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赫·劳伦斯之“拉纳尼姆”王国的生态学解读
作者:丁礼明 唐 斌
劳伦斯在他大量的诗歌中,之所以选定大自然的万事万物作为诗歌的意象之物,也正是基于表达他的“拉纳尼姆”之生态文学观的思想与理念。可以说,他是超越时代意识的生态文学批评家,因为他的作品中所涵盖的和他的文学理论里所论及的生态文学内涵恰恰与现代的生态文学观点不谋而合、如出一辙。如在被誉为“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贡献”的诗集《鸟·兽·花》中,劳伦斯集中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大量的动植物形象,营造的是一个超越现实的新世界:一种生命何其和谐的世界。还有,他前期创作的诗《樱桃偷盗者》《赤脚跑步的婴儿》《在阳台上》和后期写就的《白鲸不会哭泣》《虹》《金鱼草》《农场之恋》等无不关注自然之物所折射出的纯洁、和谐与宁静。其实,劳伦斯所描绘的诗中世界恰如王诺在他的《欧美生态文学》中所论及的,即二十一世纪初美国生态文学批评家哈佛大学教授劳伦斯·布伊尔,英国利物浦大学教授生态文学家贝特都在自己最新的著作中提出一个新的观点:环境的想象。贝特在《大地之歌》《大地之梦》中也说到:“深层生态学的梦想永远不能在这个大地上实现,但是,如果我们还会作为一个物种而幸存于世,可能恰恰就依赖于我们还具有想象性的作品里梦想的能力。"
⑨如果说现代人还有环境的想象的话,那就是在理性主义束缚和控制下的,充满暴力和压抑的环境的想象。一如劳伦斯在作品中揭露的工业文明对传统与自然社会的破坏与毁灭。他痛恨现代文明的所谓工业化。因此,在其短篇小说《阿伦的手杖》《菊花磬》《迷途的少女》《袋鼠》中寻找“拉纳尼姆”是他一九一九到一九二五年间的基本主题。劳伦斯所要找寻的是与现实格格不入的一个“想象的世界”,他想象有一种环境,人类生活在纯自然状态下,男人和女人共同享用自然无私的供给——空气、洁净的水、阳光、植物、动物。两性世界达到完美与共融。劳伦斯所创造的“生态话语”就是从这些天然朴素的情感中产生的。可见,在劳伦斯看来,生态—环境—文学想象之间有一个相互缠结的复杂性连接。他的基于文学想象所构想的“拉纳尼姆”王国,就是想从生态与环境中去寻找自然与人和谐理想状态,在其中,他既按理想化的设计改变其中的自然生态系统,也计划创造一个环境和谐的社会生态形式。所以,从此意义上说,是“想象架构了生态与环境共同整体,想象如同空气充满了人类栖居的环境的每一空间。是想象造就了人类环境意识,在充满想象的生态环境中,人才可能不断地生成或创造真正的意义和有价值的生活,才能不断地抑制反生态行为的发生。生态想象培养和保留了我们人类诗意栖居的理想生活状态,也同时保存了人类健康行为选择自然和谐生活的智慧”
⑩。
劳伦斯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除了多次被评论家提到的著名的“血性意识”哲学理念外,他对“拉纳尼姆”生态王国的不懈探索与追求也是他作品的主题所在,即寻找一个理想之境去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男女关系融洽的新型“乌托邦”社会。
(责任编辑:水涓)
作者简介:丁礼明(1967- ),硕士,华东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唐斌(1968- ),硕士,华东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英语教学。
①应天士:《戴·赫·劳伦斯和“血的意识”》,《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88年。
②朱新福:《美国生态文学批评述略》,《当代外国文学》,2003第2期,第135页。
③王诺:《生态批评:发展与渊源》,《文艺研究》,2002年第3期。
④ Donald Worst, The Wealth Of Nature :Environmental History and ecological Imagin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p.27.
⑤厄瑟尔·康威尔:《劳伦斯书信选》,北方文艺出版社,1988年。
⑥陶东风:《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第六章:《文学与文化、道德与意识形态》,北京大学出版社,第341页。
⑦曾永成:《生态学——文艺理论建设的当代课题》,《成都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⑧《人民日报》,第16版,2004年6月29日。
⑨⑩王诺:《欧美生态文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