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缘于法则的困惑和选择

作者:韩富叶




  《采》,以智写愚,以常人写非常规的结局;同时也以愚写智,以非常人写常态的日子,这主要表现在大鲁二鲁的身上,作者于此揭出了人性的美好,寄托了她对人类的祝福。大鲁二鲁的形象具有二重性,一方面体现了智障者的特点,另一方面又象征性地表现了人类不为欲动,坚守真理的美德。作为严重智障者,大鲁二鲁“言语木讷,思维迟钝”,缺乏常人的一些感觉和心态。兄妹俩牢记并坚守父母死前的嘱咐,虽不懂大鲁二鲁为什么不能睡在一起,却绝不睡在一起,并总能以欢快的心态接受苍苍婆的调侃,他们不懂为什么下了霜就秋收,却始终不为苍苍婆的言语所动,“在他们看来,秋收才是天经地义的事”。这样,在别人都忙着采浆果时,他们像往年一样忙着秋收。以常人的眼看,大鲁二鲁确实愚钝、死板,有着严重的智力障碍。但是金井人中唯有他们收获了秋,唯有他们能在封冻的大雪中相视而笑。而且,在秋收的间隙,大鲁二鲁也采了浆果,“只不过他们采了很少的一种,并且为它们做了最美的镶嵌”。显然,作者是以喜爱、欣慰,甚至赞美的笔调来塑造大鲁二鲁的形象,他们身上寄寓了作者对不为利诱、坚守法则者的赞颂。于是在苍苍婆劝说他们时,小说插入了对他们贫困家境的叙写,目的在于突出他们异于常人的死板,从而突出其象征意蕴——坚守的难能可贵。大雪中苍苍婆对大鲁二鲁作为的“温暖和欣慰”,正折射出了作者对人类美好品格的温暖和欣慰。所以,不能泥实地理解大鲁二鲁的生活方式,小说以愚写智,以笨写美,以智障者写出了常人易缺乏的品格。而也正因为作者塑造出了活生生的智障者形象,才能自然地寄寓她对人生的理解和思考,才便于她脉脉含情的言说和描绘。大鲁二鲁身上寄寓着作者对人类选择生活的美好祝愿。
  读《采》,感觉到迟子建另类的写作风采。题材、背景、人物等等,处处告诉读者她在描绘现实生活,“但在骨子里好像在讲述一个古老的传说,叙述一个含义深邃的寓言”。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被胡德培先生英明预言的“另一种新的艺术试验”,在《采》里得到了更为圆熟的展现,闪烁着迟子建独特的艺术光彩。《采》像一幅幅生动平凡的风俗画,诗意的温情总在画面荡漾;《采》像睿智好友的娓娓心声,理性的光辉总在画中闪耀。读着《采》,感觉到一串串的“符号”在流动,可是定睛看时又会疑惑:那些是“符号”吗?迟子建就是这样让凡俗的小村和山民有了令人深味的美感和意蕴。而《采》,则让人久久回首那缘于法则又出于法则的困惑和选择。我们相信:在现代生活的进程中,迟子建笔下的“雪花”会变得五色斑斓,更令人赏心悦目,更能让人望见走出困惑的曙光,感受选择后的暖意。
  (责任编辑:解正德)
  
  作者简介:韩富叶,河南焦作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副教授。
  
  ①李平、陈林群:《20世纪中国文学》,上海三联书店,第472页。
  ②③吕晴飞主编的《中国当代青年女作家评传》,中国妇女出版社,第210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