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民族英雄的赞歌

  “生死无愧辞,大义照颜色”。吴伟业在《临江参军》中,以满蘸激情的笔触塑造了两位抗清的英雄形象——杨廷麟和卢象昇,对他们激昂的爱国精神和高尚节操加以热情的讴歌,令人难忘。作者在《梅村诗话》中说:“余与机部(杨廷麟字伯祥,又字机部,临江清江人)相知最深,于其为参军周旋最久,故于诗最真,论其事最当,即谓之诗史,可勿愧。”可见作者创作这首诗态度相当严肃、认真。
  明崇祯十一年(1638),清兵骚扰宣府羊房堡一带,北京受到严重威胁,朝廷大为震惊。“战”,还是“和”,朝廷里主战主和两派矛盾激化。主和派以兵部尚书杨嗣昌为首,主战派中有杨廷麟和卢象昇。
  杨廷麟,崇祯四年进士,授编修。为人刚正不阿,曾上疏劾杨嗣昌,指责他“无御侮之才,谋之不臧,以国为戏”(见《明史》本传)。总督卢象昇也极力主战,《明史·卢象昇传》载:“当是时(指崇祯十一年),嗣昌、起潜主和议,象昇闻之顿足叹曰:‘余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腹耳。’及都,帝召对,问方略。对曰:‘臣主战。’帝变色,良久曰:‘抚乃外廷议耳,其出与嗣昌、起潜议。’出与议,不合。”其实崇祯帝很明显倾向主和,只是不便明说而已。因此朝政大权实落在主和派手中。
  崇祯十二年,明军在河北巨鹿附近的贾庄与清兵交战。在贾庄战役中,杨嗣昌等人伺机进行报复。杨廷麟本是一介书生,杨嗣昌却“诡荐廷麟知兵,帝改廷麟兵部职方主事,赞画象昇军。”(《明史·杨廷麟传》)“君拜极言疏,夜半片纸出。赞画枢曹郎,迁官得左秩”,指的就是这件事。让一位翰林院编修去赞画军事,有点欲置人于死地而后快的味道。同时,杨嗣昌又有意断绝卢象昇部的粮饷,《卢象昇传》云:“(嗣昌)命大学士刘宇亮辅臣督师,巡抚张其平闭闉绝粮。”并一再抽调卢象昇的部下,以致最后决战时,“亲军唯数百”。因此贾庄战役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而贾庄战役的惨败,又促使明王朝向灭亡的道路上迈前了一步。
  这首诗以《临江参军》为题,主人公当是杨廷麟无疑,但诗中却以相当的篇幅刻画卢象昇,他与杨廷麟一样,耿耿丹心,铮铮铁骨,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特别是他在战场上以身殉国的情景,描写生动,感人至深。“公知为我故,悲歌壮心溢。当为诸将帅,挥戈誓深入。日暮箭镞尽,左右刀铤集。帐下劝之走,叱谓吾死国”。他身先士卒,深入敌阵,在孤军无援的情况下,明知自己处于险境,却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直至战斗到最后一息。
  诗中有两个细节描写,表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在临战前,他意识到敌强我弱,难免一死,对自己的后事作了安排;“公独顾而笑,我死则塞责。老母隔山川,无己寄凄恻。作书与儿子,勿复收吾骨。得归或相见,且复慰家室。”而他对于友人,则关怀备至,为避免无谓牺牲,临战前有意让杨廷麟离开贾庄。《梅村诗话》载:“卢自谓必死,顾参军书生,徒共死无益,乃以计檄之去,机部不知也。机部至孙待郎传庭军前六日,而卢公于贾庄殉难。”所谓“别我顾无言,但云到顺德”,诗中所蕴含的意义,非语言所能表达。对人对己,他是有一杆标准的。通过这两个细节的描写与比较,卢象昇的形象显得更加光彩照人。
  卢象昇殉难后,杨嗣昌辈还企图加以诬陷,“先是嗣昌遣部役张姓者侦贾庄,而其人谈卢公死状,流涕动色。嗣昌榜笞之,楚毒倍至,口无改辞,曰‘死则死耳,卢老爷忠臣,吾侪小人敢欺天乎。’遂以考死”(见《梅村诗话》)。杨嗣昌为了达到诬陷目的,竟然把据实报告卢象昇死状的部役拷打至死,而一个普普通通的部役,在严刑拷打之下,依然面不改色,口无异辞,情愿赴死,可见人间自有正义在。
  作为诗中的主人公杨廷麟,更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形象。“临江髯参军,负性何贞烈。上书请赐对,高语争得失。左右为流汗,天子知质直”。他在皇帝面前,慷慨陈辞,直言不讳,力主抗清。这样,诗的开首就把他贞烈刚正的性格粗线条勾勒出来。他虽是一介书生,派遣他赴前线赞画军事,却毫不推辞,且决心以身保国:“成败不可知,死生余所执。”
  他和卢象昇可说是志同道合,《梅村诗话》说:“卢与阁部议军事不合,遇机部相得甚。”共同的抗清主张,使他们成为挚友。贾庄战役中,卢象昇曾致书监军太监高起潜,请求合军围击清兵。高起潜非但不予响应,竟拔营夜遁,卢象昇孤军无援,故遭失败。卢死后,杨廷麟如实上疏,涉及高起潜。他的友人冯邺仙担心因而招祸,替他将奏疏中的这一段话删去。杨廷麟知道后很生气,致书给冯邺仙说:“高监一段竟为删却,后世谓伯祥不及一部役耶!”诗中对这件事作了详细的记叙:“诏下诘死状,疏成纸为湿。引义太激昂,见者忧谗疾。公既先我亡,投亦复奚恤?大笔苟弗明,后世谓吾笔。”杨廷麟刚正质直的性格,在此得到充分的体现。后来杨廷麟还特地到宜兴访卢象昇子孙,慰问关怀烈士遗属。“犹见参军船,再访征东宅。风雨怀友生,江山为社稷”。在风狂雨骤的动荡年代,社稷危倾之际,像卢象昇这样为国牺牲的将领,值得人们深深地怀念。
  吴梅村这首诗作于杨廷麟任南京司业旋里时。《梅村诗话》载:“已而,机部过宜兴访卢公子孙,再放舟娄东,与天如师(张溥)及余会饮十日,嘉定程孟阳为画髯参军图,钱牧斋作短歌,余得《临江参军》一章,凡数十韵。”杨廷麟后起兵守赣州,隆武中进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丙戌(清顺治三年)十月殉难,晚节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