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唐人咏襄阳诗话

作者:杜汉华




  俞陛云《诗境浅说甲编》云:“前四句仰古今,寄慨苍凉。凡登临怀古之作,无能出其范围。句法一气挥洒,若鹰隼摩空而下,盘折中有劲疾之势,洵推杰作。刘长卿之‘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近人沈归愚之‘微茫欲没三山影,浩荡还流六代声’;高念东之‘依然极浦生秋水,终古寒潮带夕阳’。同一临江书感,孟诗尤百读不厌也。五六句言天寒水落,写岘山所见之景,洞庭浩瀚无涯,至冬泛溢之水,悉归于槽,益见其深。余曾涉洞庭,知其深字之确。收笔追怀羊祜,及本题应有之义也。”
  
  3、 吟咏鹿门山
  鹿门山,因东汉襄阳名士庞德公携妻子在此采药不归,以避开刘表请其做官的诚邀而闻名天下。孟浩然、皮日休、唐彦谦、庞蕴等一批诗人先后隐居在此。山中有庞德公制药洞等名胜古迹。孟浩然初隐鹿门山,是借隐扬名,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并不是后来的真隐。
  鱼梁洲汉唐时在岘首山下的汉江中,是孟浩然由涧南园往鹿门山的必经之地。汉末庞德公在鱼梁洲上盖有住房,置有地产,常来此耕读。司马德操则住在渔梁洲附近的汉江西岸边;庞统住处,也距此不远;徐庶则住在汉江东岸。这里成了当时襄阳名士、胸怀天下的知识分子聚会的地点。诸葛亮、庞统就在这种聚会交游的氛围中成长起来,成了经天纬地之才。
  吟咏鹿门山的有孟浩然的《登鹿门山》《夜归鹿门歌》、阎防的《夕次鹿门山》、皮日休的《鹿门夏日》、释贯休的《经孟浩然鹿门旧居二首》、裴说的《鹿门寺》、释齐己的《过鹿门作》。其中后人评价最高的是《夜归鹿门歌》。诗歌前四句写乍见渔梁渡的景象,写得有声有色。后四句写自己昔日在庞公隐居之处往来的幽趣,写得舒缓自然。明代唐汝询称:“此篇不加斧凿,字字超凡”,清代张谦宜也说此篇“句句下韵紧调也,脉却舒徐”。
  
  4、吟咏孟浩然
  唐人咏襄阳诗中对孟浩然的赞颂感怀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诗题中与“孟浩然”有关的是:王维的《哭孟浩然》、李白的《赠孟浩然》、刘昚虚的《寄江滔求孟六遗文》、陈羽的《襄阳过孟浩然旧居》、白居易的《游襄阳怀孟浩然》、张祜的《题孟处士宅》、朱庆余的《过孟浩然旧居》、卢延让的《吊孟浩然》、罗隐的《孟浩然墓》。
  这些诗歌中,对孟浩然最为钦敬爱慕的是李白,他在《赠孟浩然》诗歌中把孟浩然描绘成了十分高洁、风流儒雅、超凡脱俗,有傲视帝王的神仙气质般的人物,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人们误以为孟浩然隐居鹿门山,一直像庞德公一样,毫无终南捷径的功利思想,就源于此诗。
  这些诗歌中对孟浩然最为深情的是王维,他的《哭孟浩然》虽只四句,却能让我们体味到王维不忍再见故友遗迹,以免撕心裂肺的伤感之情。杜甫的《遣兴》《解闷》、白居易的《游襄阳怀孟浩然》,对孟浩然的诗品、人格,成才环境的评价,都十分中肯,充满了热爱钦敬之情。
  
  5、吟咏汉水
  唐诗的诗题中,涉及到襄阳那段汉江的也为数不少。如李百药的《王师渡汉江经襄阳》、岑参的《与鲜于庶子泛汉江》、丘为的《渡汉江》、梁洽的《观汉水》,钱起的《江行》、元稹的《渡汉江》、贾岛的《行次汉上》、杜牧的《汉江》、李善夷的《责汉水辞并序》、鱼玄机的《隔汉江寄子安》、李涉的《汉上偶题》,卢肇的《汉题诗并序》、崔涂的《初过汉江》、吴融的《渡汉江初尝鳊鱼有作》、罗隐的《汉江上作》。这些诗歌中,最为精彩的,当属宋之问的《汉水宴别》和王维的《汉江临眺》。
  宋之问的《汉水宴别》有“汉广不分天,舟行杳若仙……戏游不可极,留恨此山川”的名句,王维的《汉江临眺》有“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的名句。这两首诗歌,可谓咏襄阳汉水的“双璧”和极品,它们引发了人们对古襄阳的无限向往,也带给襄阳人以无尽的自豪。
  
  作者简介:杜汉华,男(1955-),河南内乡人。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襄樊市江汉旅游文化所所长,从事荆楚文化、传统音乐和旅游开发研究。
  
  参考文献:
  [1] 林德保.李俊.倪文杰,详注全唐诗,大连:大连出版社,1998,1-3547。
  [2] 刘子骧.程发义,历代咏襄阳诗萃,襄樊:襄阳县志办公室,1984,1-179。
  [3] 魏平柱,唐代襄阳诗歌评注,香港:香港国际学术文化资讯公司,2004,1-331。
  [4] 杜汉华,三国胜迹数襄樊,荆楚文史,1993,(1):119-12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