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史铁生散文语言特色初探

作者:赵素兰




  关键词:史铁生 散文 语言特色
  摘 要:史铁生散文的语言独具特色,融客观性、抒情性和思辨性为一炉。他散文的语言坦诚而深切,慧达而细腻;平易而精辟,亲切而凝重;严谨而诙谐,形象而省人。显现了寓深远于朴素,寄激情于从容,含关怀于幽默,蓄智慧于认真的总体风格。
  
  “散文创作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来说,对于艺术技巧的讲究是比较少一些的,却更注意去琢磨与锤炼闪烁着文采的语言,并且将感情与思想的激流天衣无缝地渗透于其中。”①史铁生作为当代在散文内涵上深入开掘的作家之一,他散文的语言虽不能说“天衣无缝”,却完全可以说独具特色,显现出个性的光彩和理性的光辉,成为当代散文一道独特的风景。史铁生散文的语言融客观性、抒情性和思辨性为一炉,形成了寓深远于朴素,寄激情于从容,含关怀于幽默,蓄智慧于认真的总体风格。
  
  一、坦诚而慧达的剖白
  
  “文学更要紧的是生命感受的交流,是对存在状态的察看,是哀或美的观赏,是求一条生路似的期待迷途的携手或孤寂的摆脱”②。史铁生的散文是心语的直接流动,不是摆出庄重面孔的训导者,也不是高居于上的思悟者,更不是争强好胜的辩论者。他散文的语言是心曲的叹唱,情感上毫无做作之态和粉饰之意,坦诚而又意蕴深刻,在与人交流的同时,又自然地以其慧达启人心性。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自己为写作而活着时的心态,可谓真挚坦白,惟妙惟肖。他说自己那时“是中了魔了,我走到哪儿想到哪儿,在人山人海里只寻找小说,要是有种小说试剂就好了,见人就滴两滴看他是不是一篇小说,要是有一种小说显影液就好了,把它泼满全世界看看都是哪儿有小说”,“我为写作而活下来……还在绞尽脑汁地想写。我好歹又拧出点水来,从一条快要晒干的毛巾上。恐慌日甚一日,随时可能完蛋的感觉比完蛋本身可怕多了,所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人真正的名字叫什么:欲望。……你明知你错了,活着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是为了活着”。史铁生坦白地写出了自己曾经为写作而活的焦急和恐慌的心态,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生发出了“写作是为了活着”的写作观,也同时深刻地思悟了人生的哲理:欲望使人活着,人活着需要欲望,有欲望就可能有恐慌,最有效的消灭恐慌的办法就是消灭欲望,而同时消灭人性的最有效的办法也就是消灭欲望,灭了人性,人何以生活?这样,史铁生由此进一步悟出了生命的另一种悖论和意义,既在心中消解了原来的恐慌感,又在更高的层次上肯定了人生的欲望和恐慌。语言坦诚,意蕴却不直白,反而让人于浓郁的生活心境中深刻而久久地思索。史铁生在平凡的语词中,寄予了慧达的内涵,并且感情细腻,文字细腻,表述细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己的省悟过程,显得自然、朴实,情理并茂。这里不但写出了自己思想情感的逐渐变化过程,而且多以物喻意,以常态感受喻写特殊心态,如“小说试剂”、“小说显影液”的言说,并以人们拧欲干毛巾的感觉来写自己恐慌中的创作心态,形象细致,生动逼真。在表述上,也沿袭着实际心理的过程来叙写、议论或追问,而不是一般性的推理或抽象的总结。又如其中写到:“我有时候倒是怕活。可是怕活不等于不想活呀!可我为什么还活呀?因为你还想得到点什么,你觉得你还是可以得到点什么的,比如说爱情,比如说,价值感之类,人真正的名字叫欲望。这不对吗?我不该得到点什么吗?……”如此,随心而写,率性而言,不但不使人觉得癗嗦,反使人感觉具体、生动、亲切。史铁生让他散文的语言承载起他人生的哲思,又浸透他生命的情感,涂抹着他情绪的色彩,自然而然地走向读者。
  
  二、亲切而凝重的倾诉
  
  “散文创作确实是应该致力于描写客观的真实,抒发主观的真诚,这是它必须的两块基石。”③这“真实”包括对外在客观物态的真实描绘和内在心态的逼真呈现。史铁生散文的语言从自己的亲历体验和人们普遍的所思所感出发,用语平易,选象通俗,却贴切自然,恰切地表现了精辟的内涵;语气亲切,而又有凝重之意。
  史铁生写人各种各样的怕死心理,可谓是一针见血,平易而精辟。“作恶者怕地狱当真。行善者怕天堂有诈。潇洒担心万一来世运气不好,潇洒何以为继?英雄豪杰,照理说早都置生死于度外,可一想到宏图伟业忽而回零,心情也不好。总而言之,死之可怕,是因为毕竟谁也摸不清死要把我们带去哪儿?”④这里没有什么修饰,只是以平易而凝炼的词语直写各类人的怕死心理,却写得逼真、透彻。然而,那最终的宿命未免让任何人都趋向沉重,而认真地想想我们的生命。史铁生就这样让人们的心理从现实趋向未来,让人们的思索从肤浅走向深刻,让人们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你总是决定活下来,这说明什么?是的,我还是想活。人为什么活着?……”史铁生真诚地诉说着自己的人生体验,自然地勾引起他人普遍的生活心理,令人共鸣,引人深思。他平易的语言会把你带入他深沉凝重的思考,让你甘心情愿地听他倾诉、与他交流,最终让你若有所悟。
  史铁生把写作当作人生的一种重要方式,他也就非常注重散文的交流功能。他散文的语言因而往往亲切随和,自然从容,而特具气氛。在《好运设计》的开头作者写到:“要是今生遗憾太多,在背运的当儿,尤其在背运之后情绪渐渐平静了或麻木了,你独自呆一会儿,抽支烟,不妨想一想来世。你不妨随心所欲地设想一下(甚至是设计一下)自己的来世。你不妨试试。”设计来世,该有别样的凝重吧,但史铁生却是在你背运的时候,亲切地劝说着你,甚至给你营造了一个你想要的沉思情境,你可以抽着烟来独自沉想,随心所欲而且是远离苦闷现实的一种新鲜的冥想,这首先就会从情绪上感染你,你会随着亲切平易的史铁生去体验一番关于未来的设想。为了打动你心,坚定你设想信心,他不惜用了三个“不妨”,从而造成一种诱惑力,也形成了一种亲切而又恳切的谈话氛围。
  
  三、严谨而悖向的幽默
  
  史铁生的散文倾向于探索人生哲理,它的语言相对严谨,文中却又不乏时来的幽默、诙谐,并且文中多以具象喻理示情,寄寓哲思,语言便形象而又促人反省和思悟。
  史铁生散文的用语虽不像专业论文那样严密,但他认真执著的探求姿态又让其散文的语言确切、深刻,显现了严谨之风,如对心灵与大脑、观点与立场、喜欢与爱等关系的本质性表述,体现了他比较严谨的思辨性。而他的语言,即使在倾向表述哲思的散文中,也往往不是抽象道出,而是与某种具象或人们的某种普遍体验紧密结合,以蕴藉的意蕴动人心智,发人深思,并且常于其中含着诙谐的语气和幽默的智慧。人们从“庙堂”常听出的是超凡脱俗、趋向圣境的心声,史铁生则认为:“入圣当然可以,脱凡其实不能,无论僧俗,人可能舍弃一切,却无法舍弃被理解的渴望。”(《随笔十三》)他以逆向思维指出了入圣和脱凡之间并不存在着某种必然关系。人在本质上都是渴望被理解的,在入圣之可以与脱凡之不能的相对中,一种内在的幽默随之散发出来,让人们在“惊讶”的微笑中思索起人本质性的欲望。这里利用人们常有的心理形成了幽默效果,又让人明白了人生哲理。在《神位•官位•心位》中,他阐释了人理想中那完美的状态与人有着永恒的距离,人成不了“佛”,“谁要是把自己披挂起来,摆出一副伟大的完成态度,则无论是光芒万丈,还是淡泊逍遥,都像是搔首弄姿”。这里,以“披挂”、“光芒万丈”、“淡泊逍遥”、“搔首弄姿”等词语,把表述的内容写得形象生动,一方面从形象上给人逼真的想象,让人感觉到那些假模假样人的心态和外形神情,另方面又让人在微微的嘲讽中深省远思,悟到人与理想的永远距离。无论史铁生在文中融合有多少幽默和诙谐,他最终仍是以语言把读者导向对人生的认真探索和严谨思辨,仍是把他对生命关怀的情意和对人生探索的内涵蕴藉其中。在《病隙碎笔》中,他大胆地质问“爱的奉献”,让高唱此调的“我们”呈现些尴尬的脸色,和最终释然的微笑。“‘爱的奉献’这句话也不算很通顺。能够捐资,捐物,捐躯,可心愿是能够捐的吗?爱如果是你的心愿,爱就已经使你受益,无论如何用不上大义凛然。”“左腿怎么能送给右腿一个完整呢?只能是两条腿一起完整。此地狱怎么能向彼地狱奉献一个天堂呢?地狱的相互敞开,才可能朝向天堂。性可以奉献,爱却不能。爱就像语言,闻者不闻,言者还是哑巴。”史铁生在散文中常常这样去追问人们的心理常态,他以其敏感而辩证的思维形成一种悖向式的幽默语言,又在其中融入日常形象,生动地表述着自己的哲理,同时以交流的姿态澄清人们的一些认识。如此便让人感觉他的散文熟悉而又新鲜,诙谐而又严谨。读他这样的散文后,人们可能反省、沉思,甚至自悔自愧,最后他的散文却总让你神清智明,平添人生信心。
  “其实文学和足球一样,根本是在困惑和狂欢时的聆听,立足于地而向苍天的询问,魂游于天而对土地的关怀。”⑤史铁生的散文在他灵魂和情感的扎根于地、行马于天的历程中,形成了他诚挚自然、蕴涵深厚、富有启迪的个性化语言,体现了当代散文自然、智慧而悲天悯人的人文特征。
  (责任编辑:吕晓东)
  
  作者简介:赵素兰,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系讲师。
  
  ①③ 林非《林非论散文》,第183页-第184页,第143页,江西高校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
  ② 史铁生:《随笔十三》。
  ④ 史铁生:《病隙碎笔》。
  ③史铁生:《“足球”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