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山】
原名登高山。在福建漳州市西北。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因山上长紫芝,改称紫芝山,简称芝山。从天宝山起,有十二峰峦起伏,逶迤至此峻拔高耸,为漳州主峰。自唐以来,梵宇称盛,开元、净众、法济诸寺先后兴建。因年久荒废,仅存甘露、威镇、日华三亭。甘露亭,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天降甘露,知府孙裕乃建。威镇亭,与郡南威镇阁相望,乃以威镇名亭。始建于明弘治间,嘉靖十九年同知谢纮重建,至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郡守魏荔彤重建,改名万寿纪恩亭。日华亭,明崇祯间建,以旭日初升,丹曦满亭,故名。
【仰文楼】
在福建漳州市中山公园内。原是唐宋以来漳州府后楼,至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知府魏荔彤改建为仰文楼。1932年4月,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后,在此成立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对扩大工农武装,巩固闽南革命根据地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陈元光墓】
在福建漳州市浦南乡石鼓山。陈元光(657—711)字廷鉅,号龙湖,河南光州固始人。父陈政在绥安县辖地云霄(现为县)戍边战死。陈元光接替父职,平息绥安之乱。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陈上《请建州县表》,建置漳州郡,首任刺史。在任厉行法治,重垦荒,兴水利,使漳州日臻繁荣。唐景云二年(711年)十一月,陈死于征战中,就地安葬于绥安溪大峙原,贞元二年(786年)移葬今址。墓碑题“唐开漳陈将军墓”,墓前原有石牌坊,已圮,现存石羊、石虎及华表柱各一对,附近五叠石上镌刻有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漳浦蔡世远侍郎撰写的修墓记。
【南山寺】
在福建漳州市南郊。系闽南著名佛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历代重修,现存建筑为清光绪重修。寺宇宽旷,气象雄伟,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殿。大雄宝殿内奉金身坐佛三尊,殿右挂一大铜钟,系元代延柏年间铸造,直径1.15米,高1.84米,重1,300余斤。藏经殿建于右侧坡上,收藏《三藏经论》及血书《华严经》等珍贵文物。殿中龛内有玉佛一尊,用纯白大理石雕成。殿左廊旁有净业堂,堂中有天然巨石雕成弥陀佛像,高5米亲,为唐代大型造像。1930—1931年间,陶铸担任闽南特委书记时,曾在此领导闽南革向活动。解放后陶铸重返漳州,曾赋诗云:“南山古寺规模在,含笑依然花满枝,鬓白重来千百感,江山妩媚故人稀。”
【嘉济庙碑】
在福建漳州市青年路旧嘉济庙中。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立,郡人林釬撰文,邑人李宓书。碑阔127厘米,高148.5厘米,字作中楷,书法精妙,乃李宓中年所作。李宓字羲民,布衣,工诸体书,为当时名书法家董其昌所欣赏。董尝具书市请书,自叹不及。漳州现存李书碑版,惟三平、嘉济二碑,而嘉济碑石质尤佳,且保护完好。此碑拓本流传甚广,为闽南金石刻巨擘。
【漳州文庙碑刻】
在福建漳州市文庙内。碑刻颇多,元延祐,明洪武、成化、万历等碑记,均已毁。今存者有二:一为清康熙八年(1669年)修建碑,郡人宗人府丞唐朝彝撰文,西宁道戴玑书丹;一系1924年“重修漳州学宫碑”,康有为撰并书,碑高184厘米,阔78厘米,青石,字大径寸。康有为书法渊源北魏,写此碑时年已古稀,然工力深纯,笔气雄健,拓本及真迹影印本,均为人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