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无极》的魔幻色彩与戏剧风格

作者:陈鸿秀




  关键词:《无极》 魔幻色彩 戏剧风格
  摘要:2005年上映的华语大片中,《无极》具有魔幻色彩但不是魔幻类型片。因为她虽然具备了现代魔幻影片的某些特征,但与典型魔幻片相比,尚有明显的区别。同时,《无极》在传奇性故事的安排、悬念的运用、人物台词的诗意化表达、真实复杂的人性表现等方面都呈现出强烈的戏剧风格。
  耗时三载、投资巨大的《无极》在人们的翘首期盼中上映后,市场反映热烈,评论界却相对冷静得多。或许是此片类型的杂糅奇特让人们莫衷一是;或许是编导传达的内涵过于丰富也过于概念化抑制了人们评说的欲望。客观地说,本片有许多看点:来自韩、日、中国香港和大陆的明星阵容,绚烂缤纷的色彩,华丽气派的场景,浪漫激情的人物形象等等,可以说都为影片提供了充分的商机。在影片种种富有冲击力的元素中,笔者认为,魔幻无疑是《无极》这部影片最重要的特色,也是故事情节得以发展的依托;同时,戏剧风格是本片不可忽视的艺术特色,体现了导演独特的审美眼光和美学追求。
  
  一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想象力创造了辉煌的人类文明,而幻想,则是人类想象力中最不受拘束的一类。当科学与巫术剥离之后,幻想便有了科幻和魔幻之别。科幻能够诠释历史上的不解之谜,描述未来宇宙中的种种奇迹,却无法替代魔幻给我们带来的古老的浪漫情怀。魔幻电影,顾名思义,就是以魔法、巫术为重要内容的电影。魔幻电影的风靡全球并非偶然,和上世纪发轫于拉美的文学流派——“魔幻现实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代魔幻电影的雏形,可以追溯到一九三九年的好莱坞儿童片经典——《绿野仙踪》,《绿野仙踪》以其动听的音乐、壮美的舞蹈和富有想象力的剧情征服了当时的观众,其后,世界范围内一批导演以他们的探索实践证明了魔幻题材影片(多改编自魔幻文学作品)的魅力。然而,传统电影的表现手法有限,魔幻题材的“魔力”还没能尽情展现。直到本世纪来临,随着计算机仿真动画技术的日渐成熟,以二〇〇一年《指环王:护戒使者》的成功为标志,魔幻电影才作为一种类型出现。眼下,电影界一股炽热的魔幻旋风正席卷全球,继《指环王》系列、《哈利·波特》系列热遍全球之后,好莱坞的《纳尼亚传奇》又创奇迹。可以说, 魔幻片方兴未艾,风头强健。被媒体定位为中国首部魔幻大片的《无极》和观众见面后,极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骄人的票房成绩,而相继上映的以《西游记》人物为素材的《情癫大圣》也再续了中国魔幻电影之风。魔幻电影区别于现实生活题材的影片,也有别于传统的科幻片和恐怖片,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电脑制作的恢弘场面取胜,所以“吸引眼球”是此类电影的第一要义。同时,此类影片虽然展示的是魔法世界中人物的命运、抗争,但善恶美丑的人情人性又是现实生活的隐喻象征。中国电影在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选择“魔幻”既可以更广泛地得到世界电影界的认同,又为国产电影带来某种契机,应该说是有意义的尝试。当然,比较起国内外的有关魔幻影片,《无极》正如其导演陈凯歌所言,它不是典型的魔幻类型片(陈凯歌对于媒体给《无极》戴上的魔幻头衔并不完全认同,他认为魔幻只是电影中的一个色彩)。
  不可否认,《无极》确实体现了现代魔幻影片的一些基本特征(抑或与魔幻影片的相似处):首先有一个是非善恶较量的故事框架。在故事的开始甚至发展中恶势力往往占有优势,拥有强大魔力(魔法武器),经过数次较量,正义一方最终取得胜利。如《哈利·波特》系列中伏地魔是杀害哈利父母的凶手,魔力巨大, 哈利数次幸运脱险,我想《哈利·波特》系列的最后一部影片也会尊重原著,让哈利成为最终的胜者与强者。《无极》中邪恶的代表——北公爵无欢阴险残忍,势力强大,拥有降伏他人的魔法,能够操纵强悍的国家机器,但最后还是失败并死去。二是有神奇的魔法世界与魔法武器(魔物),《指环王》的故事发生在“中土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生活着矮人、精灵、巫师、树人、半兽人及其他各种奇奇怪怪的生物,“魔戒”就在这样的世界里发挥威力,它可以让持有者隐身,也能够使持有者堕落。《哈利·波特》中的主人公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即魔法世界)中成长,飞天扫帚、隐身斗篷都具有神奇的力量,《无极》中无欢掌控的黑色羽衣有着某种魔力,雪国人鬼狼和昆仑善跑以致能穿越时光回到过去的情节,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可思议的。三是描述主人公传奇冒险的经历以及惊悚的气氛。《格林兄弟》中游手好闲、靠诈骗为生的两兄弟前往被诅咒的魔法森林探险,寻找在林子周边接连失踪的少女们,险象环生。《指环王:护戒使者》中弗罗多及其伙伴在毁灭魔戒的征途中,不断遇到对手索伦的爪牙——黑骑士(也被称为戒灵)的围追堵截,还遇到了居心险恶的白袍巫师萨鲁曼的囚禁和可怕的炎魔怪的袭击。在正义力量的保护和帮助下,魔戒远征队一次次地化险为夷,其中的险情迭出和惊悚气氛吊足了观众的胃口。《无极》中昆仑在马蹄谷中背着贪婪的第一位主人奔跑,穿过狂奔的牦牛群,死里逃生(贪婪的主人被射死);穿着大光明将军的鲜花盔甲,只身前往王城救王却神使鬼差射死了王救了王妃倾城,被北公爵追堵,作为让倾城活着的交换条件跳进波涛汹涌的急流中,后来生还;被大光明将军赶走后辗转飘零,同胞鬼狼带他回到亲人和族人被消灭的时光,让他了解自己的身世等等,都让我们领略了影片主人公富有冒险传奇色彩的经历。四是魔幻电影离不开电脑特技制作给观众带来的视听享受,《无极》也不例外,马蹄谷战役中壮观的场面、昆仑从无欢的鸟笼子里救出倾城后似放风筝的效果、鬼狼为同胞昆仑取盔甲时与无欢打斗的场景设计等均为电脑特技酣畅淋漓的运用。
  当然,《无极》与现代魔幻类影片的不同之处也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典型魔幻类影片感性的成分大于理性,起码不被理性淹没,就是说,影片爱恨情仇的流露、人性人情的揭示包裹于生动传神的形象塑造、扣人心弦的情节发展中,换言之,思想观念通过较丰满的“血肉之躯”承载传达;相比之下,《无极》在人物塑造上概念化倾向过于明显,从对人物的命名到每个人物形象所代表的类型、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无不体现了作品理性思考的成分,品味影片旨意,编导似乎急于将“命运”“爱情”“自由”“背叛”“尊严”等沉重的思想概念塞给观众,尽管故事复杂,但那些象征却没有了具体而微的所指。这可以看作《无极》与其他魔幻片的差别,也可以看作导演追求娱乐形式和人文内涵的完美结合所造成的缺陷。二是作为孩子最忠实的朋友,魔幻故事总是有一份童心伴随其中,典型魔幻片多和孩子的心灵世界(好奇、冒险、游戏等)、生物世界关联,而多少烙上了童话色彩。《指环王》《哈利·波特》等典型的魔幻影片自不必说,就是根据小说改编而来的国产《西游记》影视作品以及试图作为《西游记》“前传”推出的二〇〇六年贺岁片《情癫大圣》均拥有一批数量可观的少年观众,原因之一就是它们体现了魔幻类型片的魅力——挖掘出现实生活中缺少的童趣童心。《无极》虽然由两个孩子间的承诺背叛作为引子,但全片的内容几乎没有任何童趣童真可言,当然,导演的市场目光不是定位于孩子身上,而我们亦由此得出,不管媒体如何炒作宣传,《无极》不是魔幻类型片,尽管它具有了魔幻色彩。三是现代魔幻类影片都有相对清晰的时代背景,《哈利·波特》描述的是与现代社会中的现实世界(所谓“麻瓜”世界)相对应的魔法世界,《指环王》中的故事发生在中土世界,相当于人类的中世纪,《纳尼亚传奇》的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而《无极》讲述东方无极世界中三千年前之未来的爱恨情仇,有意将时代背景模糊化,只剩下历史中的人物,更具有寓言和象征意味,“我们这个世界还年轻的时候,人和神生活在一起”,电影开篇的字幕似在制造神话般的境界,故事展开的年代和地点都极其虚幻。看似微不足道的区别,却体现出编导不同的意旨——其他魔幻片尽量营造真实的气氛,尽快将观众带入引人入胜的魔幻世界,《无极》的背景介绍方式却让我们对故事保持一份清醒和距离。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