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白象似的群山》文本解读

作者:冯长甫




  
  四、结 语
  
  海明威在自己的作品中很少用比喻,但这个故事却用到不少明喻,如“像白象”用了四次,使“白象”成了故事中一个重要意象,“像甘草”用了两次,“像艾酒”用了一次。这种明喻的反复使用,显示了事物的不确定性,表示人物对事物缺乏清晰深刻的认识。另外,故事中多用情态词,如“本能够”“可以”“应该”“或许能”,暗示了故事中人物缺乏过去,没有未来,对将要发生的事情难以把握,飘摇不定。
  整篇几乎全由对话构成。对话的语气和内容的重复对人物刻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故事中男人的话语中用词单调,结构重复,多为陈述或判断句,显示出他武断自私,缺乏对他人关切和体贴的性格;女孩的话语多为疑问或祈使句,言辞中常用比喻,显示她对两人之间的关系疑虑重重,对事物缺乏真切的了解。故事一直到结束,两人的交谈又回复到开头那种淡然,但没有任何结局。但是读者和吉格都知道,已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一直等待的火车还没有到来,冲突没有解决,故事戛然而止,为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它似乎只是一个片段,一个过场,故事还没发生就已经结束,就像人生,头尾完整的事件只存在于想象,我们能看到只不过是一瞬中偶然的片羽吉光。
  (责任编辑:水 涓)
  
  作者简介:冯长甫,河南西华县人,硕士,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副教授,英语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参考文献:
  
  [1] Hemingway, Ernest. The Complete Short Stories of Ernest Hemingway. Finca Vigaiaed. New York: Scribner's, 1987.
  [2] Koloze, Jeff. An Ethical Analysis of the Portrayal of Abortion in American Fiction: Dreiser, Hemingway, Faulkner, Dos Passos, Brautigan, and Irving. Lewis-ton, N.Y.; Queenston, Ont.: Edwin Mellen Press, 2005.
  [3]Wagner-Martin, Linda. Ernest Hemingway: Seven Decades of Criticism. East Lansing: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