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刚柔相济 光彩照人

作者:孙廷忠 孙喜梅




  是她和触龙一唱一和,不仅即时打破了君臣间的僵局,而且大大扩展了长安君质齐的作用和意义。尽管他们叙旧话新,枝蔓横生,但主题却异常鲜明。其一,是说赵太后爱女儿,高瞻远瞩。为加强赵国地位,她不惜献出自己的女儿,对燕国实行和亲政策,让女儿出嫁燕国做了王后。尽管母女离别之时,太后握住女儿的脚踝骨,痛哭流涕,难舍难分,但为了赵国利益,在理智和情感发生冲突之时,理智终于战胜情感。每逢祭祀,赵太后总是祈祷鬼神保佑,不要让女儿想娘家,要她安心燕国生育子孙,世代为王,为发展和巩固燕赵关系而作出自己的贡献。
  这虽属旧事重提,但对激励赵人为国建功立业却不无现实意义。
  主题之二,通过和触龙的论争向世人申明了为让长安君建功立业而质于齐。——仅触龙的存在和出现,就从侧面说明了赵太后的知人善任,先见之明,从善如流。
  要说赵太后利用要不要送长安君质齐,小题大做,可能多有不当,但说她借题发挥倒是个事实。她紧紧抓住触龙一席话为转机,因势利导,于躲闪之间表现出进退有度,举措适当,强烈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她借触龙之口,告谓世人,让爱子质齐绝不仅仅是为了求得齐国援军,而是为了让他及早建功立业。这一举数得,对外扬了赵国之威,而且取得了齐国援军,对内稳定了人心,教育了贪生怕死的赵国臣下,使他们认识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更激励赵国“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11],从而立赵国于不败之地。这是何等的高妙!难怪宋朝人鲍彪赞曰:“威后贤矣,其是非不诡于圣!鲍因《策》言谓后为贤智。” 对于赵国“大臣强谏”这种明显违背礼法之举,至今不见有人予以针砭,却屡屡要对赵太后正当的治国方略大加责难,岂非咄咄怪事!
  大智若愚,大巧似拙。《威后问齐使》、《赵太后新用事》两篇文章,“问齐使”、“爱燕后”、“送长安君质齐”三件事,充分表现了赵太后“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12]刚柔兼济,为古代贤君舜所理想的人物性格。她不愧为我国封建社会初期,集雄才大略和慈母心肠于一身的新兴地主阶级女政治家。
  就是这么个人物,却长期生活在赵惠文王阴影之下,不为世人所知,直到晚年才得以施展才华,可惜孝成王二年,她便谢世了。世俗可恶,人言可畏,众口铄金,两千年后却仍被人说成“顽固、任性、昏聩无知”岂不冤哉!
  (责任编辑:古卫红)
  作者简介:孙廷忠(1952-),河南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学鉴赏与大学语文教学;孙喜梅,河南周口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
  
  ① 分别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阅读与欣赏,古典文学部分(一)》和江苏文艺出版社吴功正主编《中学古文鉴赏手册》。
  ②③ 分别见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32页、第135页。
  ④ 任公伟《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04页。
  ⑤ 转引自《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第1670页。
  ⑥ 《战国策•上》,上海古籍出版社,第420页。
  ⑦ 《孙子兵法新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66页。
  ⑧ 转引自张紫晨《鲁迅诗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73页。
  ⑨⑩ 分别见《孙子兵法新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6页、第116页。
  [11][12] 见《战国策•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420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