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市崇安县





  【李纲祠】

  即李忠定公祠。在福建邵武市内九曲之五曲。建于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奉把宋丞相李纲(邵武人),朱熹曾为之撰建祠碑记。此祠历代均有维修,现存建筑物为清末民国初年重建,祠内有古桧树一株。1983年按明代建筑布局全面修葺,除原有祠厅、厢房、天井之外,另新建大门、长廊、碑亭等,大门横额镌刻“李忠定公祠”。1984年辟为李纲纪念馆。

  【宝严寺大殿】

  在福建邵武市新建路。建于唐大顺元年(公元890年),初名兴会寺,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改名宝严寺。原有山门、观音阁、经堂等,均早废。仅存大殿,双檐歇山顶,面阔、进深各五间,明嘉靖十二年(1533)重修,其梁柱斗洪均保存宋代建筑风格,是福建北部地区现存较有价值的古建筑物。梁架斗■上的彩绘,系明代当地画家上官伯达所绘制。1982年全面修葺后,辟为市文物陈列馆。

  【赤石暴动旧址】

  在福建崇安县城南7公里赤石镇渡口。是1942年6月震动全国的赤石暴动的所在地。当年日本帝国主义陷金华,迫衢州,炸上饶,国民党反动派将皖南事变中被囚禁在上饶集中营的新四军抗日战士押送到福建,6月17日走到崇安赤石镇,越渡崇溪时,我新四军战士夺取敌人武器,进行暴动,奔向武夷山革命根据地。暴动中一部分战士壮烈牺牲,一部分战士突围未成被残酷杀害。解放后,崇溪岸边建有赤石暴动烈士陵墓。距镇南5公里的坑头村虎山庙,是突围未成战士被囚禁和被杀害的场所。

  【武夷山】

  在福建崇安县城南15公里。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方圆60公里,四面溪谷环绕,不与外山相连,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主要风景是“溪曲三三水”(九曲溪)、“山环六六峰”(三十六峰)。弯曲碧绿的九曲溪水,荡漾着无数赤黑斑驳的岩峰,群峰劈地而起,秀拔奇伟,千姿百态,山光水色,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碧水丹山的天然美景。名胜古迹多集中在九曲溪一带,有冲佑万年官(武夷宫)旧址、朱熹讲学的紫阳书院(武夷精舍)旧址、悬崖隙洞中的千年虹桥板和架壑船棺、元代的御茶园旧址、历代摩崖题刻,以及大王峰、玉女峰、天游峰、接笋峰、小桃源、水帘洞、流香涧、一线天诸胜。山中盛产色艳、香浓、味醇的岩茶,以“大红袍”最为名贵。又有世界罕见的珍贵动植物,是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武夷山还是福建省革命老根据地之一,附近有1942年赤石暴动旧址。

  【一线无】

  又名一字天。在武夷山南部,有一座连云绝■的巨石,名叫灵岩,岩倾斜而出,覆盖着三个毗邻的岩洞,其顶裂隙一百余丈,宽不及1米。进洞仰观,可看天光一线的奇景。三洞名伏羲、灵岩、风洞,前后通连,由一线天兜进的风,转从风洞而出,迅疾不停,到此顿觉凉爽。灵岩洞终年滴水,汇成一壑清泉,叫圣水。洞南有一座巍岩,名楼阁,传说中谓之神仙楼阁,岩壁题刻颇多。另有兰岩、石门诸胜。

  【九曲溪】

  发源于三保山,经星村入武夷山,折为九曲,到武夷官前汇于崇溪,盘绕山中约7.5公里。宋李纲诗:“一溪贯群山,清浅索九曲;溪边列岩岫,倒影浸寒绿。”钩勒出水中看山的妙趣。游览九曲山水,乘竹筏从星村顺流而下,或从武夷宫溯流而上,时而掠过浅滩,急浪飞溅,忽又泛游澄碧深潭,波平如镜,只半日时光,可览尽两岸千峰竞秀,满载山光水色,别饶妙趣。

  【大王峰】

  一名天柱峰。雄踞在九曲溪口,是进入武夷山的第一峰。向有仙壑王之称。峰顶古木参天,有大鉴池、投龙洞、仙鹤岩、升真观遗址诸胜。峰高数百仞,顶大腰细,四壁陡峭,南壁直立裂罅,宽尺许,有重迭架设木梯和岩壁踏脚石孔可攀,登其巅,放眼四望,武夷三十六峰皆朝拱此峰,若王者之尊,令人心旷神怕,倍觉山河雄伟壮丽。古人说:“不登大王峰者,有负武夷之游。”

  【小桃源】

  在武夷山六曲北岸苍屏峰与北廊岩之间。以风光近似武陵桃源而得名。这一带多为悬岩削壁,有松鼠涧疾流夺谷而出。沿涧入谷里许,乱石塞谷断流,有巨石相倚成洞,曲转而上,见一石门槛刻:“喜无樵子复观奔,怕有渔郎来问津。”过石门豁然开朗,四山环绕中有田园十数亩,有庐舍、桃园、竹林、石池、小涧。乍一回顾,仿佛来处并无门径。正是“桃源昔何似,此中疑与同!”宋儒陈普、吴正理等曾隐居于此。旧有桃源庵,今改为茶室。

  【云窝】

  在武夷山五曲接笋峰和六曲仙掌峰之间。依崖临水,奇石盘错。每当晨昏,常有云雾飘泊,故名。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兵部侍郎陈省隐居此地,构筑幼溪草庐和宾云堂、栖云阁、巢云楼、生云台、嘘云洞、停云亭等处,已废,仅留岩问题刻。现新建有水月、白云、望仙、仙奔八亭,或踞岗巅,或峙溪畔,又有盘山石径,可通茶洞、天游峰、狐狸洞诸胜。

  【天心岩】

  在武夷山东北部。据山志记载:全山百二十里度之,是峰居其中央,犹大之枢极,故曰天心。山北著名的名胜古迹,如流香涧、玉住峰、慧苑、鹰嘴岩、水帘洞、杜辖岩、马头岩等部在它的周围。岩下有寺,初名山心永乐庵,明嘉靖七年(1528年)改名天心庵,清代改名永乐禅寺。楼阁嵯峨,是全山最大的寺院之一。天心岩是武夷山产茶区之一一,寺西九龙窠山腰,是驰名中外的大红袍岩茶产地。大红袍以早春幼芽勃发、通树艳红似火袍而得名,现仅有三丛,极为名贵。

  【天车架】

  在武夷山的东北部丹霞嶂上,丹霞嶂是一座形如城墙的削壁岩嶂。在距地30余米的嶂壁上,有一串裂隙岩洞,洞内构筑一列木楼,半悬洞口,洞沿设有围栏和吊架。从蟑下仰望,俨然半空楼阁。传说是清咸丰七年(1857年)前,当地三家富绅,为逃避太平军而在此营造的避难所。

  【天游峰】

  在武夷山五曲隐屏峰后。巍然高耸,独出群峰,常有云雾弥漫,登其巅,观云海,有如天上游,故称天游。为武夷第一胜地。绝顶有一览亭,高踞万仞之巅,四周有诸名峰拱卫,三面有九曲溪环绕,武夷全景尽收眼底。徐霞客评点说:“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曲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天游有上下之分,天游观、胡麻涧均在下天游,此地古木阴荫,涧旁题刻纵横,又有妙高台、振衣岗、天游馆诸胜。

  【水帘洞】

  又名唐耀洞天。北距天心岩1公里,是武夷山最大的岩洞,有“山中最胜”之称。岩壁高宽各数十丈,上凸下凹,形成岩穴。洞内敞亮可容千人,依崖散建数座不施片瓦的庙宇,中以祀宋代刘子■、朱熹、刘甫的三贤祠最为著名。岩顶有两道终年不竭的流泉,微风吹动,化为水珠,俨若悬挂洞顶的两幅珠帘,注入岩下浴龙池。洞壁有“水帘千丈垂丹壑,晴雪长年舞翠檐;赤壁千寻晴拂雨,明珠万颗昼垂帘”等题刻。

  【玉女峰】

  在武夷山二曲溪南。突兀挺拔,岩石秀润光洁,峰顶草木参簇,宛如山花插鬓,亭亭玉立少女,故名。此峰与大王峰隔岸相峙,其间横亘一堵黛色岩石,名曰铁板蟑。峰下有浴香潭,传说是玉女沐浴之处;右侧有一圆石叫镜台,为玉女梳妆之所。相传大王玉女互爱,因铁板嶂从中阻梗,被永远隔开,只好凭借镜台,泪眼相望。因此,铁板嶂被骂为铁板鬼。

  【冲佑万年官】

  俗称武夷官。在武夷山九曲溪口、大王峰麓。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初名天宝殿,历代数易其名为会仙观(南唐)、冲佑观(宋)、万年官(元)、冲元观(明),清代改曰冲佑万年宫。是著名的道教活动中心之一,宋代著名学者陆游、辛弃疾、朱熹等曾先后主管观事。宋明两代,规模宏敞,殿字多达三百余间,清代中期逐渐倾坍。现仅存道院一座、龙井两口。

  【御茶园】

  一名焙局。在武夷山四曲溪南,更衣台之左。是元代官府督制贡茶之所。元大德六年(1302年)初创时,有仁风门、拜发殿、清神堂和思敬、焙芳、宜寂、燕宾、浮光等诸亭,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罢贡,园废。现有呼来泉(即通仙井)等遗址。

  【虎啸岩】

  在武夷山二曲溪南。此岩四壁耸峙,高勒云际,形似伏虎。有巨洞,山风穿过呼啸传声,故名。岩壁镌有“虎溪灵洞”四个大字。上有虎啸庵,旁有驻真洞,附近有不浪舟、集云关等八景,尤以有如小儿牙牙学语的语儿泉,泉水甘冽,久负盛名。清顺治九年(1652年)武夷山区农民不堪官府压迫,在陈德容、霍武领导下,聚众数千,以此为据点、攻破崇安县城,转战建阳、匝宁等地,威震闽北,有遗迹可供凭吊。

  【架壑船棺】

  在武夷山九曲溪两岸和北山一些岩峰的悬崖壁洞中。外形若船,故称架壑船,又称悬棺或仙船、仙脱、仙函、舟、艇,是古代当地的一种葬具。因其形制独特,又存放于高空悬崖隙洞,为历代游入学者所注意。六朝顾野工曾谓“建安有武夷山,溪中有仙人葬处”。宋代朱熹认为是“前世道阻未通,川壅未决时,夷落所居”的遗存,“不知停耀几何年”。1978年9月,福建省博物馆在北山白岩距谷底51米的洞穴内取下的船棺一具,全长为4.89米,分底盖两部分,用整木凿成,棺内有骸骨和龟形四足木盘以及丝麻棉布等遗物。其棺木经碳14测定,距今已三千四百余年。

  【倒流留香涧】

  原名倒水坑。在武夷山天心岩北麓。武夷全山溪涧都东奔汇入崇溪,唯独此涧由东南倒流入山。涧旁丹崖壁立,青藤垂蔓,一丛丛山蕙、石蒲、兰花散发出一缕缕幽香,“沿村行数里,入谷便闻兰,坠叶浮深涧,飞花逐急湍”。明诗人徐■睹此景,改其名为留香涧。北有清凉峡,峡内危岩夹涧,水清沙细,午间方见日照,幽爽宜人。

  【紫阳书院】

  在武夷山五曲隐屏峰下。是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著名理学家朱熹讲学处。初名武夷精舍,南宋未年扩建,称紫阳书院,明正统年间改称朱文公祠。朱熹曾在此从事著述和讲学活动达十年之久,生徒众多,影响深远。原建有仁智堂、隐求室、止宿寮、石门坞、观善斋、寒栖馆、晚对亭、铁笛亭以及溪中的钓矶、茶灶、渔艇等,规模较大,惟多已圮废,现仅存止宿索和隐求室的部分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