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北回归线标往】
在台湾西部嘉义县西南顶寮村之南约480米,距县城约5公里。纵贯公路和铁路东侧。地当北纬23°27′4″51,东经120°24′46″5。标柱以南属热带,以北属亚热带和温带。时有游人到此参观。另在东部纵谷花莲县瑞穗乡亦有标柱,与西部标柱遥对。
【吴凤庙】
又名阿里山忠王祠在台湾嘉义县中埔乡,距县城约10公里。
吴凤生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福建漳州人,移居台湾诸罗县打猫(今嘉义民雄)。因通晓阿里山土著部落民情,被任为通事,甚得阿里山土著居民信任,后因劝导废除猎首恶习未成,决定牺牲自己生命,进行感化。传说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八月十日被误杀,时年71岁。阿里山部落民众深受感动,放弃猎首习俗。后人为纪念其舍身劝化之功,在他殉难处立碑,并于嘉庆末年在附近约1公里他生前住处建庙;1917年改建新祠。每年三月初三和八月初三(或八月初十)举行祭礼。至今游人络绎,庙中香火不绝。
【阿里山】
在台湾嘉义具以东。阿里山脉中心群峰的总称,东距台湾最高峰玉山甚近。主峰大塔山海拔2,663米;次为塔山,2.480米。有森林铁路登山,共长82.6公里。阿里山区是台湾著名天然森林区。古木参天,其中的一株老红桧,高约53米,树龄达三千年,被称为“神木”。阿里山风景以大塔山断崖、塔山云海和祝山观日出等最为有名;三代木、姊妹潭、慈云寺、高山博物馆等亦可供游览,山间气候温和,虽届盛夏,远胜北国凉秋,加以风景雄丽,林木葱笼,为全台最佳避暑胜地。三四月间林海樱花烂漫,红白辉映,深山景色,另是一番妩媚。
【松柏坑】
即松柏岭,亦名松岭。在台湾西部八卦山台地南端,属南投县海拔400多米,山林优美,有受天宫庙,建于乾隆初(一作康熙年间)。近年已扩建为大庙。每年三月三日有庙会庙前山坡阶梯两侧罗列各种动物装饰及高大神像,已成为台湾中部新兴游览区。
【日月潭】
台湾著名风景区,在中部南投县丛山中。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水面海拔760米,面积7.7平方公里,最深27米。中有一小岛名珠仔屿,亦名珠仔山,海拔745米。岛北为日潭,南为月潭,以轮廓近似日月得名。旧台湾八景之一的“双潭秋月”指此。清初尚无日月潭之名,地属“水沙连”。《台湾府志》:“水沙连四周大山,山外溪流包络,自山口入为潭。”又云:水沙连山“内有大湖,四面皆山,共二十四番社,隔湖负山而居,路极险峻”,有“海外别一洞天”之称。1931年下游山麓兴建水电工程,1934年第一发电站完成后,湖面水位提高21米,最大深度由6米增至27米,面积由4.5平方公里扩大至7.7平方公里,轮廓己不复如原状;珠仔岛面积由原来的8公顷缩为1公顷,改名光华岛。游人泛舟,可登临驻足,览赏环湖景色。潭的四周,林木扶疏,翠峰环抱,潭东水社大山高达2.056米,朝霞暮霭,明月清晖,时或烟雨迷蒙,湖山隐约,环境幽谧,风光旖旎。七月平均气温略高于22℃,一月略低于15℃,夏季凉适,尤为避暑胜地。山腰湖畔兴建寺庙楼宇甚多,主要有文武庙、孔雀园、玄光寺、玄奘寺等。抗日战争期间被日人从南京天禧寺劫走的部分玄奘遗骨,于1966年从日本取回,初存狮头山开善寺,继移日月潭玄光寺,后存玄奘寺,从此湖光山色又添一胜,西岸湖滨一带旅舍林立,东南岸的邵族居民聚落,有专供游客观赏的土俗歌舞表演。下游日月潭(门牌潭)和水里两处发电站,为台湾最早建成的水电中心,也是游人观光之地。
【埔里】
在台湾南投县,为一山间盆地,海拔400—500米。有鲤鱼潭、醒灵寺、观音泷等风景点。为台湾岛的地理中心,在虎头山腰建立“地理中心碑”。山间盛产蝴蝶,种类繁多,年产可达1,500万只。
【雾社】
在台湾中部山区,属南投县,距埔里镇23公里。位浊水溪上源与眉溪的分水岭上,海拔1,148米。附近有瀑布,早晚云雾笼罩,咫尺难辨,故名雾社。1930年10月27日爆发雾社高山族居民反日武装起义,遭日本侵略者残酷镇压,居民被杀二千余人。起义领导人莫耶·莫那鲁道父子和花岗兄弟等均壮烈牺牲;近年已将其遗骨安葬至起义地点,并建立山地同胞抗日纪念碑。此地是群峰迭翠,溪涧奔流的天然风景区,二三月间樱花盛开,景物尤美。眉溪河谷有人止关、枫树林等,分水岭上有樱台,南侧浊水溪上源有万大水库(又名雾社湖)、春阳、芦山温泉等游览区。附近合欢山区一带冬季积雪甚深,有滑雪运动场。
【溪头】
在台湾南投县南部,位于浊水溪南侧一小支流的源头附近。海拔1.150米,为台湾大学实验林区中心。台大实验林是台湾著名示范林,面积约2,500公顷,遍植柳杉、台湾杉、红桧、扁柏,楠木、孟宗竹等林木,有标本园、苗圃、大学池等,还有银杏林和自美国引进的红杉。大学池位于海拔760米处,面积约两公顷,有人工布置的亭、桥、花木,景致幽雅。在1,320米处有红桧“神木”,高46米,树龄约二千八百年。是台湾中部重要游览区。
【北港妈祖庙】
亦名朝天宫、圣庙。在台湾云林县北港镇,临北港溪右岸。北港为台湾早期与大陆往来的重要口岸,来自福建等地的拓荒者多自此登岸。妈祖相传是福建莆田县贤良港林姓女子,生于宋初,二十八岁在贤良港循州屿,‘升天”。莆田人在岛上建庙奉祀,被认为航海的保护神,闽粤沿海居民亦普遍立庙供奉。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有闽人傅姓自福建迁台,带同湄州朝天阁的妈祖神像在北港建庙奉祀。乾隆十六年(1751年)大修神殿、拜亭、畔室等,其后多次重修。1905年地震被毁,1908—1912年重建。台湾居民笃信妈祖,不仅视为航海保护神,而且作为年岁丰收和保境安民的象征。此庙在全台三百多所妈祖庙中规模最大。每年衣历一至三月,来自全省各地的进香团络绎不绝,人数多至数十万。在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前后,香客最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