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天水县礼县秦安县





  【玉泉观】

  俗称城北寺,又名崇宁寺。在甘肃天水市北天靖山麓。建于元大德三年(1299年)。现存建筑为明清时重建。紧依城垣,顺山势升高。中轴线自下而上,有山门、遇仙桥、大门、通仙桥、青龙殿、白虎殿、人间天上坊、玉泉阁、第一山牌坊、三清殿,山顶有小庙,传为明魏忠贤生祠。侧有雷祖庙、三官殿、诸葛祠、托公祠、三清阁、选胜亭、静观亭、苍圣殿、玉泉井。井上有六角亭。神仙洞传为元代陆、马二真人羽化处。三清殿梁上墨书题记”明嘉靖叁拾陆年岁次丁酉季冬重建”,第一山牌坊墨书题记“嘉靖叁拾柒年建”。亭台高下,碑碣遍山;林木蓊郁,曲径深幽。登观远眺,山川城廓尽收眼底。

  【伏羲庙】

  俗称人祖庙在甘肃天水市西关。建于明弘治三年(1490年),嘉靖三年(1524年)重修。相传古时伏羲、神农部落聚集在渭水流域的天水,后人修庙祭祀。庙临街,两门三进,自南向北有:牌坊三间,单檐歇山顶,矗立在高3米的台基上,周围以砖砌勾栏;大门五间,通长17.6米,进深两间,悬山式,中央置宝瓶;仪门面阔五间,进深两间。主体建筑为太极殿,屹立于长26.4米、宽13米、高1.8米的月台上,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通长26.6米。重檐歇山顶,琉璃瓦顶,饰螭首。脊饰缠枝牡丹、龙、兽、鸦尾,斗栱五铺,三抄,三平昂,刻卷云和龙头。门扇怖透花金线艾叶纹。圆窗透花,刻二龙一珠,障水板刻松鹿图,雕刻精美。殿身为双槽十架椽减住结构,内有金柱两排八根,上部绘河图,藻井顶棚等分六十四格,绘六十四卦。内有伏羲泥塑彩绘像。后有先天殿,原把神农,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通长19.4米,单檐歇山顶。侧有朝房、碑房、庑殿、鼓乐亭。庙原东北有池,跨池有桥,池畔有亭,名曰见易。院内植古柏、古槐几十株,绿荫蔽天,生气蓬勃。

  【李广墓】

  在甘肃天水市南1公里南山麓石马坪。封土高约两米,墓碑刻“汉将军李广墓”,据传是李广的衣冠军,葬宝剑衣物。墓前有石兽石马,造型生动,故得石马坪之名。李广(?—前119)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生于天水。善骑射。为西汉名将,文帝时,参加反击匈奴贵族攻掠的战争,转成朔漠四十余年,历经七十余战,屡建奇功,匈奴人称为飞将军。元狩四年(前119年),随大将军卫青攻匈奴,以失道被责,自杀。

  【南北宅子】

  在甘肃天水市内,明朝举人胡来缙的住宅。南、北宅隔街对峙。南宅子东北角大门三间,硬山顶,高悬“副宪第”匾额。照壁西侧门匾“桂馥”,四合院,正厅坐南朝北,阔五间,进深四槛,悬山顶单檐,灰筒板阴阳瓦,砖木结构,门窗有简单浮雕,旁有小四合院,原是佛堂、书房、客厅。照壁东侧三合院,南为正房,阔三间,进深两间,悬山单檐,门窗已改建。胡来缙曾任县令、户部郎中,山西按察副使,廉洁奉公,不畏权势。其子胡忻,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直言上谏。原有牌坊座落大街,高悬“父子乡贤”木匾。北宅子亦是胡氏旧居,仅存二层楼房,梁上墨书“大明万历四十三年乙卯夏四月十五日建”。雕花栏板华丽,每块浮雕花饰各异,雕工精细,彩绘古朴,为明代佳作。明代民宅甘肃只此一处。

  【双玉兰堂】

  旧称甘泉寺,在甘肃天水县东南20公里甘泉镇南街。《秦州志》载:“东南七十里佛殿中有泉涌出”,“泉在厦前檐下,名曰春晓泉,东流入永川,其水极盛,旱不竭,冬不冻,士人引以灌田,作寺覆其上,号甘泉寺”。杜甫客居秦州赋名泉:“山头到山下,凿井不尽土。取共十方僧,香美胜牛乳。”泉清不浊,潺潺缓流,味甘而纯。寺旧时已毁。现存侧院,坐西向东,解放后立为双玉兰堂纪念馆,西殿门上悬齐白石书“双玉兰堂”匾额。殿前左右两棵玉兰树,相距5米,高18米,枝头花开如白玉雕琢,高洁雅丽,盛开半月,相传树龄已一千二百岁。

  【石门】

  在甘肃天水县城东南50公里陇南山区,两峰对峙,形如门,故名。相传有虎豹出没,俗称卧虎台。《秦州志》载:“石门山东南百余里,其山壁立千仞,苍翠欲滴。四周峭壁无径,中通路若门,因号石门,盖天险也。”陡岩峭壁,犬牙交错,千奇百怪,林木藤萝遮天蔽日。主峰上有明、清重修的真武祠、王母祠、三清殿、无量殿、玉皇殿和钟楼,峰间架通仙桥亭,从山门登山,沿小径盘旋10余里至山顶,北眺陇山、渭水,山环水绕。南望秦岭起伏,峰峦深远,烟波浩渺中的麦积山隐约可见,状如云海中岛屿。中秋夜,皓月仿佛从石门缝中徐徐升起,变幻无穷。石门月夜,意趣盎然,为天水一景。

  【仙人崖】

  在甘肃天水县城东南约40公里。以传说有神仙出没而得名,每到盛夏夜,火光从崖面飞出,名曰仙人送灯。东西走向约3公里,分为东庵、西庵、南庵、宝盖山和■珠山,面山带水,群峰环峙,清幽绝俗。山腰藤萝掩翳天然洞穴,奇形怪状。西庵长约90米,深10多米,穴内起平台,建殿宇楼阁十四座共三十六间,可容万人。东庵长约70米、深8米,内有明代建筑莲花寺,又名罗汉堂,塑佛、十八罗汉。侧有僧房,左有高梯通莲花洞,内凿石莲、石桌、石凳、石炉、石灶、石棋盘,塑披发仙人坐石上,传为剑客修炼处。两庵间,■珠山孤峰突起,羊肠小道,曲折盘旋,至顶约80米,古柏茂密,野花幽香。顶峰前建望云楼,后建无量殿,旁有钟楼,悬永乐铁钟一口。对面突起一峰高约70米,四面绝壁。山腰有南天门,上有燃灯阁,顶是玉皇阁。南庵残存魏晚期影塑四身和宋代塑像及壁画。野草蒙茸,奇花异树,清幽险峻。壑中平旷处原有寺庙。泉涌清流,气候宜人,为陇右林泉佳境。

  【麦积山石窟】

  在甘肃天水县城东南约30公里山中。崛起一峰,高150余米,如农家积麦之状,因有此名。据文献记载,后秦时开窟造像,创建佛寺。西魏文帝时,再修崖阁,重兴寺字,魏文帝皇后乙弗氏薨,凿麦积崖为龛而葬。北周保定、天和年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亡父造七佛阁。隋文帝曾建宝塔“敕葬神尼舍利”。山顶现存舍利塔为清代重建。历代开窟造像在距山基20—30米、70—8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层层相迭,上下错落,密如蜂房。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地震,崖面中间塌毁,窟群分成东崖和西崖。现保存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各代洞窟一百九十四个(东崖五十四个,西崖一百四十个),泥塑像、石雕像七千亲身,壁画1,300多平方米。泥塑有高浮塑、圆塑、粘贴塑、壁塑四种。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端庄的佛,犹如头上无冕旒的世俗帝王,侧侍的菩萨、弟子,有的低眉含嫣,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或眉开眼笑,有的俊俏活泼,向人招手致意,还有聪慧虔诚的少年和天真的男女儿童形象。从高约16米的阿弥陀佛,到10余厘米小的影塑,从神圣的佛到天王脚下“金角银蹄”的牛犊,均精巧细腻,栩栩如生。把神人格化,生活气息浓厚,令人感到亲切,而不神秘。泥塑上彩而不重彩,被誉为塑像馆。抬头仰望,凌空飞栈。攀行其上,惊险陡峭,五代《玉堂闲话》云:“其青云之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虽自人力,疑是神功。”在群众中有“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积木成山,拆木成功”的传说。石窟形制完全按照我国民族建筑形式开凿,方型、平顶,前壁开门,两侧开龛的房屋建筑为崖阁式。麦积山是秦岭山脉西端的奇峰,冬暖夏凉,秋季细雨霏霏,云雾缭绕,《广舆记》誉为“秦地林泉之冠”,“麦积烟雨”为天水八景之首。登上高70多米的上七佛阁(俗称散花楼),居高临下,扬手撒花,花随着上旋气流越飘越高。峰峦重迭,碧波如海,与蓝天相接。解放后加以管理保护,使古老的艺术宝库倍增光辉。

  【祁山岩关诸葛亮庙】

  在甘肃陇南山区的礼县境内,汉水源头,南面临水,拔地而起,独做群峰,素有“祁山暮雨”胜景。岩石奇特,古柏苍翠。上有清代重修诸葛亮庙,内有塑像、影祠,尚存历代名人书写匾额三十余面、楹联五副、碑石二十余通,对诸葛亮毕生事迹和功业概述甚详,字迹劲秀,古趣盎然。

  【大地湾遗址】

  在甘肃秦安县城东北40公里邵店村。属仰韶文化遗址,距今七千八百年。1978年开始发掘,共发掘房屋238座,是研究建筑新石器时代的实物例证。在此出上陶、石、骨器数千件。石器制作粗糙,有刀、铲、斧、敲砸器。陶器均为夹砂红陶,火侯低,质地较松,陶色不均匀,全部手制。四足鼎,造型奇特。此遗址器形和纹饰与宝鸡北首岭下层差别较大,但和华县老官台、元君庙下层则近似。为研究仰韶文化的分期问题提供了大批资料。其中一件人头形器口的彩陶瓶,是研究当时人的发式、服饰、风俗等的珍贵资料。另有一方地画,为我国已发现的最早原始绘画艺术,对研究绘画起源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还出土一对口径51厘米的六千年前的变体鱼纹彩陶大盆,制作正规,图案精美,笔法流畅,是彩陶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