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兰围场】
在河北围场县境内。是清朝御用狩猎场。周长千余里,与现围场县总面积相等。当时设围七十二处,辟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此后定期举行秋猎,列为清朝“秋狝习武,绥服远藩”的国家重要盛典。乾、嘉时期成为定制,“垂为家法”。秋狝盛典多在每年中秋之后,由承德避暑山庄启程至木兰围场选水草丰盛、野兽众多之处举行。满、汉、蒙古王公大臣,内蒙古四十九旗、喀尔喀蒙古四部及西北厄鲁特蒙古诸部王公、台吉等贵族皆随帝入围。在此期间,清帝例行赐宴、赏赉,奖励秋猎有功贵族和将士,并通过会盟、封爵、赏赐、联欢等各种活动密切同各民族的关系,加强中央政权统治。今围址大部尚存,并保留着东、西庙宫,清朝前期平定噶尔丹叛乱的连营、四旗拨、红山等驻军、战斗的遗址,以及乾隆帝御书《古长城说》、《虎神枪记》、《永安莽喀》等碑碣。这些文物记录了木兰围场创建的历史,反映了各族人民政治生活的一个侧面。
【入崖口有作诗碑】
在河北围场县东庙官山崖之巅。立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秋,通高4.95米。碑体宏伟,居高临下,十余里外即可望见。碑用满、汉、蒙、藏四体文字镌刻于碑身四面,南面是汉文,为乾隆御书《入崖口有作》五言古诗一首。中有“朝家重习武,灵囿自天成,匪今而斯今,袒制垂奕年”之句,表达了清朝岁举秋狝是为了重视武备,以垂祖训的政治意义,同时吟咏了这里的形势和山川壮丽的景色。
【木兰记碑】
在河北围场县伊逊河西岸。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立。
通高4.44米,碑身前后刻满、汉两种文字,正面为汉文。碑文为嘉庆帝御书,内容记载木兰围场创建和作为清朝习武狩猎之所的经过及每岁秋狝大典所显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盛况:文中有“夫射猎为本朝家法,绥远实国家大纲”,“守成之主,不可忘开创之艰;承家之子,岂可失祖考之志。木兰秋狝,为亿万斯年世世子孙所当遵守,毋忽之常经”等语,是研究木兰因场历史的重要文献。
【于木兰作诗碑】
在河北围场县与隆化县交界之碑梁顶。是当年清帝去木兰围场必经之地。山势雄伟,景色奇丽,林木茂密。碑居高临下。碑身高2.82米,立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碑文为五言古诗,题《于木兰作》。乾隆二十四、二十五年又于碑侧补刻五言诗《过卜克达坂》和《过卜克达坂叠旧岁韵》二首,合为三首,皆乾隆帝汉文手书。前一首内容主要描述清朝开辟木兰围场之后,各族团结、亲如一家的情景,强调习武。后两首记载清朝平定新疆回部和卓木叛乱的武功。
【古长城说碑】
在河北围场县岱尹上村岱尹梁之北。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九月立。碑身高2.3米,用满、汉、蒙、藏四体文字镌刻,正面汉文为乾隆帝御书。帝于是年在木兰围场发现古长城遗址,遂探询蒙古及索伦老人,查访遗迹,作此文。古长城在围场境内,东西绵亘200余公里,间有斥堠屯戍。近年来,在大兴永东台于古城址和小锥子山古城址附近先后发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铁权三件,确为燕、秦时期所筑。此碑为研究燕、秦长城提供了参考资料。
【永安莽喀诗碑】
在河北围场县碑亭子村。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秋八月立。通高5米,碑文以满、汉、蒙、藏四体文字书写,正面是汉文。满语称沙为永安,岗谓莽喀,即沙岗子之意。碑文以诗纪事,描写了蒙古诸部随从清帝狩猎,驰于平岗之上,和乾隆帝自谓虽已年过六十,仍驰射如常的气概。
【永安湃围场殪虎诗碑】
在河北围场县要路沟村。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秋九月。碑文原为七言古诗一首。乾隆四十七年又补诗一首。通高5米,碑身高2,31米,周边刻有龙凤花纹,碑文以满、汉、蒙、藏四体文字镌刻,正面为汉文,着重记述厄鲁特蒙古、回部等上层贵族扈从随围,观看乾隆帝射猎殪虎的情景。
【虎神枪记碑】
在河北围场县骆驼头村月亮沟西沟的山坳平坦处。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通高4.5米,用满、汉、蒙、藏四体文字书写,正面汉文为乾隆帝御书《虎神枪记》碑文,记述乾隆帝与蒙古各部王公、贵族在围场秋猎时,用虎神枪殪虎之事。文中有“国家肇兴东土,累洽重熙,惟是诘戎扬烈之则,守而弗失”之句,强调重视武备,以巩固政权,保卫国家。对面东山有天然石洞,石壁陡峭,巨石林立,在石林西面有坐北向西峭壁,上刻乾隆摩崖文,以满、汉、蒙、藏四体镌刻,汉文是“乾隆十七年秋狝上用虎神枪殪伏虎于此洞”。
【金山长城】
在河北滦平县巴克什营花楼沟一带,介于河北滦平与北京密云之间。因部分长城筑于燕山第一峰雾灵山与古北口卧虎岭间的大小金山之上,故有此称。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长20余里,沿险峻山势,蜿蜒曲折,高低隐现,气势磅礴。金山长城构筑复杂,楼台有一百五十八座之多。这些楼台形式各异,巧夺天工,楼墩有方、扁、圆形,楼顶有船篷、穹窿、四角和八角攒尖等形状,另外还有多孔眼的了望楼和长城中少见的库房楼等。建筑用料就地取村,制作技艺高超,如花楼台的汉白玉券门,上刻花卉浮雕,非常精美别致。在最高处有望京楼,居高远望,晨曦中可远眺北京城廓,夜幕中可见北京灯火。环顾四周,众峰挺秀,林莽森森,景色苍茫寥廓,被誉为第二个八达岭。
【董存瑞烈士陵园】
在河北隆化县城西北部。董存瑞(1929—1948)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立功多次,1948年5月26日在解放隆化县城的战斗中,为打通部队前进道路,毅然舍身炸毁了国民党军的桥形暗堡,为解放隆化而壮烈牺牲。1950年追认为全国战斗英雄。陵园建于1954年,平面呈长方形,自南而北为正门、牌坊、董存瑞塑像,两侧有碑亭,四周松树环绕。后为烈士纪念馆,馆后为烈士纪念碑,镌刻朱德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八字。再北为烈士墓。陵园外西南200米处为董存瑞烈士牺牲之处,树“董存瑞烈士牺牲地址”金字石碑为志。
【尊胜陀罗尼经幢】
在河北固安县王龙村。金天辅年间(1117—1122)立。幢高约7米,最大直径约1米,无基座,第一层为八面形石柱体,镌有陀罗尼经文、重修石幢经过及年代等,第二、三、四层,浮雕飞天鸟兽等图案。第五层八角形柱体上,刻有“神赞天辅皇帝万岁齐天彰德皇后储君亲王公主千秋特建消灾报国佛顶尊胜陀罗尼幢”的文字。第六层浮雕兽面图案,第七、九层雕佛像,第八层雕仰莲,最上为蘑菇状幢顶。造型清秀,雕刻细腻。据幢身镌文载,明嘉靖十年(1531年)及崇祯四年(1631年)曾二次重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