿,也不是‘绿满阶前’的绿,而是悬在头顶上,很大很大的任意生长的一片绿。”作者仅一字点化,将羊齿洞大束大束的羊齿植物的叶子的绿的形态鲜活地画了出来。而且有了对比的韵味,写出绿叶的光泽、感觉以及神气。这样的神来之笔,激活了整个画面,顿时有一种盎然的生机仿佛流溢出来。再如《三千里地九霄云》:“而天空是无边际的,好像九天之外,也是这样蓝着。蓝得丰富,蓝得慷慨,蓝得澄澈而光亮,蓝得让人每抬头看一眼,都要惊一下,‘哦!有这样蓝的天!’”通过抒情的方式把昆明的蓝天的神态生动地展示了出来。蓝是颜色的概念,比较难写。令人赞赏不已的是,作者并没有像常人那样以各种喻语进行描摹,而是高明地借助于联想引起的抒情来获得良好的效果。她把天蓝的专一、天蓝的气度、天蓝的质感、天蓝的神情,都表现了出来。古人曾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写景之难,就难在不落俗套而有创见。作者以色彩点染,不仅从大处着墨,写得形象飞动、色彩明丽,如诗如画,也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语言的表现张力可见一斑。
作者就是这样巧妙运用色彩词,点化景物。色彩使景物感情化了,景物使感情色彩化了,感情又使色彩具象化了。作者在散文创作中,但凡景物描写往往与一定的色彩相联系,而一定的色彩又能唤起人们对某种形象的联想。它不是单靠视觉给人以美感,更为重要的是注入了感情。这不仅是对画技的运用,更是对画技的发展。
四、心态展现
宗璞的学养与研究决定了她的文人心态,而这种心态必然反映出她的创作心态。这种创作心态又必须通过人物意识和情绪的流动,直接或间接地呈现在对客观现实生活的描写中。“散文是一种自由的艺术,与心灵活动相契合,心有所思,执笔成文,随意而至,无拘无束。”⑤宗璞正是站在“相契合”的临界点上,以自己旷达处世的姿态,宽松自由的心境,透视出人物观照自然的意念、感悟人生的信念、体验社会的理念。她谈情志、谈情采、谈情思、谈情操、谈情趣、谈情理,一切均源自她的真挚。她注重心灵的充分展示、情绪的自然流动,不矫情、不吝情。由于宗璞有过童话创作的经历,她又能以童心表达天真,以童趣表现认真。如《冬至》:“随着落叶飘零,白昼一天天短,黑夜愈来愈长。清晨散步,几同夜行,无甚意趣。只要到了冬至,经过这一年中最短的白天,便昼渐长,夜渐短,渐渐地,春天就来了。好像人在生活的道路上落到了谷底,无可再落,就有了上升的希望。可以期待花开草长,可以期待那拖着蓝灰色长尾巴的喜鹊的喳喳叫声,并且在粉红色的晨光中吸进清新的空气。”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希望的追求、人生美好的企盼的情趣。这种心态就如同春天活力四溢,粉红色是一种健康色,寓意着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境界。再如《松侣》:“走出夹道不远,有一处小松林,有白皮松、油松等,空气自然是好的。我走过时,总见六七位老太太在一起做操,一面拍拍打打,一面大声谈家常。譬如昨天谁的媳妇做的什么饭,谁的孙子念的什么书。松树也不嫌聒噪,只管静静地进行负离子疗法。”由上面的宏观的人生,拉近具体的人们。这里,一群老人虽老不服老,聚在松林下,锻炼身体,谈笑风生。生活得是那么轻松、自如、悠闲,而被人格化的松树,正好映衬了老人们的健康的心态。在《人老燕园》里也有这样的表现。又如《紫藤萝瀑布》:“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这简直就是一段直抒胸臆的文字,饱含情感。这里镜头拉得更近,定位在自己的人生心态。它把作者对自然的呵护、人生的关爱尽显心灵的看台,别有一种感染的力量。
宗璞是真诚的。这种真诚使其眼睛不被尘世的浊雾所蒙蔽,而且通过她的心灵镜面能呈给读者的人生画面也就显得格外清晰。亦如作者在《小说和我》中说到:“没有真性情,写不出好文章。如果有真情,则普通人的一点感慨常常很动人。”在宗璞的创作中,诚既表现为作者的态度,表现为她的心情、推理和判断,表现为她的人格理想和价值尺度,也表现为她笔下的人物的心态。
综上所述,宗璞的散文创作特别善于精心采撷细节、描绘细节,使作品生动充实、丰满多姿。也是其散文具有艺术魅力的所在。一些看来似乎无关紧要的细节却抽筋牵蔓似的联系着主题。经作者的巧编妙织,散文的境界变得博大,思想变得深沉,情韵变得丰富,艺术变得精湛。
(责任编辑:吕晓东)
作者简介:吴延生,江苏淮阴工学院人文系副教授,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① 陈素琰.宗璞散文选集[M]•序言[J].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3.2.
② 吴延生.神情并茂趣味无穷——从审美角度看中国古典诗歌的细节描写[J].贵阳:贵州大学学报,2003.(4).84.
③ 王兆胜.文学的命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7.
④ 杜福磊.散文美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183.
⑤ 汪文顶.怎样写散文[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2.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