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
在河南中牟县城东北2.5公里。现有官渡桥村,因傍官渡水而得名。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官渡之战”即在此。据《中牟县志》载:“林柜坡,在中牟县东北一十里,曹操驻兵官渡,引河水于地中,覆之土,灌袁绍军处。”林柜坡距渡1.5公里。距官渡3.5公里许,有一村庄名草场,因当年曹操在此存放粮草而得名。官渡10公里外霍庄村,村西有一荒岗,荆棘从生,传是袁绍屯兵处,故名袁绍岗。官渡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
【打虎亭汉墓】
在河南密县城西约6公里,绥水南岸台地上。东西两墓并列,高大的土冢相连,犹如土山。西墓庞大,用砖石筑成,分七室,总长25.16米,宽17.28米,中室高4.88米。墓室南有斜坡墓道,长25米。墓底铺煤,厚0.5米。墓内画像石刻丰富,雕刻具独特风格。墓门正背两面刻有铺首衔不和珍禽异兽组成的图案。前室顶部则为莲花和菱形方格组成的藻井,壁上刻有大幅迎宾图。东、南、北三面耳室刻绘庖厨、烹饪、车辆、馈赠、宴饮等。东墓与西墓毗邻,结构近似,唯形制略小,壁画全系采绘,有车骑出行、舞乐百戏宴饮、相扑等,线条汉畅,栩栩如生,五色缤纷,琳琅满目。后寺郭三座汉墓,在打虎亭东北2.5公里,墓室结构和壁画内容与打虎亭墓基本相同。
【石窟寺】
在河南巩县城东北约8公里的大力山下。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建。原名希玄寺,宋代名十方净土寺,清改今名。东西魏、北齐、隋、唐及北宋,相继在此凿窟造像。现存五窟、二百五十六龛、七千七百四十三尊佛像和数十篇题记。石窟呈方形,有中心柱,柱四周凿龛造像。窟顶雕支条分格或平棊。佛像脸型方圆,衣纹疏朗,乡呈静态。第一窟门内两侧雕“帝后札佛图”,其余三壁雕佛像和佛传故事。壁脚雕神王、怪兽和伎乐人。“帝后礼佛图”分三层六组,每层比丘和比丘尼作前导,后为皇帝、皇后和侍从,前呼后拥,反映了皇室的宗教活动。构图简练生动,为我国现存浮雕中较完整的杰作。
【杜甫故里】
在河南巩县老城东1公里的南窑湾。此地背依笔架山,前临广阔沃野,东泗河经此注入洛水。唐代大诗人杜甫(712—770)即诞生在笔架山下的一孔砖砌窑洞里。杜甫的曾祖父杜依艺曾任巩县令,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诗人,杜甫少年时代即在此度过。这里土地富饶,山川壮丽,哺育了诗人的成长,陶冶了诗人的品格。1962年杜甫故里经过修葺,恢复了原貌。郭沫若为“杜甫故里纪念馆”题额。
【宋陵】
在河南巩县西村、芝田、孝义、回郭镇附近。北宋九个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所虏囚死漠北外,均葬此。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宏殷的陵墓由开封东南迁巩,共为七帝八陵,附葬皇后二十余个。陪葬宗室及王公大臣,如寇准、包拯等墓三百多座,形成庞大的陵墓群。邙岭起伏,蔚为大观。八陵为,永安陵,赵匡胤的父亲赵宏殷的陵墓;永昌陵,太祖赵匡胤的陵墓;永熙陵,太宗赵灵的陵墓;永定陵,真宗赵恒的陵墓;永昭陵,仁宗赵祯的陵墓;永厚陵,英宗赵曙的陵墓:永裕陵,神宗赵顼的陵墓;永太陵,哲宗赵煦的陵墓。陵墓建制基本相同,都有较大的陵台。陵台四周有神墙,四角有角楼,四墙中间设神门,东、西、北三神门外各有雕狮一对,南神门外神道两侧排列着雄伟壮观的石刻群,有宫人、将军、大臣、客使及石兽、石柱等。气度豪放,威武壮观。现永昭陵和永厚陵的陵区已修建为宋陵公园。
【铁生沟治铁遗址】
在河南巩县老城西南29公里。铁生沟村群山环抱,矿藏丰富,南侧为一处规模较大的西汉冶铁遗址,东西长约180米,南北宽120米,总共21.600平方米。遗址周围断崖上,裸露出不少炼渣、矿石未、烧土和黑灰。在冶炼场附近的南北两山上,发现有汉代采矿场的遗迹。冶炼场西南3公里的罗汉寺和西北的罗泉、北庄均发现有采矿井和巷道。1958—1959年发掘,在2.000平方米范围内,挖出炼炉十八座,其中有长方形炼炉、圆形炼炉、排炉、低温炼钢炉、反射炉及熔炉和锻铁炉各一座。还有海绵铁铸造坑、藏铁坑、配料池等。出上了各种铁制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兵器等一百六十六件,以及大批的陶制生活用具和铜钱。从出上的煤块、煤饼和煤渣看,我国西汉时期即已用煤冶铁。特别经过对出土铁器的金相分析,发现西汉时已有球墨铸铁,在国际上已引起高度重视,对研究我国古代冶金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