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西大观塔】
又称水西塔。在安徽泾县城西1公里。建于宋大观二年(1108年),故名。七层八角,砖结构,楼阁式,底层直径11米,每面均有拱门。用叠涩法层层砌出短檐,外观壮丽、凝重。塔上镶嵌宋代刻石三十六方,为研究我国建筑史提供。了可贵的资料。塔原在水西寺内,今寺早圮。左还有建于南宋绍兴年间七层小方塔一座。
【寻淮洲烈士墓碑】
在安徽泾县茂林奎山飞熊塔下革命烈士墓前。寻原系中国工农红军七军团军团长,湖南浏阳人,1934年冬,随方志敏率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与国民党军队战于太平县谭家桥,负伤,至茂林附近牺牲,年仅22岁。1938年5月,陈毅率部东进抗日,军次茂林,重建墓,立新碑,亲撰碑文,概述寻淮洲烈士战斗一生。碑高85厘米,宽62厘米,厚4厘米,在革命战争年代经群众多方保护,屡次转移,得以保存。
【桃花潭】
在安徽泾县城西南40公里青大江边的翟村。潭在悬崖陡壁下,水深数丈,清澈见底。潭西岸石壁,怪石列耸,姿态万千,争奇竞秀。岸上老树纷披,古藤缀拂,山鸟喧呼。潭东岸,白沙细石淤积成滩,滩上芦苇簇拥,临凤摇曳,芦叶潇潇。唐大诗人李白应泾川豪士汪他的邀请,曾漫游此间。据袁枚《随园诗话》载,汪伦邀请信说此地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至,不见桃花,也不见酒店。汪伦说:“十里桃花”者是说十里外有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指潭西有万姓酒店。李白大笑不已,为答谢汪伦的盛情款待,临别作《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从此,桃花潭驰名于世。今尚存“踏歌古岸”楼阁、酌海楼和纪念李白的文昌阁。文昌阁建于清乾隆年间,形状仿北京天坛,阁内饰以浮雕,有清翰林、书法家赵青藜题写的碑记和“文光射斗”巨匾。
【章家渡】
在安徽径县城南25公里,为青弋江上游重要渡口。1938年7月至1940年底,新四军在此设立兵站,转运军需物资。1939年春,周恩来到云岭新四军军部视察,曾经过这里。皖南事变时新四军部分指战员从这里突围。章家渡镇木房倚水建筑,奇特新颖,有江南“千条腿”之称,风景独秀。
【新四军军部旧址】
在安徽泾县西25公里云岭。1938年7月至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设此,指挥华中敌后各抗日战场的新四军部队。中共中央东南局也同时设此。云岭东接泾云公路,南依青大江,西靠黄山,北濒长江,风景秀丽。新四军军长叶挺有诗赞曰:“云中美人雾里山,立马悬崖君试看,千里江淮任驰骋,飞渡大江换人间。”1939年2月,周恩来曾来此视察。旧址有:司令部、政治部、大会堂、战地服务团、《抗敌报社》印刷所、修械所、抗日殉国烈士墓、叶挺旧居、叶挺桥和中共中央东南局等十余处,分布在云岭与四顾山之间。现建有纪念馆。
【新四军军部司令部旧址】
在云岭山丁罗里村。原为两座老式的地主庄园(一名种墨园),有七十一间民房与一个小花园。内有参谋处、秘书处、作战科等,以及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办公室和卧室。种墨园的第一进大厅为司令部会客室。1939年2月,周恩来来云岭视察期间,也下榻于此。今辟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新四军军部政治部旧址】
在云岭山下汤村。原为一幢三间两厢双进厅房。后进两厢,右为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办公室兼卧室,左为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办公室兼卧室。前进两厢为政治部秘书长黄诚等办公及住处。政治部下设的保卫、组织、宣传、民运、敌工等办事机构及《抗敌报》编委会,均分布于汤村村内。
【新四军军部大会堂旧址】
在云岭山下云岭村陈氏宗祠。建于清康熙年间。前、中、后三个大厅,建筑宏伟壮观。新四军军部在云岭期间,这里是各种重大会议和文化娱乐活动主要场所。1939年2月,周恩来来云岭视察,曾在此做过报告。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占地700余平方米的陈列室,即设在大会堂后进。
【时挺桥】
在新四军军部旧址东首叶子山下叶子河上。原有2尺宽的小木板便桥。因军民来往不便,1939年4月,新四军军长叶挺亲自设计、现场指挥,由军部出钱建造了一座10米长、2.7米宽的大木桥,桥上有时挺题“军民合作,抗战到底”八个大字。当地人民为纪念叶挺,称为叶挺桥。
【新四军抗日殉国烈士墓】
在新四军军部旧址东2.5公里山岗上。新四军军部在云岭期间,前方阵亡将士遗体葬此山上。解放后,将坟归葬,修起一座高大的烈士墓。墓周青松苍劲挺拔,显得庄穆肃然。
【中共中央东南局旧址】
在云岭山麓了家山村。1938年1月,新四军建立同时,中共中央成立东南分局,项英任书记。1938年10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决议改东南分局为东南局。除领导新四军内党的工作外,还通过皖南、苏南等几个特委,加强对地方党活动的领导。旧址为面北坐南、砖墙瓦顶的两进普通民房。皖南特委同时设此。
【山门】
古名石门,别称灵岩。在安徽宁国县城北4615公里。西有文脊山,北有敬亭山。石灰岩形成的奇峰、怪石、岩洞,千姿百态,独具一格。著名岩洞有朝阳、紫云、涟漪、枇杷、龙潭、灵岩六洞。其中灵岩洞(今名山门洞)最奇,《宁国县志》称其:“石壁峭立,划然中开,俨若城。。。”宽约17米,高10米,游人过此,顿觉豁然开朗,别有天地。第一个开发山门的是东晋瞿硎。瞿隐居紫云洞,死后葬此,后人更此洞名为“瞿硎石室”,并立“晋隐者瞿硎先生之位”石碑。唐贞元间,于灵岩洞旁建寺(已妃),此后四方僧人云集,香火盛兴,文人雅士接踵而至。宋科学家沈括知宣州时,常游此,并写有“溪水激激山攒攒,苍岩腹封壁四环。一门中辟伏惊澜,造物为此良有源”诗赞其美。
【千秋关】
古名千秋岭。在安徽宁国县城东南60公里。《宁国府志》:“千秋岭,冈峦C属,溪谷幽胜,道通西浙。”形势险要,历来为兵之地。五代后梁与吴越曾在此大战:南宋置关,戍以重兵,自始名千秋关,原有指挥洞、点将台、炮合等设置。今已废。关下有云梯,奇石称胜,有牵牛石、乌龟石、香炉石、棋盘石等。四周有含族,凿石造田,层层梯田,螺旋而上。岭高数百仞,云烟笼罩,唐诗人罗隐有“回望千秋岭上云”之句。
【仙人塔】
在安徽宁国县城东50公里南冲。塔建于悬崖峭壁之上,六角七层,高约26米,每级设有磴道,上下阶梯交错。可拾级登至最高层。塔顶有两株桃树,俗称飞植天桃,阳春三月,桃花盛开,远近视之。灿若红霞。《宁国县志》云:“(塔)唐贞观时建,相传建之时,邑人鸠工庀村,甫开始,工匠乃不知不觉如在梦寐中,经七昼夜浮屠七级成焉,若有仙助,因名之曰:仙人塔”。今塔仍巍然屹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