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县惠安县安溪县





  【九日山祈凤石刻】

  在福建南安县丰州九日山上。在东西两峰的摩崖上,有宋至清石刻七十三段,其中有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至咸淳二年(1266年)祈风石刻十段,记载了当时泉州郡守偕市舶官员为“番船”祈风,预祝一帆风顺,满载而归的史实,为宋代泉州港海外交通的珍贵史料,亦是我国人民与亚非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在西峰顶上,有石佛造像,为太师陈洪进于北未乾德三年(965年)所倡刻,高4.5米,宽1.5米,袒胸盘坐于莲座上。为南安县最早的石雕造像。还有为保护石佛而建的石亭。

  【石井郑成功纪念馆】

  在福建南安县石井乡。1962年2月1比为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周年而建,介绍郑成功一生的光辉业绩,而以青少年时代和收复台湾为重点。陈列品有郑陵出土的玉带、鞋面、头发、龙袍片和保存三百多年的郑成功夫妇画像、郑成功手迹以及兵器、养马槽、日本明治四十三年钦差大臣管森良的题诗、康熙皇帝赐郑迁葬的挽联等文物,有资料、照片、雕塑、模型二百余件。馆址原设在郑氏祠堂,1983年迁入新建馆舍。石井古称海都,为泉州的海防要地。郑氏始祖郑稳石宋时在此定居。郑成功为坚持抗清,收复台湾,在此率志士入海起义,活动于东南沿海。附近有国姓寨、国姓井、成功楼、郑成功读书处等古迹。

  【陀罗眉经幢】

  在福建南安县丰州乡桃源宫内。建于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全系石构,平面呈八角形,通高约7米,分七层。基座为八角形须弥座,八角柱各雕侏儒,束腰雕飞天。须弥座之上施用八角形水纹平座,上置覆盆。覆盆之上为第一层幢身,浮雕双龙戏珠。二至七层的幢身每面浮雕佛像,姿态不一。第四层为经幢的主要部分,刻“尊胜陀罗尼经咒”,其上横刻“奉为今上皇帝资崇佛幢一座”十二字。四至六层施用挑檐翘角,并间用仰莲一朵。每面翘角都有铁环,为串联铁索之用。第七层幢身与檐均作方形,出檐分雕飞天,幢顶作葫芦状。造型优美,构筑完整,雕刻精致,保存完好。

  【郑成功墓】

  在福建南安县水头镇附近的康店复船山上。郑成功(1624—1662),南安石井人,为我国明末清初反抗荷兰侵略的民族英雄。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四月,挥军东渡,翌年二月一日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同年五月病逝。原葬台湾州仔尾,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五月廿二日迁葬今地郑氏祖茔内。随同迁葬的有其子郑经等灵柩。墓系三合土与糖水灰构筑。墓碑、墓道为石砌。墓前有华表一对、石夹板九对。墓分九室,列成三排。1962年2月1日为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周年纪念,省人民政府拨款修葺,重立碑记。

  【韩偓墓】

  俗称踏斗墓。在福建南安县丰州葵山之麓。韩偓(844—923),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官至兵部侍郎,唐末避祸挈族入闽,后隐居于南安九日山、葵山等地,卒葬于此。墓范围约360平方米,三面环山,面朝杏田村,坟堆呈圆甑状,周围垒砌条石;墓前竖一花岗岩墓碑,阴刻楷书“唐学士韩偓墓”,为清末举人曾遒所书;还有五代时期雕刻的石翁仲、石狮、石羊等。该墓系1933年弘一法师(李叔同)来谒后重修。

  【莲花峰】

  俗称石亭山。在福建南安县丰州乡桃源村。因峰巅八片巨石层叠,宛如一朵初放的莲花而得名。莲花石下有一石构亭式小寺字,始建于明正德元年(1500年),取北宋戴忱《莲花石》中“一莲花不老”诗意,称为不老亭,原为八角形,清代民国间多次重修,现系方形,重檐歇山顶。左有清同治五年(1866)建的栖禅小阁,右有民国间建的曹洞祖师堂。山腰中有唐四门博士欧阳詹少时读书旧址,现仅存“欧阳行周书室”镌刻。又有观音井,水清甜可口。摩崖上留有宋至清代的题刻十余处。莲花峰周围盛产石亭绿茶,清道光帝曾名之为“上品莲花”。

  【雪峰寺】

  在福建南安县洪濑杨梅山麓。南宋淳佑三年(1243年)天锡和尚在此建庵,号樗拙三筑,亦称雪峰寺。后历经扩修,规模壮伟。现存建筑为近代楼阁式。有洗心泉、缓步径、芭蕉阪、山月楼四景和晴窗晓日、花坞晚霁、薛萝凝烟、北牖凉风、苔阶浥露、山楼夜月、石窦鸣泉、空庭蕉雨八趣。周围有历代寺僧的墓塔,寺后有太虚洞、朝天笏等胜迹。

  【科山】

  旧名登高山。在福建惠安县城西郊。包括螺山、火山,方圆10多里。南宋嘉熙年间,县令郑清子勒“登科山”三字于悬崖,遂易名科山,亦名高士峰。有石径逶迤,可登绝顶。山腰有喜雨、志灵、登云等亭。山顶有科山寺,始建于宋,明清重修扩建。寺东有马军神殿、关圣殿、文昌阁,西有三宝殿、观音堂、潜云楼,两侧有近年新建的溯宇亭、滨侨阁以及文物陈列室、图书室、花园、僧房等。山麓有解放后兴建的“治山治水纪念碑”。每逢清明、重九,游人络绎不绝。

  【崇武城】

  在福建惠安县东南崇武半岛上,与台湾岛隔海相望,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奉命经略海碁,在此置千户所时,为防御倭寇入侵而建。花岗岩石砌筑,城围737丈,城基1.5丈,高2.1丈,四方设门,上建门楼。东北西三面有月城,东南北三道城上各设烽火台一座。永乐十五年(1417年)城墙增高4尺。城建后,约百余年寇未能入,海上升平。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倭寇偷袭,城陷四十二天。隆庆元年(1567年)四月,抗倭名将戚继光曾在此督师操练。清顺治八年(1651年)四月,郑成功曾据此以抗清兵。迄今崇武城郭基本完整。

  【文庙】

  在福建安溪县城内。始建于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从始建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前后历经三十多次的维修、重建、增建。现存系清代宫殿式建筑,南北长164米,东西宽36.3米,集贤祠、崇圣殿、大成殿、戟门、棂星门、照墙、墨池,均在一条中轴线上;庭院两侧,又建庑廊或围墙,布局严谨,层次分明,左右对称,富丽堂皇。大成殿为主体建筑,重檐歇山式,面阔、进深各三间,四周明廊。殿内当心间的屋顶构造,为如意斗栱交错重迭而成的穹窿形藻井,悬空倒挂,负荷梁架,相当别致。整座庙宇的石雕、木雕和彩绘,艺术造诣较高,有“安溪文庙冠八闽”之称。

  【清水岩】

  原名张岩。在福建安溪县蓬莱山上。岩宇始建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相传是清水祖师所建。从宋至清,维修、重建、改建达二十余次。现有岩宇,依山而建,面临深壑,作楼阁式,外观似“帝”字形,他三层:一为昊天口,二为祖师殿,三为释迦楼。东西两侧又有檀樾厅、观音厅、芳名厅等。危楼曲阁,层迭回护,相传规模最大时有九十九间,均为元明清构筑。殿后宋代真空塔,为清水祖师埋骨地。四周有富于神话色彩的石粟柜、浮杉池、试剑石、出水石、罗汉松、裂竹以及枝枝向北的老樟树,还有石面盆、清珠帘、狮喉、袈裟石、丹臼、石船、石狗、石鸡等名胜,加之古木参天,石笋峻峪,泉水淙淙,景色十分幽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