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红十字骑士的多重寓意之阐释

作者:熊云甫




  关键词:《仙后》 红十字骑士 多重寓意
  摘要: 本文对斯宾塞《仙后》第一卷中红十字骑士的多重寓意进行了阐释。从道德寓言的角度看,红十字骑士是一个“每个人”,其历险形象地体现了普通人的精神成长历程;从政治寓言的角度看,他从初出茅庐的骑士成长为圣乔治并成为了英国的象征;而在启示录寓意上,他由基督的模仿者,最终成为了基督式人物,形象地演示了一部新教徒关于宗教改革的《启示录》。
  斯宾塞的《仙后》是一部“对英国人性格本身产生过影响”, 并“在英国人精神上起到了神奇作用”的伟大的民族史诗①。但是其繁复的“寓言程序迄今尚未被破译出来”②。窃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仙后》的寓言具有独特的多重性。同是寓言体名著,《仙后》既不同于中古时期的《农夫皮尔斯之幻象》,也不同于王政复辟时期的《天路历程》;它的寓言不只局限于一个即道德的或宗教的层面,而是同时具有道德的、政治的、宗教的多层面的寓意。据“作者致劳利爵士函”,《仙后》的目的是一部道德寓言,但是其政治的、宗教的寓言性质也彰明较著,以至人们认为它是“一部宗教、政治史诗”③。所以某个人物可能同时具有道德的、政治的和宗教的多重象征意义。这种象征意义对于伊丽莎白时代的人而言是心领神会的,但是对现代读者来说,就必须充分发挥对古代之同情才能理解和领会。国内已有学者对《仙后》第一卷与英国宗教改革的关系进行了有分量的研究④,但是对作为该卷精神代表的红十字骑士人物形象的多重寓意进行阐释的成果仍属罕见。第一卷是全诗的缩影,红十字骑士又是阐释第一卷的关键。本文对该人物形象的寓意从道德的、政治的和宗教的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分析无疑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一
  
  从道德寓言的角度看,红十字骑士首先是一个“每个人”(everyman),即作为一个有原罪的普通人的代表。他实现自己目标的历险形象地体现了普通人的精神成长历程。据“作者致劳利爵士函”对第一卷情节的介绍,《仙后》的开篇遵守了史诗情节“从中间开始”(in medias res)的原则;故事纵然是 “从中间开始”的, 但在首章出场的主角红十字骑士并非是身经百战的宿将, 而仍是“未曾挥舞过武器”的初出茅庐的骑士⑤。他渴望着在“在英勇的战斗中检验自己的力量”,虽然有乌娜陪伴左右,并警告他要武器不离手,可他仍就“将不用的武器交给矮子暂时保管”,这种经验不足和鲁莽大意为他后来所犯的一连串的错误埋下了伏笔。这些错误也就是作为基督徒的“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在所难免的原罪。
  首先,他不能分辨真假。分辨真理与虚假是本卷贯穿始终的主线,也是红十字骑士人生戏剧的红线。他抛弃代表真正的教会的乌娜,而被代表虚伪的教会的杜埃莎所迷惑。他相信了由杜埃莎伪装、化名的菲代莎所编造的关于自己本是“一位皇帝的唯一的掌上的明珠,/辽阔的西方便是父皇帝国的疆域”的谎言。红十字骑士无法分辨真正的乌娜和虚假的杜埃莎,因为前者低垂的面罩和黑色的披肩遮住了她的美丽光辉,而后者的华丽装束又使人往往把她误当作真正信仰的化身,这戏剧性地说明了作为基督徒的“每个人”为什么难以分辨两个相互对立的形象。在生活的激流中,红十字骑士经历了重重暗礁的考验,一点一点地成熟起来,但他绝不是一个绝对成熟的人物,因为“根据基督教会关于品行问题的释义,一位圣徒永远不能绝对地自信与独立”⑥,所以每一次他身陷绝境时,要么是有亚瑟王子的相救,要么是凭借生命泉和生命树的神恩而获得新生。红十字骑士的成长永远是相对的成熟而非绝对的成熟;在与敌对势力的斗争中,他所取得的胜利只是相对的胜利而非绝对的胜利;即便到了卷末,他要退出这个人生戏剧的舞台,回到仙国女王身边的时候,他也未能达到绝对的自信的境界,或是获得绝对的胜利。红十字骑士也只是将阿奇马戈“打翻在地,用脚镣手铐捆绑起来,/投入深深的地牢中”;而阿奇马戈会在第二卷里再次出现并向该恩复仇则寓意深刻地表明善与恶、真与假的斗争并不能也没有由红十字骑士一劳永逸地解决。
  其次,红十字骑士不能拒绝情欲的诱惑。“在尚未习惯的情欲的强烈激情中,/或是在惯常的凡事怕出错的恐惧中”,他表现出对杜埃莎的情欲诱惑既被其吸引又对之排斥的矛盾情绪;“对她那恬不知耻的举止感到有点儿愤怒,/他原本是想在深刻的鄙视中将她杀死的” 。这种矛盾心态在第二章里表现得特别微妙,从而具有颇为深刻的寓意。当他亲眼目睹杜埃莎与另一个魔鬼“年轻的扈从” 淫荡作乐的场面时,他感到愤怒,同时也因此产生了颇为复杂的嫉妒情绪。“他妒火中烧,/理智的眼中充满了愤怒” ,“他回到床上,为这罪恶的一瞥/遭受着巨大的折磨和苦涩的痛楚,/ 因而不能安眠。”原文里“罪恶的一瞥”(quiltie sight),到底是指“罪恶的景象”还是指看到这番景象的“罪恶的一眼”呢?能否是指“罪恶的一眼”目睹了这“罪恶的景象”呢?如果没有罪恶的念头,那么为什么“当美丽的黎明女神用玫瑰色的手指/……为充满朝霞的天空披上外袍时”,他便匆忙离开,“不断地逃避他的念头和嫉妒的恐惧;/意志担任他的向导,悲哀却将他引入歧途” 呢?他所要逃避的真实念头会是什么呢?难道是“每个人”惯常有的一边是对原罪勃然大怒,一边是不自觉地对之默然接受?当杜埃莎讲述自己的身世时,红十字骑士心不在焉地听着:
  他始终沉溺在自己的强烈激情中,
  与其说他迟钝的耳朵在倾听她的故事,
  不如说他敏锐的眼睛在打量她的五官。
  红十字骑士被杜埃莎的华丽外表和伪装的端庄所迷惑,被情欲的诱惑所俘虏。
  其三,红十字骑士不能豁免于骄傲所带来的堕落。骄傲乃七大罪恶之首,“每个人”都会因此而堕落。红十字骑士的敌人对他弱点了如指掌,也知道如何利用这些弱点将其俘虏。正如杜埃莎两眼低垂,看上去显得率真和羞涩使得红十字骑士动了怜香惜玉之心而被骗一样,骄傲之宫富丽堂皇的外观,络绎不绝的拜谒的人群使得红十字骑士抵挡不住骄傲的诱惑,因而被一步一步地、毫无察觉地被诱入骄傲之宫。在这里他首先看见到了骄傲之宫的女主人卢西弗拉和她的六个罪恶助手共七大罪恶的游行,然后又为争夺“无信”的“可耻的盾牌”而与“无乐”打斗,最后“离开此地,虽然宽裂的伤口/尚未痊愈,还不能将战马跨骑” 。红十字骑士不能拒绝骄傲的诱惑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他所争夺的盾牌是一块与他自己所拥有的盾牌完全对立的“异教的盾牌”,也有很丰富的寓意;他带着肉体上正在化脓的伤口离开骄傲之宫,则非常深刻地暗喻着他心灵上的创伤仍在毒化着他的心灵,所以他后来再次被杜埃莎诱骗并被奥戈格里欧束缚也就不足为奇了。
  红十字骑士逃离骄傲之宫后脱掉他那象征基督徒信仰的盔甲,在那象征堕落的福音书的使人衰竭的泉水旁小憩,并再次被假象所迷惑:
  饮用了像水晶一样清澈的泉水;
  他那男子汉的体力就立即衰退,
  强大的膂力便化为了无力的虚弱。
  然后像一具沉睡的无知觉的僵尸被奥戈格里欧扔进地牢。红十字骑士再次成为虚荣的俘虏。虚荣乃虔诚之死敌。虔诚骑士先后被骄傲和虚荣所俘虏则寓意深刻地表明在通往真理和天国的路上正反两股势力的斗争是多么激烈,而作为基督徒的“每个人”红十字骑士需要经历多次的、反复的、惊心动魄的历险才能逐步到达彼岸。
  第四,红十字骑士所经历的精神危机来自绝望的诱惑。失去信心是作为基督徒的“每个人”所最难战胜的弱点。在陈述人生的罪孽、焦虑和疲顿时,绝望之洞的主人绝望俨然是一位雄辩家: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