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浅论菲茨杰拉尔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与其艺术风格

作者:杨 瑛




  菲茨杰拉尔德的文风准确、典雅。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他喜欢让尼克·卡罗威用一句得体的警句来给一章或一节做总结。如:“每个人都以为自己至少拥有一个美德。我的美德是:我是我所知道的为数不多的诚实可信的人之一。”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 读者通过尼克·卡罗威的叙述了解到了盖茨比的一切, 通过尼克·卡罗威深刻领悟到了盖茨比的理想破灭隐喻的是“美国梦"的终结。尼克·卡罗威所起的“立交桥”的特殊作用, 使得读者能够轻松进入作品的故事情节, 理解作者的创作主旨。
  菲茨杰拉尔德的大部分短篇小说都是他自己和其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缩影,作品的触角不但涉及到他自己的和自己所处社会的方方面面,还把自己和他的时代都融入到了小说之中。而 “梦想”与“幻灭”是他作品的鲜明主题。他的许多短篇小说都堪称是语言简洁、意境幽远的佳作, 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如《烧些开水——多烧点》《迷失的十年》《真心爱人》等。其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双关和典故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应用上,把他对社会的幻灭的失望、对金钱社会的鞭挞都转化成妙语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人间天堂》中,菲茨杰拉尔德采用了意识流手法。在这里他有意背离了传统的叙述手法,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来表现阿莫利独自坐在船上时的心境,有一定的实验精神。这无疑表明了菲茨杰拉尔德刚露文坛时对传统与革新手法的模仿和博采众长的创作心态。
  同其他现代主义小说一样, 《夜色温柔》反映了作者对时间问题的密切关注。在小说的谋篇布局和时间处理上,菲茨杰拉尔德颇费心思。全书三个部分却贯穿了十二年 (1917-1929),但作者并不按照传统的时间顺序展开叙述,而采用了直叙、倒叙和内心独白等方式来安排情节的发展。《夜色温柔》的叙述形式也充分体现了现代主义的艺术特征。同乔伊斯等意识流作家一样,菲茨杰拉尔德也在作品的视角转换方面显示了自己特有的才华。他巧妙地通过罗斯玛丽、狄克和尼柯尔三个不同的角度来描写,这不仅有助于人物性格的刻画,而且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菲茨杰拉尔德通过狄克的视角向读者揭示了这位心理医生的心理矛盾和道德困惑。能够体现作者视角转换技巧的莫过于尼柯尔连绵不绝的意识流。在第二部分的第十章中,作者通过尼柯尔在病中连绵不断的内心独白向读者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结婚后六年的生活经历以及他们在财产和住房等问题上的分歧。作者在不作解释不加说明的情况下突然改用第一人称叙述,让女主人公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而此刻作者本人则不知去向。显然,这种叙述同乔伊斯等意识流作家的写作技巧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3.象征手法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作者在这部小说中运用了象征手法。夜间从盖茨比公馆的窗户和草坪上可以看到的远处闪烁着的“一盏绿灯”是贯穿整个小说的一个最重要的象征。这盏“绿灯”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盖茨比已经取得的成就,同时也可以看成是青春和爱情的象征。 盖茨比晚上常常站在自家黑暗的花园里, 孤独地凝视着海湾对面黛茜家看着那盏“绿灯”,盖茨比伸开双手想去拥抱它,拥抱他的梦想、他的青春和他的爱情。这盏“绿灯”指引盖茨比走向未来,走向他在自己的理想世界里一遍又一遍地描绘出的美好的假象。这盏“绿灯”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不仅“通宵不灭地”在海湾对面黛茜家码头的尽头闪烁着,给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盖茨比对未来的向往,同时也象征着盖茨比对历史的真实性的希冀。从这一层面上说,这盏“绿灯”已被作者赋予了深层的含义,使得个体的象征和社会历史的象征有机融合起来。对历史的真实性的考察这一层意义在小说的结尾处才突现出来:“盖茨比信奉这盏绿灯,这个一年年在我们眼前渐渐远去的极乐的未来。它从前逃脱了我们的追求,不过那没关系——明天我们跑得更快一点,把胳膊伸得更远一点……总有一天……于是,我们奋力向前划,逆流而上的小舟,不停地倒退,进入过去。”(菲茨杰拉尔德著,巫宁坤、唐建青译,《了不起的盖茨比·夜色温柔》,第124页)
  而作者着意描写的盖茨比这一人物本身也似乎象征着介于“金色的过去”和“金色的未来”之间的“美国梦”总是会遭到无情的现实的背叛和践踏。
  在小说的结尾,尼克又想起了盖茨比信奉的那盏绿灯,似乎近在眼前,几乎是能够抓住的,但实际上却可望而不可即,因为他所追求的青春和爱情还有梦想已经远远逝去了。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六次出现的埃克尔堡大夫蓝色的眼睛则象征着不幸和灾难。在情节发展的关键之处,这双眼睛好像复活了,它仿佛看着盖茨比去跟汤姆摊牌,仿佛预见到威尔逊要去杀死盖茨比,似乎也看清了黛茜的本质:白色外表下包裹着的是污点斑斑的灵魂。显然纯洁的外衣掩盖不了她肮脏的灵魂。
  菲茨杰拉尔德在小说地点的选择上也有着象征意义。盖茨比和汤姆分别住在长岛的西区和东区,一方面这象征着两股不同的势力,另一方面盖茨比所居住的西区代表了美国西部“天真的美德”,汤姆居住的东区代表了东部的“老于世故”。另一个象征是盖茨比豪华别墅里的一只坏钟,坏钟的指针始终停在过去的一个瞬间,一如盖茨比对过去的无限眷恋和虽然努力要实现过去的梦想,可是终究不成功的无奈。 希望重复过去的梦想使他的心理发生了“危险的倾斜”,而他“为这只钟感到惋惜”不仅暗示了其梦想的最终失败,而且也体现出极强的讽刺意义。而盖茨比重温旧梦的梦想一去不复返了。
  综上所述,《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尔德对“爵士乐时代”的概括论述。《了不起的盖茨比》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它深刻揭露了所谓的“美国梦"的虚假实质。主人公盖茨比自始至终都保持着自己完整的人格,他到死都抱着自己完美无缺的梦, 而造成盖茨比被枪杀的人生悲剧是弱肉强食的金钱社会。他有雄心, 有希望, 有追求,可是这一切对上流社会的傲慢和自私来说一文不值,只有被践踏的份儿。
  《了不起的盖茨比》包容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充满了睿智和深邃的思想,小说无论在思想深度还是艺术表现力度上都堪称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责任编辑:水 涓)
  
  作者简介:杨 瑛,上海托普学院外语系主任,英语讲师, 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评论.
  
  参考文献:
  [1] Rascoe, Burton. Novels from the Young Man. The Bookman, 1922,305.
  [2] Scrimgeour, Gary J. “Against The Great Gatsby.” Twentieth-Century Interpretations of The Great Gatsby. Ed. Ernest H. Lockridge.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1968, 81-70.
  [3] Sklar, Robert. F. Scott Fitzgerald: The Last Lao-co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148-76.
  [4] Turnbull, Andrew, ed. The Letters of F. Scott Fitzgerald. New York: Scribner’s, 1963.
  [5] Wasiolek, Edward. “The Sexual Drama of Nick and Gatsby.” The International Review 19 ,1992, 14-22.
  [6] 常耀信. 美国文学研究评论选(下册).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3.
  [7] 菲茨杰拉尔德.了不起的盖茨比.姚乃强译.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8] 吕长发,胡金环.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概要.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