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浅析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与语言风格

作者:葛朝霞




  
  “你从哪儿来 ?”
  “从圣卡洛斯来,那时我看管动物。”
  “ 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
  “什么动物?”
  “一共三种。”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
  “你没家?”
  “没家。”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
  “政治跟我不相干。”
  “这里不得久留之地。”
  “我得待一会儿再走。”
  “鸽笼没锁上吗?”
  “没有。”
  
  《桥边的老人》描写的是西班牙战争时期一个老人的遭遇。小说用简练的“我”与“老人”的对话,将主人公对已是战区的家园的担忧、焦虑之情活生生地刻画了出来。这是海明威的简单对话方式,或是单调对话方式。在海明威的对话之中,还有“复调对话方式”,它不是两个人物的问答对话,而是多个人的多个声调,构成复杂的人物对话场面,比如《世上的光》:
  
  酒保: 你要什么?
  尼克: 啤酒。
  汤姆: 你们店里的混账猪腿是臭的。
  酒保: 你自己才臭呐,你们这帮阿飞全是臭货。
  汤姆: 他说咱们是阿飞 。
  尼克: 听我说,咱们还是走吧。
  酒保: 你们这帮阿飞快给我滚蛋。
  尼克: 我说过我们要走,可不是你叫了我们才走。
  汤姆: 回头我们还来。
  酒保: 最好你们不要来。
  
  正是三个声部的交叉发展,构成了“重奏”这一复调式独特的效果。“候车厅对话”又是另一特点:在该环境中,对话人物复杂繁琐,除尼克和汤姆这一对孩子外,还有四个妓女,一个胖厨师和一个穿花格衬衫的男人。他们之间的对话频率、语调都呈现出各自的风格,但始终是一个主调:即尼克和汤姆的好奇与早熟,其他则是协奏部分,用以补充这两个少年初涉入世的背景。
  对话中的句式大部都是简单句,很少使用修饰限定结构,甚至对形容词的选择也极吝啬。句子就像《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拖回的马林鱼一样,剥落得只剩骨头,但鱼仍是大鱼,句子仍是有力的句子。在对话方式中,海明威充分调动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与以“冰山”为主体原则的语言构成一个整体风格。对话中的参与者按照极均匀的语轮转换,完美地理解讲话人的说话意图。没有任何一方打断或控制话题,个人关系显得和谐而平等。在现实的对话结构中,这种情形是不常见的,但在作品中却显得妥帖流畅,意味深长。
  
  四、结 论
  
  作为一位文学大师,海明威以自己独特、凝练、简洁和深刻的语言文体风格闻名世界,丰富了世界文学的宝库,对同时代的和当今的作家与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和敏锐的目光洞察了人类的心灵,剖析了深层的人性,解开了人们的心结,他准确地把握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和现实的普遍状况,从而表现出了人物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同时也充分地显示出了海明威卓越的艺术才能。也许正因如此,我们才有必要对其语言风格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并加以借鉴。
  (责任编辑:水 涓)
  
  作者简介:葛朝霞,上海电机学院外语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与翻译。
  
  参考文献:
  
  [1] Scott Donaldson. Ernest Hemingway [M].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2] Yang Daliang. A Further Study of Hero Code in Hem-ingway’s Works [J].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 2001, (4): 71-76.
  [3] Larry Phillips, Ernest Hemingway on Writing , Wei-denfeld & Nicolson, London, 1999.
  [4] Peter B.High.An Outline of American Literature[M].New York: Longman Inc.1986.
  [5] Wang Shouyi.Hemingway’s Linguistics Style and Art [J]. Foreign Languages 2, 41-45, 1987.
  [6] 吴定柏.美国文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