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的困窘
清代的大文学家袁枚,年轻时即成为一名饱学之士。在他十九岁的时候,浙江督学帅兰皋考他典故,问他:“‘国马’、‘公马’何解?”袁枚说:“出自《国语》注自韦昭。至作何解,枚实不知。”这时的袁枚确实不知,态度是十分谦虚老实的。帅夸奖袁枚说:“你很年轻,但能够知道‘国马’、‘公马’这两个典故的出处也就可以了,何必一定要你解说呢?”接着帅又问他:“‘国马’、‘公马’之外,还有‘父马’,你知道吗?”袁枚说:“出自《史记·平准书》。”帅说:“你能用另一个典故对上它吗?”袁枚说:“可对‘母牛’,出自《易经·说卦传》。”帅大喜,把袁枚大大夸奖了一番。
袁枚凭着自己的才学,在二十三岁时中举,入翰林,旋改庶吉士。然而,就在他二十六岁居住在翰林院时,却被一位拜访他的客人难倒了。
当时翰林院人物,大多恃才傲物。袁枚当然也免不了这一恶习。一天,有位客人定要见袁枚,执意不肯说出姓名。袁枚叫守门人坚决将他拒绝了。第二天,那位客人又来,守门人再三问讯,他才从袖中拿出一卷纸说:“事情都写在上面,请交给你的主人,三日后我来取。”袁枚一看,不觉惶然,原来上面写了一百二十个比较冷僻的典故。他苦思了很久,才想出二十个,与词林馆的诸学士凑在一起才解决了五十个。又去翻检《图书集成》,仍然剩下二十个无论如何也解决不了。三天后,那位客人再来,接过卷子,不觉冷笑,讽刺说:“词林馆这么多的显官、人才,学问也只不过如此。”于是取过纸笔,很快地补上了剩余的二十个。袁枚大为吃惊。这件事对袁枚的教训十分深刻,而那帮翰林院士恃才傲物的凌人之气,从此也收敛了许多。
这件事提醒人们,学业有专攻,知识无止境,任何自命为渊博的人,总难免有知识上的缺陷。
|