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论史湘云内卑外豪喜好表现的性格

作者:李光翠 杜宏春




  关键词:史湘云 自卑 豪放
  摘 要:内卑外豪喜好表现是史湘云性格的主要特征,随着生活情境的变化,湘云的性格表象就会发生变化,在大观园与史府里,湘云的表现就判若两人。史湘云内卑外豪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她自卑的外在表现形式又是怎样的?这些都将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在红楼梦人物画廊中,史湘云的性格是很独特的。因为她性格中矛盾性是很鲜明的,她既有才思敏捷、豪放不羁、佯狂傲世的一面,又有疏于思考、安于现状、逆来顺受的一面。她表面上口无遮拦、风风火火、糊涂处世,但她也有守口如瓶、敏感多心、洞明世情的时候,而导致史湘云矛盾性格的自身因素就是她自卑的心理。
  曹雪芹对史湘云内心自卑的刻画 曹雪芹写湘云没有像写宝黛那样,利用大段内心独白的方法,揭示他们复杂的内心情感世界,而是以繁笔渲染出湘云外在的豪爽,以简笔勾画出她内心隐藏着的自卑。第三十一回,翠缕捡到了一个文彩辉煌的金麒麟,并把它递给湘云看。自古以来,金麒麟都是绾结婚姻的一件信物。面对金麒麟,湘云“默默不语”,“正自出神",湘云此时会想到什么呢?从小长大,她相识且又有情感的唯一异性朋友只有宝玉。但由门当户对的封建社会婚姻观所决定,她知道自己与宝玉不会有结果,但感情有时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下,曹雪芹没有直接描写湘云此时的心理活动,只是让她心中对宝玉的真情在不经意的时候流露了出来。第三十八回,在螃蟹宴上,众姐妹吃吃喝喝,说说笑笑,热热闹闹。而湘云却在众人的欢笑中,“出一回神",此情此景触动了她隐藏在内心的什么苦衷呢?“拿着别人的钱,自己作脸,心里该是什么滋味呢?况且,宝姐姐的‘慨赠’并不是很充裕的,正如平儿说:‘哪里够!不过都是有名儿的吃两个子。那些散众的,也有摸得着的,也有摸不着的。’那么,拿着不够吃的东西,又要‘招呼山坡下的众人只管放量吃’,心里又该是什么滋味呢?一样的侯门千金,人家整日里炊金馔玉、弄月吟风,自己呢?一样的没爹没娘,黛玉自有老太太疼爱护持,自己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了,还要强颜欢笑,生怕扫了别人的兴,又该是什么滋味呢?"①正是“出一回神"这四个字,把湘云在螃蟹宴上,孑然一身的孤苦心境,极省俭地勾画了出来。
  曹雪芹仅仅只用了“正自出神”“出一回神"这八个字,就勾画出湘云在特定情景下的神态,也极省俭地表现出她复杂、矛盾、自卑的内心情感——湘云乐观豪爽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善感、自卑的心!
  史湘云自卑心理的形成湘云记事时,被父母呵护着,父母双亡后,她的地位也一落千丈,由侯门小姐沦落成连贾府大丫头的地位也不如。生活境遇的巨变,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暖,使史湘云产生了自卑的心理。在晨升的《探寻自卑的源头》②一文中,有一个很有启发意义的故事:妈妈带儿子去动物园看大象。大象拴在矮矮的木桩上,儿子的脑子里就产生了疑问:“妈妈,这么大的象,一定很有力气,可是它为什么不挣断这细细的链子逃跑呢?"妈妈告诉他:“这头象刚来这里的时候还很小很小,当时就用这小木桩。它当时很想挣断链子跑出去,可是由于力气小,每次都失败了,于是就失去了挣脱链子的信心。尽管它一天天长大,但不知道现在自己有很大的力量,用力挣一下,就能逃出去。它不敢这样想,当然也就不会这样去做,因而只好永远被锁在这里,老死在这里了。”湘云是孤女,且从小也受到父母的溺爱,湘云比黛玉失去双亲还早,可以想象在湘云还不懂人情世故时,她也曾像那头小象一样,为自己的一切不如意抗争过,可渐渐地她和小象一样发现:无论自己如何努力,她都不能改变被叔婶主宰的命运。从此小湘云也像小象一样,失去了挣断链子的欲望和信心。久而久之,湘云对此也就习惯了。她也不再为自己争取什么,只满足于现状,从而也就形成了她乐天知命的处世方式和内卑外豪的矛盾性格。面对一大堆的烦难事,湘云的脸上并没有写着失意、消沉与怯懦。有时却以与此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乐观、豪爽与有胆有识,用笑声来掩盖自己内心的自卑。但这种内外反差太大的人,自卑感往往更强。湘云有时尤其在大事上表现得安于现状、逆来顺受。她失去了往日对待小事情的胆识与勇气,隐藏起心中的自卑,消极被动地接受命运的摆布。
  史湘云自卑的外在表现自卑是由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首先提出的概念,现在一般指一个人由于生理缺陷或心理缺陷,产生轻视自己的心理,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人。事实上自卑感严重的人,无论是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并不见得就差。而这些内心一旦感到自卑的人,他们就必然会将自己的自卑感表现出来,但因每人的性格和处境不同,其外在表现形式也迥然不同。
  史湘云的言行即外部行为的表现是豪爽的,在多数场合,湘云是喜欢表现自己的,这种性格基调是很鲜明的。大观园共有两次联句的活动,一次是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众姐妹笑语喧哗。联句时,湘云才思敏捷,宝钗、宝琴、黛玉三人共战她不赢,她还对宝玉笑道:“你快下去,你不中用,倒耽搁了我。”她自己笑道:“我也不是作诗,竟是抢命呢。”大家细细评论一回,“独湘云的多"。另一次是凹晶馆联诗。湘云先宽慰黛玉一番,接着硬拉黛玉到池边赏月联句,当她们发现池里飞走的是只白鹤时,湘云因联到“窗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黛玉心悦诚服地为她叫好,又跺足地夸赞道:“‘寒塘渡鹤'何等自然,何等现成,何等有景且又新鲜,我竟要搁笔了。”这两次联句,湘云都是诗如泉涌,朝气蓬勃,喜好表现。
  在其他活动中,最活跃的、最抢眼的人物也常是湘云。第三十七回,在海棠诗社成立时,忘了通知她,她得知后“急的了不的",后来打发人去接她,就立即匆匆赶来,等不得推敲删改,即用随便的纸笔录出。她的咏海棠诗写得跌宕潇洒,赢得众人惊叹。第四十九回,“极爱说话”的“疯湘云"在香菱面前也想表现一下,恨不得把自己所知道的都教给她。
  湘云喜好表现,并不是争强好胜的幼稚表演,也没有利害关系掺杂其中,“只是尽情宣泄其天成的才情,既少含蓄委婉,更无暇顾及其他"③,她的喜好表现,是因为她平日在史家太过拘束,一放出来就如同小鸟出笼、野马脱缰,所以显得比别人更爱玩闹,更主要的还是她人性的张扬,也是她自卑的外在变形的表现。
  湘云所生活的时代,对少女的规范就是 “行莫回头,语莫掀唇,出必掩面,窥必藏形”等闺门戒律的那一套。被规范成功的封建淑女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丧失了青春的活力和无穷的创造性,哪里还有人性可言?对于已成为史家的一个累赘,一个多余人,史湘云哪里还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哪里还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在史家,湘云不仅没有快乐可言,她还没有地位和自由。就连来贾府穿衣这样的小事,湘云也得对她婶娘百依百顺的。婶娘让她穿什么,她就得穿什么,一切都得按她婶娘的喜好。她只能盼着贾母派人接她进大观园,到了大观园里,湘云终于摆脱了这些烦难事,她暂时可以卸下假面具,脱下拖拖拉拉的衣衫,以及丢下她隐忍的一切包袱。湘云再不用压抑自己的个性了,放炮仗、猜拳行令、大说大笑……让奔腾的青春热血,以一种完全不同于大观园里的一切少女的形式展示出来!她太需要展示一下自我了!她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珍惜别人对她的点滴关爱,她不放过任何机会去享受生活,去积极参加大观园里的一切活动。她恢复了自信,也恢复了青春少女的活力,表现自己的喜好,展示自己的才能,亮出自己的风采。这些只是她被久已戕害的人性的康复。有的评论家却为此批评湘云“醉生梦死"④。这未免有些言过其实了,对于这个“也宜墙角也宜盆”的无人娇养的孤儿,有这样的机会能品尝生活的甘美,她为什么还要放弃呢?喜好表现是她的权利,也是她以自己生气勃勃的独特的方式对束缚个性的封建礼教的一种抗争。总之,内卑外豪、喜好表现是湘云性格的主要特征。她的安于现状、逆来顺受、糊涂处世等都是她“内卑"的流露。她的乐观放达、胸怀坦荡、佯狂傲世等都是她“外豪"的表现。这一性格特征,作为湘云矛盾性格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始终影响着湘云矛盾性格的各种表象。当随着生活情境的变化,湘云的性格表象就会发生变化。离开了没有自由的史家,这就使她压抑的个性和潜藏的激情,在大观园里得到了宣泄,她自卑的心理也暂时得到了平衡,在平衡中,她恢复了自己的天性,找回了自信,也找到了展示自己才能和美丽的舞台。
  (责任编辑:古卫红)
  
  作者简介:李光翠(1970-),安徽霍邱人,硕士,新疆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中文系讲师;杜宏春(1965-),安徽明光市人,硕士,新疆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中文系讲师。
  
  
  ① 周岭.史湘云.“出一回神"简析[J]红楼梦学刊,1990年第4辑.
  ② 晨升.探寻自卑的源头[J]青年文摘,2001年第1期.
  ③ 孙爱玲.论史湘云的赤子美[J]红楼梦学刊,2003年第4辑.
  ④王志尧.说“憨"论“呆"话人生——史湘云和香菱的遭际警示录[J]闽江学院学报,2002年第23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