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神曲》结构艺术的多维观赏
作者:李 鹏
当然,如果说到《神曲》游历地府的情节设置,除了说它接受了古希腊荷马的《奥德修纪》和古罗马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的影响以外,还应看到它接受了阿拉伯文化的影响,这正如丁俊在他的《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神曲〉成因探析》一文中指出的:“《神曲》的创作深受欧洲文化传统、《圣经》以及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影响,自不必说。同时,还受到阿拉伯东方文化的影响……早在一九一九年,西班牙学者阿辛·伯拉修斯就指出《神曲》是受伊斯兰登霄传说而创作的……《神曲》的创作明显地受到登霄故事以及像《宽恕书》一类游历天界的作品的影响和启发。有人将《神曲》的总体结构及情节描写与登霄故事及阿拉伯一些幻游文学作品做了较详细的对比,发现无论是结构还是情节,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可见但丁作《神曲》,无疑受到了阿拉伯东方文化的启发和影响。”(14)
所以《神曲》是在接受《奥德修纪》、《埃涅阿斯纪》以及阿拉伯文化影响的基础上而就成目前这种“线形结构”的情节格局的。
第三,从内在布局看,吸纳梦幻文学的叙述方式,构成大故事套小故事、大梦幻套小梦幻、大场景套小场景的“框架结构”
所谓梦幻文学,是中世纪宗教文学经常采用的一种叙述方式。讲述人通常在春天的美景中睡着了,梦见他接着就讲述的事情。它常常以一个人或一个动物做向导,梦见的事件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寓言。它经常采用象征、寓意和梦幻的艺术手法。一个很有影响的例子是十三世纪法国的《玫瑰传奇》。深受宗教文学影响的但丁在《神曲》中也采用了这种形式:1.他以自己作为主人公,假想他作为一名活人,自叙在人生中途(35岁),“在昏昏欲睡的当儿,我就失掉了正道”,“迷失在一个黑暗的森林之中”(15),从而开始了他“梦见他接着就讲述的事情”。2.正当他想往一个荒凉的山坡攀登时,忽然出现了象征淫欲、强权和贪婪的三只野兽——豹、狮、狼拦住去路。在这危急关头,他的第一任“向导”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受贝雅特丽齐之托前来援救但丁从另一条路走向光明。此后维吉尔带领他游历了地狱、炼狱,第二任“向导”贝雅特丽齐带领他游历了天堂,并见到“上帝”。3.整个幻游三界这一过程还是一个有着多重意蕴的“寓言”,这正如但丁自己在谈论《神曲》的信《致斯加拉大亲王书》中说到的:“为了进一步阐述我们的意见,必须说明这部作品的意义并不简单,相反,可以说它具有多种意义,因为我们通过文字得到的是一种意义,而通过文字所表示的事物本身所得到的则是另一种意义。头一种意义可以叫做字面的意义,而第二种意义则可称为譬喻的、或者神秘的意义。为了更好地阐明它的意义,这种处理方式可以就下面这行诗考虑一下:‘当以色列逃出埃及,雅各的家族逃出说外国语言的异族时,犹太就变成他的圣域,以色列就变成他的权力。’假如你就字面而论,出现于我们面前的只是以色列的子孙在摩西时代离开埃及这一件事;可是如果作为譬喻看,它就表示基督替我们所作的赎罪;如果就道德意义论,我们看到的就是灵魂从罪恶的苦难到天恩的圣境的转变:如果作为寓言看,那就是圣灵从腐朽的奴役状态转向永恒的光荣的自由的意思。虽然这些神秘意义都有各自特殊的名称,但总起来都可以叫做寓意,因为它们同字面的历史的意义不同。……我们了解了这一点之后,就可清楚地看出环绕主题的不同意义一定有两层,因此我们必须从字面意义上,然后又从寓言意义上,考虑这部作品的主题。仅就字面意义论,全部作品的主题是‘亡灵的境遇’,不需要什么其他的说明,因为作品的整个发展都是围绕它而进行的。但是如果从寓言意义看,则其主题是人,人们在运用其自由选择的意志时,由于他们的善行或恶行,将得到善报或恶报。”(16)
所谓框架结构是叙事体文学的一种结构方式。整篇作品有一个总纲性故事,里面大故事套中故事,中故事套小故事,小故事有时又包含着故事,由一个故事引出另一个故事,每个故事相对独立又紧密相连,上下衔接,前后呼应,形成有机整体,从而把众多题材各异、内容不同的小说或者故事联结成一个整体。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采用的便是这种结构方式。“无疑受到阿拉伯东方文化启发和影响”的《神曲》也具有这种框架结构的特征:其一,作品开头所讲述的“但丁”在人生中途迷失在一片黑暗的森林中直到维吉尔受贝雅特丽齐之托前来援救但丁从另一条路走向光明,可以说是《神曲》这个故事文本的一个“总纲性”故事;其二,“但丁”在地狱、炼狱、天堂的所见所闻所论所思,穿插的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故事,它们或者是但丁自己的故事,或者是但丁所遇到的灵魂们生前的故事,或者是灵魂们所讲的其他人的故事,均是这个总纲性故事中所套的小故事;其三,在这个神游三界的梦幻中,但丁在《炼狱》中还写到“但丁”的三个梦境——第九篇中那个翱翔天际的雄鹰闪电般俯冲下来把“但丁”直带到火球旁边(17)、第十九篇中口吃眼斜的西壬唱着让人迷惑的歌曲准备诱惑“但丁”时被一圣女所救(18)、第二十七篇中年轻漂亮的贵妇人利亚左采花右采花要做成一个花圈以装扮自己(19)——这三个梦又使得《神曲》有了大梦幻套小梦幻之势。其四,摊开书卷,整体统观《神曲》,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是三个并列的完全不同的场景——地狱、炼狱和天堂。这些场景在空间上层递展现,每一重世界都有九层,每一层中又有许多小的场景,形成了层中有层、大场景套小场景的格局。而这一点应该也属于框架结构的表征。
(责任编辑:水涓)
作者简介:李鹏(1964- ),南阳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西欧中世纪文学研究。
①(12)转引自张曙光:但丁的奇异旅行[J].北京:国外文学,2004年第2期,第26,24页。
②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编:比较文学研究资料[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19页。
③⑤⑦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4,54,54页。
④⑥⑧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三卷,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80,180,180页。
⑨⑩维吉尔:埃涅阿斯[M].杨周翰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65,127页。
(11)王忠祥,宋寅展,彭端智主编:外国文学教程[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7月版,第111页。
(13)李晓卫:论欧洲中世纪文学与古希腊罗马文学的关系[J].武汉: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6期,第128页。
(14)丁俊: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神曲》成因探析[J],兰州: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第105-106页。
(15)(17)(18)(19)但丁:神曲[M].王维克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第三版,第3,198,246,292页。
(16)转引自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159-160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