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浅论《荷花淀》的“诗意”审美意蕴

作者:阮素芳




  清新优美而不失挺拔劲健。试看作品开头一段:“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底下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的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作者巧妙地用“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作比喻,虽通俗,但又唤起了人们的种种的联想。接着在用细致的笔墨描写夏夜湖上的景色,作者抓住了“薄雾、清风、荷香”这些富于乡土气息的事物,寥寥几笔就生动地点染出荷花淀的风貌。这种景色与主人公萦回心头的无限的牵挂交融在一起,把读者带进诗情画意之中。再如丈夫们参军后,“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藕断丝连”这几个字,貌似寻常,实则独具匠心,荷花淀的风味、荷花淀的情调同女人们对丈夫的爱恋联系在一起。没有浓烈的语言,没有艳丽的色彩,却显示出作者语言高超的驾驭能力。作品中语言清新优美,但不是轻靡而柔弱,而是秀美显出挺拔劲健的特征,如“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这里作者又连用两个比喻,一写荷叶,一描荷花,都让它们赋予了一定的时代色彩和象征意义。“铜墙铁壁”和“哨兵”,显示出抗日战争时期特定的生活内涵,语言准确,表意清晰。本就具体的客观的景物注入了人的主观感情,既加强了特定环境的真实感,又增添了人的战斗的豪情,增添了人的信心和力量,并为描写即将出场的水乡儿女的英雄形象和伏击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简明而不失含蓄。作者通过几句简明的个性化语言就可以把人物塑造的鲜明生动。最为精彩的一段是女人们议论着去看望丈夫的对话。“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段对话中首先发言的女人坦率地谈论着自己的行为(我不拖尾巴),性格直率;第二个女人找到“充分”的理由(有句要紧的话),是一种急切地坚定看望丈夫想法,含蓄而不直白;水生嫂的话中透着她的沉着冷静,水生嫂话中的省略号,生动而传神地表达出后面一个女人急切地打断了她的话,加之“哪里就碰得那么巧”,生动地表达出女人望夫心切的真实心理;最后一个女人遮遮掩掩,“我本来不想去”,“婆婆非叫我再去”极力掩饰自己,掩饰之余还要加一句“有什么看头啊”为自己开脱,显示出其内向羞涩的性格,鲜明形象。作者通过对话,刻画出几个青年妇女的不同性格。有的心直口快、开朗大方,有的聪明伶俐、机智乖巧,有的细心稳重,虑事周全,有的质朴憨厚,腼腆质朴。着笔不多,但人物之间对比鲜明。
  作家在追求简洁的语言的同时,也没有放弃含蓄的语言艺术要求。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委婉地表达出人物微妙的心理,透露着一种含蓄的美。夫妻话别一段中,水生嫂一句“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简单的语言中内涵却是非常丰富的,这是完全了解丈夫体贴自己之后的一种朴素的深情的表述,包含着对丈夫的体谅、支持和信任,还表现了她要承担全部家务的决心和毅力。再如:“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这句简单的话语包含着水生对自己女人的至高期许,是一种简单朴素但深沉厚重的爱,这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这些含蓄的语言里透射着人物内心细腻的情感,展露着一种纯朴的生活之美。
  总之,人们惯用“行云流水,明丽天然”来比喻孙犁的小说,因为孙犁小说中所包含的浓郁的抒情韵味和隽永的诗画情境,使他的作品浑然天成,毫无雕琢造作之痕,而且作品中所包含的浓郁的地方风情色彩,更使得他的作品中饱浸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内涵,这些浓浓的“诗意”美学意蕴,确实令无数读者折服。艾青在诗歌《我爱这土地》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孙犁之所以能够写出如此经典的作品,不仅仅是因为他具备作家透视生活的眼光、作家扎实的文学功底,更重要的是,他对家乡白洋淀和对祖国的热爱,带着这种感情,加上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美的熏陶,孙犁笔底流淌的自然是汩汩的诗意。即使处在最困难的岁月,孙犁也能从生活中发现美,并把作品写得诗意盎然。
  (责任编辑:赵红玉)
  
  作者简介:阮素芳,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在读硕士。
  
  ① 张学正:《“风云”的一种色彩》,《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② 林志浩:《充分体现孙犁艺术特色的<荷花淀>》,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版。
  ③ 孙 犁:《文艺学习》,选自《文艺短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③ 孙 犁:《怎样认识生活》,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